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视黄醇结合蛋白4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7-28 11:38

  本文关键词: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视黄醇结合蛋白4及脂质代谢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电针 非酒精性脂肪肝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脂联素 瘦素


【摘要】:目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由于各种病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且无过量饮酒史,以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为主要的脂质在肝脏细胞内大量堆积而成的慢性疾病。其存在高达25%的肝纤维化发生率,其中1.5%~8%发展成肝硬化。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升高,该病的危害性也逐渐被认识,因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脂肪肝的治疗。通过观察大鼠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及脂联素(ADP)、瘦素(LEP)、游离脂肪酸(FFA)等与脂质代谢密切相关的指标,探讨针刺在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中对脂肪细胞因子、脂质代谢以及肝功能影响的作用机制。 方法:将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3只及空白组11只。模型组喂养高糖高脂饲料5周制备NAFLD模型,NAFLD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后,将NAFL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非穴组,电针组分别针刺“丰隆”“足三里”“太冲”“三阴交”四个穴位,非穴组电针大鼠尾巴中三分之一段随机四处,避开尾静脉。“治疗”4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材,用比色法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脂联素(ADP)、瘦素(LEP)。 结果:电针4周后,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较,TC、TG、AST、ALT、LEP、LDL、FFA和RBP4都显著下降(P0.05),ADP、HDL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内脂肪性变减轻;非穴组与模型组变化不明显(p0.05),肝组织内脂肪性变无明显改善。 结论:电针穴位对NAFLD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血清RBP4、LEP、LDL、FFA、TC、 TG,升高血清ADP、HDL,减少脂肪生成,增加脂肪氧化,减轻肝脏脂肪沉积,从而减轻肝脏负荷,改善肝脏功能,达到“治疗”NAFLD的作用。
【关键词】:电针 非酒精性脂肪肝 视黄醇结合蛋白4 脂联素 瘦素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前言10-11
  • 第一部分 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 4 及肝功能的影响11-20
  • 前言11
  • 1 内容11-12
  • 2 实验方法12-16
  • 3 实验结果16-17
  • 4 讨论17-20
  • 第二部分 电针穴位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20-30
  • 前言20
  • 1 内容20-21
  • 2 实验方法21-26
  • 3 实验结果26-28
  • 4 讨论28-30
  • 全文结论30-31
  • 参考文献31-36
  • 附图36-39
  • 文献综述39-45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4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6-4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静娟;刘树军;车念聪;;论痰瘀理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辨证与治疗的指导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12期

2 冯雯琪;曾志华;卓廉士;;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脂及肝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年06期

3 潘爱群;;胰岛素抵抗、瘦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08年03期

4 曾志华;冯雯琪;卓廉士;;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细胞色素P450 2E1表达及氧化抗氧化的影响[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1期

5 张祖德;郭周义;魏华江;刘汉平;钟会清;杨洪钦;谢树森;刘颂豪;;近红外激光照射人体劳宫穴和非穴位区的反射光谱特性的比较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9年11期

6 周丽;林桂权;庞崇祥;庞燕;;针刺配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脂肪肝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8年09期

7 程井军,吴其恺,贺劲松,孙国杰1;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5年08期

8 杨坤;胡克章;黄正明;肖小河;;高糖高脂肪饲料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动态研究[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0年06期

9 胡卫东;杨浩明;郑高坪;胡晓波;;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10 王骏;张春燕;程玲;陈利群;;健脾法电针配合耳穴治疗肥胖性脂肪肝30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年07期



本文编号:583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583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1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