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扳机点治疗慢性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22:24
本文关键词:针刺扳机点治疗慢性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扳机点 筋膜松解术
【摘要】:目的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进行临床观察,探讨筋膜学说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扳机点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通过针刺扳机点治疗慢性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观察其临床疗效,为本病寻找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新方法。 方法 80例慢性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均来源于广州市中医院同德门诊部针灸门诊,按照就诊先后顺序查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例,男19例,女21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治疗组采取针刺扳机点结合筋膜松解术进行治疗。找到扳机点并给予针刺,刺进针后,针体贯穿激痛点结节,将针身平放,缓慢地穿过筋结后,将针顺时针方向捻转,造成滞针。针刺得气后接电针治疗仪,疏密波留针30分钟,隔日1次,15次一疗程,共30天,1疗程后进行量化评分。对照组为普通针刺并结合筋膜松解术治疗,其除治疗组所选痛点外,根据肌肉扳机点位置取相应椎节的夹脊穴及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委中、昆仑等。直刺,平补平泻,并通电治疗,留针30min,隔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共30天,1疗程后进行量化评分。针刺后两者都进行筋膜松解治疗。治疗一个疗程后,再进行疗效评分,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两组治疗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功能障碍调查评分表(Roland-Morris),并根据两组治疗前后和两组治疗后的积分进行对比。 结果 经统计分析,治疗组所有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7.64±0.36,治疗后为2.89±1.53,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VAS评分为7.76±0.38,治疗后为5.13±1.50,因此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存在显著差别,证明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疼痛。治疗组所有患者治疗前的Roland-Morris评分为12.03±1.98,治疗后为7.50±2.28,对照组所有患者治疗前Roland-Morris评分为11.80±1.80,治疗后为9.20±1.92,因此两组治疗前后Roland-Morris评分存在显著差别,证明两种治疗方法均能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经对两组的疗效分析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5%,经统计分析后,证明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针刺扳机点结合筋膜松解术能够改善慢性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腰部疼痛症状,其疗效优于普通针刺加筋膜松解术治疗。针刺扳机点结合筋膜松解术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针刺扳机点结合筋膜松解术可明显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因此,针刺扳机点结合筋膜松解术治疗慢性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直对病因,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扳机点 筋膜松解术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7
- 目录7-9
- 引言9-11
- 第1章 文献研究11-36
- 1.1 筋膜学说11-15
- 1.1.1 筋膜的定义11-12
- 1.1.2 筋膜的形态结构12-13
- 1.1.3 肌筋膜的定义13
- 1.1.4 筋膜的生理功能13-14
- 1.1.5 肌筋膜的生理功能14-15
- 1.1.6 小结15
- 1.2 扳机点15-20
- 1.2.1 扳机点的定义15
- 1.2.2 扳机点的形成15-16
- 1.2.3 扳机点与阿是穴的联系16-17
- 1.2.4 扳机点与筋膜的联系17
- 1.2.5 扳机点的查寻方法17-18
- 1.2.6 扳机点的临床表现18-19
- 1.2.7 扳机点的治疗和预防19-20
- 1.3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20-29
- 1.3.1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定义20
- 1.3.2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20-25
- 1.3.3 西医对本病的认识25-28
- 1.3.4 肌筋膜痛疼的预防28-29
- 1.4 解剖学基础研究29-36
- 1.4.1 腰背部的解剖学结构29-32
- 1.4.2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具体表现32-33
- 1.4.3 腰背部常见扳机点位置及牵涉痛33-36
- 第2章 临床研究36-43
- 2.1 资料与方法36-37
- 2.1.1 病例来源36
- 2.1.2 诊断标准36
- 2.1.3 纳入标准36
- 2.1.4 排除标准36-37
- 2.1.5 剔除标准37
- 2.1.6 注意事项37
- 2.2 研究方法37-41
- 2.2.1 临床分组37-39
- 2.2.2 治疗方法39-40
- 2.2.3 疗效评定标准与方法40-41
- 2.3 统计学处理41
- 2.4 临床实验结果41-43
- 第3章 分析与讨论43-48
- 3.1 筋膜、肌筋膜、扳机点三者的关系43-44
- 3.2 腰背部常见扳机点44-46
- 3.3 临床结果分析46
- 3.4 不足和展望46-48
- 3.4.1 存在的不足46-47
- 3.4.2 展望47-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3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53-54
- 附录54-58
- 致谢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永华;胡永;;针灸推拿结合中药熏蒸综合治疗慢性腰背肌筋膜炎58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5期
2 郝天亮,于湘,薛全祯;红外线配合推罐治疗肌筋膜综合征[J];国外医学(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分册);2005年02期
3 李建恒;;推拿配合超短波治疗举重运动员腰背肌筋膜炎25例[J];广西医学;2006年11期
4 谭树生;庄小强;黄强民;龙佳佳;韦江林;黄剑平;;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2年05期
5 李清山;李树柏;李志军;;刺血拔罐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J];按摩与导引;2007年07期
6 王岩松,姚猛;肌筋膜扳机点的研究进展[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7 张继红;赵生;寇胜铃;;浮针疗法治疗肩背肌筋膜炎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0年03期
8 刘臻;刘多;苏清伦;;穴位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肩背肌筋膜炎15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08年05期
9 李义凯,穆伟华,王爱华;肌筋膜及扳机点[J];颈腰痛杂志;2002年01期
10 霍明霞;刘铁民;;刺血走罐治疗肩背肌筋膜炎40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8年04期
,本文编号:685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685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