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后癫痫发作特点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7 06:17

  本文关键词:卒中后癫痫发作特点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脑卒中 癫痫 辩证分型 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分别从中医学和西医学角度,探讨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 方法:选择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0日期间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921例,采集患者相关信息,并对其中继发癫痫发作的10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中西医学临床特点。 成果:脑卒中患者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5.41%(104/1921),其中出血性卒中发病率10.72%(37/345),缺血性卒中发病率为4.25%(67/1576);发病部位累及皮层者发病率为7.98%(55/689),累及皮层下者发病率为4.63%(70/1511)。首次卒中后继发癫痫发作患者2周内首发者占59.68%(37/62),2周后首发者占40.32%(25/62);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中全身性发作占62.46%(66/104),单纯部分性发作占17.31%(18/104)。脑卒中中经络患者继发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为3.81%(63/1655),中脏腑的发病率为15.41%(41/266);脑卒中各证型中元气败脱证、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与阴虚风动证卒中后癫痫发作发病率均较高,,分别为元气败脱证16.33%(8/49)、痰蒙清窍证16.30%(15/92)、痰热内闭证14.40%(18/125)、阴虚风动证14.29%(16/112),其次为痰瘀阻络证、气虚血瘀证与风火上扰证。 结论:脑卒中患者病变累及皮层者易引起卒中后癫痫发作,其中又以颞叶发病率最高;卒中后癫痫发作首发出现在2周内者较多,其中以癫痫发作为首发症状者占大部分;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作类型以全身性发作为主。从中医学角度看,卒中后癫痫发作患者中,痰瘀阻络证最多。各证型脑卒中继发癫痫发作的发病率不同,其中发病率较高的为元气败脱证、痰蒙清窍证、痰热内闭证与阴虚风动证。
【关键词】:脑卒中 癫痫 辩证分型 临床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42.1
【目录】:
  • 提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7-9
  • 临床研究9-23
  • 一、 资料与方法9-10
  • (一) 病例来源9
  • (二) 诊断标准9
  • (三) 排除标准9
  • (四) 操作方法9
  • (五) 统计学方法9-10
  • 二、 统计结果及结果分析10-23
  • (一) 基本资料10-12
  • (二) 西医统计项12-18
  • (三) 中医统计项18-23
  • 讨论23-28
  • 一、 卒中后癫痫发作的现代研究23-25
  • (一) 发病机制23
  • (二) 临床特点23-25
  • 二、 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中医学研究25-26
  • (一) 中风后痫病的病因病机25
  • (二) 中风证型与痫病的关系25-26
  • 三、 卒中后癫痫发作的治疗与预后26-28
  • 结论28-29
  • 参考文献29-31
  • 结语31-32
  • 综述32-45
  • 综述(一)32-39
  • 参考文献36-39
  • 综述(二)39-45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详细摘要46-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颍;陆景红;李宗友;王幼萌;;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发生率及其临床特点[J];安徽医学;2008年04期

2 陈辉;脑卒中后癫痫52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01年04期

3 姚正鹏;袁良津;唐向阳;;脑卒中后癫痫118例的临床分析[J];安徽医药;2010年10期

4 姜化安;杨杰;;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对康复预后的影响(附161例临床分析)[J];包头医学;2009年01期

5 卢莘生;钟剑萍;;脑卒中后癫痫50例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年12期

6 屠永华;;200例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研究[J];重庆医学;2007年13期

7 沈兰,许治强,张山连,欧艳梅;卒中后癫痫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4期

8 范元,梁健,梁丽寅;急性脑血管病早期癫痫发作的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年02期

9 唐晓军;徐楠;;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脑卒中后迟发性癫痫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9年11期

10 王学松;卒中后癫痫发作[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6874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6874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f4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