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配合药物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的疗效
本文关键词:灸法配合药物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的疗效
更多相关文章: 帕金森病 灸法 肝肾不足型 美多巴 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观察灸法配合药物对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按1∶1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艾灸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命门、绝骨(双),同时口服美多巴片;对照组单纯口服美多巴片;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进步率及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中各项积分及总分情况。结果总进步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63.3%(P0.05)。运动功能积分差值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精神、行为和情绪、日常活动、并发症积分、Hoehn-Yahr分级、Schwab和英格兰日常生活活动量表、UPDRS总分差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法配合药物治疗肝肾不足型帕金森病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灸法 肝肾不足型 美多巴 临床疗效
【分类号】:R742.5;R246.6
【正文快照】: 帕金森病(PD)又称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发病率越来越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目前的药物疗法不能从根本上阻止该病的自然进展。本研究采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薄智云;谈谈腹针疗法[J];中国针灸;2001年08期
2 王佩珍,郑锦志,张佩利,周君富,张扬达;帕金森病血抗氧化系统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莉秋;苗荃;张娜;;头针、腹针、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并用治疗中风后遗症30例[J];河北中医;2010年05期
2 何秀云;中药外敷神阙穴治疗术后肠胀气效果观察[J];现代护理;2004年11期
3 徐建红;帕金森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年06期
4 谭文澜;张永全;陆晖;;镇肝熄风汤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5 张德玄;帕金森病及其综合征的遗传学研究进展和意义[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年03期
6 俞明 ,范群;腹针疗法治疗四肢关节痛症176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2年12期
7 徐振华;符文彬;刘健华;;腹针治疗脑卒中后感觉障碍15例[J];江西中医药;2009年05期
8 董丽华;胡国华;王育珊;孙冬;张海娜;刘彩霞;;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早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J];临床荟萃;2006年13期
9 盘晓荣;覃少清;黄剑平;林慧琼;;高压氧联合左旋多巴/卞丝肼治疗老年帕金森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荟萃;2009年14期
10 田季雨,陈晓莉,陈建宗;培补肝肾中药预处理对帕金森病小鼠模型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达;杨令昕;;腹针治疗恶性骨肿瘤化疗后胃肠副作用的临床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陈文治;冯文轩;王慧敏;;腹针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所致腰背痛症状的疗效分析[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郭达;杨令昕;;腹针治疗对恶性骨肿瘤化疗期间生存质量影响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孔畅;黄刚;李永津;;骶管封闭结合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余痛的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池晓玲;甄宏鹏;陈秀华;陈培琼;田广俊;陈洁真;萧焕明;薄智云;;腹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40例疗效观察[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6 金亚蓓;;腹针对30例围绝经期妇女Kupermann指数的影响[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陈秀华;李漾;奎瑜;;腹针治疗帕金森氏病临床观察[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甄宏鹏;陈秀华;李漾;;关于腹针配合中药治疗乳腺增生问题的探讨[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吴焕林;;薄氏腹针疗法治疗心病的临床体会[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陈璇如;陈秀华;甄宏鹏;;腹针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典型医案[A];首届全国腹针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勇;电针促进帕金森小鼠多巴胺神经元突触可塑性的细胞分子机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黄海东;帕金森病的脑~1H MRS和~(99m)Tc-TRODAT-1 SPECT显像的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3 张军;银杏平颤方对PD鼠脑氧应激作用的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4 王瑞民;正电子成像在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中的在体显像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5 孟海伟;中药颤复宁对帕金森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D];山东大学;2005年
6 陈荣杰;雌激素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7 赵澎;重复经颅磁刺激对帕金森病治疗作用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8 朱梅;羊膜上皮细胞移植对帕金森病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的初探[D];吉林大学;2006年
9 吴凌云;颤三针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汤湘江;滋阴熄风颗粒剂治疗帕金森病早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明媛;柑橘黄酮类成分对神经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及作用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2 王培宽;薄氏腹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杜燕丽;腹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毛中英;运用腹针治疗腹腔镜术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沈一坚;~1H-MRS与帕金森病Hoehn&Yahr分级和UPDRS评分相关性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6 邵森;非酮症性高血糖合并偏侧舞蹈症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浙江大学;2011年
7 金汉娜;腹针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邢学良;经颅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影响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徐强;外源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拮抗6-OHDA诱导大鼠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的实验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1年
10 田季雨;培补肝肾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万刚,刘登娥,邹西兰,李文荣;腹针治疗颈椎病50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淑玲,黄健美,腾中华,康珊珊;帕金森病患者的自我护理指导[J];护士进修杂志;2000年05期
2 缪艳华,袁航;立体定向苍白球毁损术治疗帕金森病的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0年10期
3 梁希彬,罗涌,李丰桥,王晓民;帕金森病回顾与展望[J];科学通报;2000年22期
4 刘焯霖,徐严明;帕金森病诊治进展——帕金森病病因及发病机理[J];医师进修杂志;2000年12期
5 马建军,孙翠萍,徐军,李六一;帕金森病患者的异常视觉诱发电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0年06期
6 邵明,刘焯霖,陶恩祥,陈彪;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关系的探讨[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1期
7 刘焯霖,张成,陶恩祥,王新德;第13届国际帕金森病会议纪要[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2期
8 文诗广,陈伟群,蒋云,夏来晓,许贤豪;帕金森病患者平衡障碍的定量评定[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3期
9 王涛,孙圣刚;帕金森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近况[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年03期
10 陶恩祥;帕金森病的遗传学进展[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宏娟;何建成;周阿高;;帕金森病早期诊断的中西结合方法探索[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诊断专业委员会2009’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娄丹;常秀丽;周志俊;;百草枯暴露致帕金森病的机制研究[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梁清华;区健刚;曾年菊;熊新贵;陈疆;张雨星;萧梅芳;;帕金森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蛋白质组差异分析[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锐芝;王静梅;周颐;郑春梅;;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帕金森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A];全国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神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5 刘妍梅;陈玲;裴中;周鸿雁;钱浩;张中伟;杨智云;冼文彪;郑一帆;陈杰;张思乐;黎锦如;刘焯霖;;基于稳态的三维高分辨扩散加权序列在帕金森病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郝红琳;刘秀琴;黄颜;孙鹤阳;孟琼;崔丽英;;帕金森病的白天过度嗜睡[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贾树红;陈海波;;帕金森病患者的基于事件的前瞻性记忆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曹双双;刘志辉;祝新莉;;帕金森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国华;宋军平;;帕金森病发病机制最新国内外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蔡定芳;;帕金森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刚;近八成帕金森病患者看病不及时[N];健康报;2007年
2 蒋雨平;帕金森病认识四误区[N];家庭医生报;2007年
3 刘卫宏;帕金森病并非老年人的“专利”[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4 ;科学家发现:帕金森病早期确诊新法[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5 程守勤;六成帕金森病人治疗不规范[N];健康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戴丽娟 王峰;近五成病患者没有及时就医[N];广东科技报;2008年
7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主任 杨子超;护理帕金森病人三注意[N];健康时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叶芳 通讯员 徐晶;日常小动作透视帕金森病[N];广东科技报;2009年
9 刘振国;焦虑抑郁可能是帕金森病先兆[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张昊华;帕金森病:诊治不及时成了大问题[N];健康报;2010年
,本文编号:694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694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