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经穴配合点刺夹脊穴对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
发布时间:2017-08-23 11:33
本文关键词:电针经穴配合点刺夹脊穴对痰湿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观察
【摘要】:肥胖症是由于机体内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造成脂肪在体内积聚过度或分布异常,导致体重超过一定范围的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根据发病机制及病因,临床上可将本病分为单纯性肥胖症和继发性肥胖症。近年的研究指出,肥胖病是由特定的生化因子引起的一系列进食调控和能量代谢紊乱,能量摄入多于消耗并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导致体重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发病过程十分复杂。身体质量指数(BMI)是体重/身高的简便指数,用于对成年人进行超重和肥胖分类的一种指标。其定义为按公斤计算的体重除以按米计算的身高的平方(kg/m2)。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为:BMI≥25时为超重;BMI≥30为肥胖。而亚太地区科学家评估肥胖标准,亚太人群BMI≥25为肥胖。 目的: 本研究通过观察电针经穴配合点刺华佗夹脊穴对治疗痰湿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配合点刺华佗夹脊穴对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有效性,为治疗痰湿型单纯性肥胖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方法: 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针灸科住院部及门诊选择符合观察条件包括年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排除标准要求的患者,共收集60例纳入研究。年龄介乎于24至45岁,其中男20例,女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人(20女10男)、对照组30人(20女10男),进行严格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组采用电针经穴配合点刺华佗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经穴治疗,一星期3次,12次为一疗程,观察经一个疗程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体重下降率、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及腰臀比的变化。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所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电针经穴配合点刺华佗夹脊穴对治疗痰湿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两组的综合疗效进行评价。 结果: ①两组患者年龄,身高均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年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②两组性别采用卡方检验,两组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③两组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表示治疗组与对照组身体质量指数(BMI)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④两组的体重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表示治疗组与对照组体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⑤两组的体蕈下降率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表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体重下降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⑥两组的腰围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腰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表示治疗组与对照组腰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⑦两组的臀围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体重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表示治疗组与对照组臀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⑧两组的腰臀比比较,组内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腰臀比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组间治疗前后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表示治疗组与对照组腰臀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⑨总体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治疗组30例,治愈4例,显着有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30例,治愈1例,显着有效8例,有效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3.3%。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1)。 结论: 综以上结果,治疗组(电针经穴配合点刺华佗央脊穴)和对照组(电针经穴)对于单纯性肥胖的治疗上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中电针经穴配合点刺华佗夹脊穴能显着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以及腰臀比,能明显降低患者的体重,但对于臀围的下降,两组均有疗效,但治疗组(电针经.穴配合点刺华佗夹脊穴)的疗效并没有优于对照组(电针经穴),故可以说明电针经穴配合点刺华佗夹脊穴的治疗对于降低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MI),腰围以及腰臀比的效果较只用电针经穴治疗好,但对于臀围的下降效果没有比对照组的优越,但疗效还是肯定的。
【关键词】:华佗夹脊穴 单纯性肥胖 身体质量指数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46.9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目录9-12
- 引言12-14
- 第一章 文献研究14-23
- 1 中医学对肥胖症的认识14-15
- 2 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15-16
- 2.1 遗传因素15
- 2.2 饮食习惯因素15
- 2.3 神经系统因素15
- 2.4 内分泌因素15-16
- 3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16-19
- 3.1 中药治疗16
- 3.2 推拿治疗16
- 3.3 体针治疗16-17
- 3.4 灸法治疗17
- 3.5 刮痧疗法17-18
- 3.6 穴位埋线治疗18
- 3.7 耳穴治疗18-19
- 3.8 其他针刺疗法19
- 4 西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19-21
- 4.1 药物治疗19-20
- 4.2 手术治疗20
- 4.3 心理行为干预治疗20-21
- 5 夹脊穴原理探究21-23
- 5.1 夹脊穴的源流与定位21
- 5.2 华佗夹脊穴调理脏腑功能原理21-23
- 第二章 临床研究23-40
- 1 研究方案23-27
- 1.1 研究目的23
- 1.2 研究方法23
- 1.3 实验方案23-26
- 1.3.1 研究对象23
- 1.3.2 观察指标23
- 1.3.3 诊断标准23-24
- 1.3.3.1 中医诊断标准23
- 1.3.3.2 西医诊断标准23-24
- 1.3.4 纳入标准24
- 1.3.5 排除标准24
- 1.3.6 剔除标准24
- 1.3.7 脱落标准及脱落处理24-25
- 1.3.7.1 脱落标准24-25
- 1.3.7.2 脱落处理25
- 1.3.8 随机分组方法25
- 1.3.9 治疗方案25-26
- 1.3.9.1 治疗组25
- 1.3.9.2 对照组25-26
- 1.3.9.3 注意事项26
- 1.4 观察指标26
- 1.5 疗效评定标准26
- 1.6 统计分折26-27
- 2 研究结果27-36
- 2.1 一般情况比较27-28
- 2.1.1 年龄27
- 2.1.2 身高27-28
- 2.1.3 性别构成28
- 2.2 疗效分折28-36
- 2.2.1 身体质量指数(BMI)28-30
- 2.2.2 体重30-31
- 2.2.3 体重下降率31-32
- 2.2.4 腰围32-33
- 2.2.5 臀围33-34
- 2.2.6 腰臀比34-36
- 2.2.7 总体疗效比较36
- 3 讨论36-40
- 3.1 疗效评价及结论分析36-37
- 3.1.1 疗效评价36-37
- 3.1.2 结论分析37
- 3.2 针灸处方分折37-40
- 3.2.1 肥胖症的病机37-38
- 3.2.2 阳气在肥胖症中的影响38
- 3.2.3 华佗夹脊穴调脏腑功能38
- 3.2.4 现代医学的分析38-39
- 3.2.5 华佗夹脊穴调理脏腑功能原理39-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附录43-45
- 致谢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路;针刺脾胃经和任脉经穴治疗胃肠实热型单纯性肥胖症40例[J];北京中医;2003年01期
2 陶善平;王峰;黄美芳;沈其星;周丽艳;单永华;;耳穴贴压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7年08期
3 王琦;叶加农;朱燕波;高京宏;董静;王东坡;吴宏东;;中医痰湿体质的判定标准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2期
4 许榕仙;肥胖的病因与防治[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5 谭立明;王勇;刘更;;灸法治疗单纯性肥胖108例[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8年03期
6 周兴兰;张安仁;赖书杰;庞日朝;;综合行为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病患者身心健康的影响[J];西南军医;2008年03期
7 闫巧珍;;肥胖成因的研究进展[J];内江科技;2009年09期
8 邹蓓蕾;;子午流注纳子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思路探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年15期
9 段阳泉,江涛;藿香正气散治疗肥胖症[J];中国全科医学;2002年11期
10 符志强;;论脾胃经与针灸减肥[J];新中医;2008年08期
,本文编号:7248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724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