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再障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VEGF的表达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8-30 09:08

  本文关键词:小儿再障中西医结合治疗前后VEGF的表达及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小儿再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药 司坦唑醇 环孢菌素A


【摘要】:目的:研究小儿再障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变化。方法:32例年龄在1岁~14岁的小儿再障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按全国统一标准评定疗效,同时观察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的变化,检测方法为ELISA法。结果:小儿再障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78.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逐渐增长,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再障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明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逐渐增高。
【作者单位】: 河北省廊坊市中医院检验科;
【关键词】小儿再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中药 司坦唑醇 环孢菌素A
【分类号】:R725.5
【正文快照】: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简称再障,是一组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所致造血功能衰竭的综合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growth factor,VEGF)属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家族的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血管的发生,提高单层内皮的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胡明秋;徐燕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VEGF和TSGF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年06期

2 李卫军;孟予城;刘富华;;老年血液病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J];河北医药;2011年05期

3 张乐玲;李府;吴镇;王晓蕾;王世富;沈柏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特性和造血支持作用的研究[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08年04期

4 吴艳;于洁;张磊;罗庆;肖剑文;刘筱梅;宪莹;戴碧涛;徐酉华;苏庸春;;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峰,陈元玉,李冠武,温博贵;Stat1蛋白在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中的激活[J];癌变.畸变.突变;2004年04期

2 李丽亚;刘自泰;;中西药联合扶正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10期

3 丁刚;;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鲍世平;;全反式维甲酸联合As_20_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21例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5 丁刚;;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吴凡;夏瑞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49例临床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09年06期

7 王培莉;;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20例多发性骨髓瘤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09年10期

8 刘朝霞;卢文;钱浩;;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0年03期

9 郭明英;黄帅;李瑞;;再生障碍性贫血60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02期

10 梁虹;姚福生;张林;严红;赵海军;陈荃宏;;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联合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J];安徽医学;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付强;李苗;黄柳;宋安萍;秦凯;袁响林;;贫血对胃癌术后辅助放化疗影响的临床观察[A];第七届全国癌症康复与姑息医学大会大会论文集和专题讲座[C];2011年

2 李宇涛;沈建箴;杨雪梅;;急性白血病不同化疗不良反应分级的证素病理特点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小龙;黄秀峰;徐斐;王薇薇;黄小芳;王赛芳;刘欢乐;王金果;刘晖;;网织血红蛋白含量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余玲玲;王慧燕;余坚;郑晓群;田可港;吕建新;冯晶晶;郑美琴;;HRM技术检测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方法的建立及初步临床应用[A];2011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周郁鸿;魏克明;何绿苑;孙雪梅;邵科钉;方炳木;沈一平;叶宝东;沈建平;林圣云;陈志炉;蔡岗丽;陈健;高雁婷;汪笑秋;胡致平;武利强;俞庆宏;吴迪炯;胡通林;祝佳嘉;;益气滋阴法治疗慢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A];庆祝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粹2011[C];2011年

6 贺远;;17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临床分析[A];贵州省2008年血液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冯永怀;陈琦;;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D40-CD40L的表达[A];贵州省2008年血液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袁钟;罗世惜;杨敏;朱曦;毛成梅;;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临床疗效观察[A];贵州省2008年血液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9 张小梅;袁红;黄毅;;米托蒽醌、足叶乙甙与阿糖胞苷联合治疗复发性与难治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贵州省2008年血液学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10 胡杰英;蒋东霞;范瑞华;郭金东;魏旭东;符粤文;宋永平;;69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染色体核型分析[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癌专业委员会09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静;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2 姜波;高白细胞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特点及急性髓系白血病诱导化疗后幼稚细胞比例的预后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3 王雁玲;MDS患者骨髓MSCs分子遗传学分析和CsA对MDS患者骨髓MSCs增殖凋亡影响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梅芳;肝癌缺失基因-1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作用及甲基化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丁晓庆;复方浙贝颗粒降低化疗毒性反应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曾慧敏;应用高通量测序研究儿童血液系统疾病发病机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7 邓明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与实验室特点分析及动静脉血栓形成获得性/遗传性危险因素筛查[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丽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造血细胞分化异常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9 刘娜;补肾生血法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粘附FAK/PI3K通路及Rho GTP酶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于洁;郁仁存老师学术思想、经验总结及健脾补肾法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琼;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特征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莉;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遗传学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王晓炜;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及细胞遗传学异常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4 朱远东;MicroRNAs与急性白血病诊断分型及预后[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5 杨诗梅;骨髓衰竭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常的初步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6 姚琳;脱氧胞苷激酶表达与白血病患者氟达拉滨及阿糖胞苷耐药的相关性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7 杨瑞芳;多发性骨髓瘤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8 张晓丽;MTA与MEA方案治疗难治或复发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杨成胜;SALL4基因及其蛋白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成琳;粘着斑激酶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炳虹,戴建华,李国仁;食管癌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SA和SIL-2R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年06期

2 汪慧芸;王蓓;;肺结核患者血清IL-2、SIL-2R和VEG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7年03期

3 胡明秋;徐燕丽;;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α、VEGF和TSGF检测的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9年06期

4 董碧蓉;王曾礼;;肿瘤坏死因子与临床[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1年04期

5 周正波,刘奇,杨瑞森;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基因治疗[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1年02期

6 王彦敏;;血管生成因子VEGF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0年11期

7 高文斌,戚晓军,尹淑珍,刘伟,周红;血清恶性肿瘤生长因子检测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J];上海免疫学杂志;1998年02期

8 岳寒,陈磊,李静,赵春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年06期

9 朱光荣,周小玉,陆化,周建伟,李爱萍,徐卫,李建勇,汪承亚;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多种造血细胞因子[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3年02期

10 陈静,王茜,施英唐,周晓飞,徐晓军,刘爱莲;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5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及;关于实验性再障的研究[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输血及血液学分册;1978年01期

2 史亦谦;;31例急性“再障”治疗分析[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6期

3 高喜源,包桂英,李俊英;“再障”治疗体会[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4 王黎生;;“再障”就是“血癌”吗[J];医药与保健;2006年12期

5 崔春阳,王满仓;吲哚美辛引起再障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0年11期

6 程荣先;接触苯化合物20d导致急性再障一例[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1年06期

7 ;中西医结合治疗“再障”进一步观察[J];北京医学院学报;1976年02期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5例分析[J];青岛医学院学报;1979年02期

9 ;9例再障贫血孕妇经中医治疗后生育情况的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1980年04期

10 胡纫华;环磷酰胺治愈肝炎后再生障碍性贫血一例报告(附文献复习)[J];广东医学;198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锋;李柳;刘驰;胡晓梅;胡乃平;王忠芬;杨经敏;麻柔;周霭祥;;抗胸腺细胞球蛋白配合中药治疗急性再障疗效观察[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2 刘锋;李柳;刘驰;张姗姗;胡乃平;王忠芬;徐述;唐旭东;麻柔;;抗胸腺细胞球蛋白及中药治疗急性再障30例疗效观察[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研讨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首次学术年会暨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徐文江;杨淑莲;李青;邸海侠;乔子剑;姜琪;刘学永;王剑鹏;赵朋敏;霍艳們;贾学军;马亚军;;再障生血颗粒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及实验研究[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刘锋;;再障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5 于敬来;张俊梅;张艳红;;内外排毒与扶正祛邪疗法治疗急性再障76例临床观察[A];中国中医药学会建会20周年学术年会专辑(下)[C];1999年

6 蔡新吉;;再障血瘀机理的研究[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实验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杨淑莲;梁冰;闫金玉;田洪波;李达;王继亮;宿秀英;;中药并雄激素治疗急性再障88例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徐卫群;汤永民;魏健;宋华;石淑文;杨世隆;赵芬英;张玲燕;沈和萍;;再障患儿治疗前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数量的变化[A];2012年江浙沪儿科学术年会暨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2年

9 杨淑莲;梁冰;闫金玉;田洪波;李达;王继亮;宿秀英;;中药并雄激素治疗急性再障88例临床研究[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刘秀兰;郭文璐;;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治疗再障的临床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谢晓恬:免疫抑制治疗小儿再障[N];东方早报;2014年

2 ;孩子为什么患上再障?[N];东方早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李廷赋;治疗再障需要信心与耐心[N];广东科技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曹玉祥;防治再障贫血不容忽视[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5 陈家罗;贫血当心药源性再障[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6 陈辉邋徐晶;生活中要避免导致再障因素[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欧慧敏;规范再障治疗 赢得救治时机[N];医药经济报;2013年

8 ;中药治疗再障走向个性化[N];浙江日报;2003年

9 副主任医师 龙安民;五类药长期用小心再障[N];大众卫生报;2006年

10 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杨晓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解慢性“再障”难题[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永珍;活髓片治疗再障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2年

2 裴明创;对常见血液病中医治疗的认识[D];天津中医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涛;关于乙肝相关性再障的治疗经验述要[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吴顺杰;活髓片对免疫介导再障小鼠骨髓超微结构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3 宋至诚;再障复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再障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唐静;儿童再生障碍性贫血住院病例的10年回顾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5 王栋范;沙棘油对肾阳虚、肾阴虚证型再生再障性贫血骨髓造血调节作用的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王江涛;再障儿童造血干细胞因子受体mRNA表达和基因结构分析[D];郑州大学;2007年

7 唐晓波;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候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8 秦朝阳;养阴生血汤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樊海波;再障小鼠T-bet表达及环孢素A对其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10 曹yN明;NFAT1、Foxp3在再障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83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7583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e6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