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对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

发布时间:2017-09-01 10:01

  本文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对脑卒中恢复期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


  更多相关文章: 中西医结合 康复 优化方案 脑卒中


【摘要】: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对于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相关机理。 材料与方法将符合纳入条件的79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于治疗组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而对照组的患者,同样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以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为主的西医康复方案。在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各进行一次康复评定,评定内容包括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 Index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评定表(NIHSS)评定,同时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诊断、住院天数、性别。 结果 (1)患者一般情况: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例、住院天数和疾病构成上无统计学差异。同时两组之间,在初始评定分值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可以排除非治疗因素的影响,可以认为两组之间存在可比性。 (2)治疗结果:①经过康复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NIHSS)均有明显改善,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P<0.01。②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的FMA值、BI值和NIHSS分值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其中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的改善值存在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P<0.01;而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分值(NIHSS)也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其0.01<P<0.05。③在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残损临床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其P>0.05;而治疗后,在治疗组和对照组内部,其肢体运动功能残损临床分布情况都有明显改善,P<0.01;并且在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肢体运动功能残损临床分布情况的改善情况更加显著,其0.01<P<0.05。 结论 (1)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能够显著地改善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改善患者的整体神经功能。 (2)中西医结合康复优化方案对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作用优于单一的中医和西医康复治疗方案。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康复 优化方案 脑卒中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743.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8
  • 前言8-10
  • 材料与方法10-17
  • 结果17-21
  • 讨论21-29
  • 参考文献29-31
  • 结论31-32
  • 综述32-45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45-46
  • 缩略词表46-47
  • 附录47-58
  • 致谢58-59
  • 详细摘要59-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捷,李天发;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78例[J];安徽中医临床杂志;2000年05期

2 樊永平;周纡;熊樝;赵性泉;杨中华;;258例急性中风中医证型变化的观察及小复方辨证治疗在卒中单元中的疗效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01期

3 徐庆会;贾兴鲁运用涤痰汤治疗中风病经验[J];光明中医;1997年06期

4 聂斌 ,李开梅 ,杨顺益;活血化瘀法在急性出血性中风中的运用探讨[J];国医论坛;2005年02期

5 王新燕,徐冬梅,牛牮;电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106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1年02期

6 张建中;朱鸿铭治疗中风经验[J];湖北中医杂志;2005年11期

7 石学敏;“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病9005例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05年01期

8 史丽清;辨证治疗缺血性中风120例疗效观察[J];河南中医;2003年08期

9 黄金元,于红专,万远铁;探本溯源从痰论治中风病[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10 张红;刘世文;;脑可塑性的功能影像学研究[J];吉林医学;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吴秀玲;针刺治疗脑卒中急性期神经功能康复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1年

2 万五一;头针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5年

3 王双玲;活血化瘀法治疗急性出血性中风回顾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7714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7714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7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