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值与ALS的关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FA值与ALS的关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其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弥散张量成像 生存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是否可作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病情追踪复查的1个量化指标,分析ALS的FA值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例ALS患者,采用3.0TPropeller HD MR扫描仪对患者进行前后两次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选取6个感兴趣区,测量FA值;对11例终点事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3个层面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按ALS健康状态量表(health status scale of 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HSS)分级,轻度者其FA值最高;(2)18例患者的3个层面大脑脚、内囊后肢、放射冠的初查及复查FA均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随着时间的延长,ALS患者的生存率不断下降。中位生存时间为48.0个月。结论 FA值与ALS病情的分级呈反比,病情越重,FA值越低,FA值是判定ALS患者病情的1个客观指标。ALS目前尚为不治之症,中西医结合治疗或许可能是ALS患者治疗的一个方向。
【作者单位】: 广东省中医院影像科;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四科;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影像中心;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弥散张量成像 生存分析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0B080701025)
【分类号】:R744.8
【正文快照】: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又称为“渐冻人症”,以肌无力起病,逐渐出现肌萎缩,直至瘫痪。ALS与艾滋病、癌症被称为三大难治之症。目前,在西医治疗上尚缺乏能有效阻止及控制ALS继续进展的药物。中医学对ALS病因、病机亦不明,该病的诊断及治疗均缺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健强;中西医结合治疗筋膜间隔区综合征26例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00年02期
2 赵志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45例[J];河北中医;2000年04期
3 付革新,孙立新,刘建平;中西医结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40例[J];河北中医;2000年08期
4 董田林,周湘梅,王素兰;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0年11期
5 张红莲,陈忠萍,王瑞玲;中西医结合治疗难治性产后尿潴留疗效分析[J];中原医刊;2000年03期
6 于中原;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241例疗效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0年06期
7 丛林;中西医结合漫议[J];山东中医杂志;2002年03期
8 焦东海;以大黄为突破口,坚持中西医结合25年的回顾[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年04期
9 张继美,孙秀芳;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前期紧张综合征84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03年07期
10 张学义,高凤荣;中西医结合治疗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凯先;陆金根;郭修田;;中西医结合发展思考[A];全国中西医结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巩鹏;王忠裕;;中西医结合在21世纪医学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A];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普通外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3 陈再璋;;再论中西医结合[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1年
4 梁树人;朱理珉;曹武奎;宓余强;郑淑文;李谦;卢诚震;盛淑琴;曹智;胡东胜;盛蕾;魏智勇;刘建勇;刘勇刚;李嘉;时钢;;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41例临床特征与中西医结合治疗[A];华北五省市区及广东省中西医结合防治SAR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杨敏杰;;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报告[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6 江长波;;中西医结合的结合点研究刍议[A];2006井冈山中西医结合发展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7 王大江;宗佩兰;;中西医结合发展概谈[A];2006井冈山中西医结合发展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陶树贵;霍凤;;中西医结合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Ⅲ期72例总结[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周围血管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史载祥;;中西医结合是中国医学发展的客观必然[A];结合医学现状与发展趋势[C];2006年
10 王元松;孙勇鹏;;中西医结合学科建设体会[A];全国中西医结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顾泳;中西医结合≠“中药+西药”[N];解放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林赛君;“中西医结合”,并非中医西化[N];温州日报;2008年
3 记者 樊丹;温建民委员: 设中西医结合为一级学科[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4 记者 崔芳;中西医结合要坚持三原则[N];健康报;2011年
5 记者 胡彬;以疗效检验中西医结合成果[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徐雪莉 整理;中西医结合显示强大生命力[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7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尹常健;中西医结合的三大困扰[N];中国中医药报;2012年
8 ;中西医结合该怎样走下去[N];健康报;2013年
9 何清湖 雷磊;中西医结合优势单病种诊疗规范研究[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10 陕西中医学院 邢玉瑞;试论中西医结合[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侃;中西医结合的信息学途径探索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2 李科威;中西医结合的中医策略与诊疗决策软件的设计思想[D];湖南中医学院;2004年
3 朱晓光;D期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方式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初探[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金国;中西医结合专题文献的计量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2 姚斯晋;山西推行“中西医结合”方针的历史考察(1949-1982)[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刘旭;从起源及发展谈中西医结合的可行性与方法[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8年
4 黄亮;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湿热壅阻证30例疗效总结[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高原;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病的优势探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裴俊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王洲博;中西医结合优化方案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吕佩佳;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方案优化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9 丁杰;中西医结合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回顾性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肖君芳;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Ⅱ期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分析研究[D];福建中医学院;2000年
,本文编号:7714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hxiyjh/771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