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新型伊立替康衍生物ZBH-1208体外抗肿瘤作用评价

发布时间:2017-10-14 14:22

  本文关键词:新型伊立替康衍生物ZBH-1208体外抗肿瘤作用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伊立替康 衍生物 抗肿瘤 凋亡 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摘要】: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寻找高效的抗肿瘤药物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伊立替康(irinotecan, CPT-11)作为一种半合成喜树碱类衍生物,由于该药能够克服喜树碱水溶性差的缺点并有效降低喜树碱临床应用中的毒副作用而成为近年来主要发展的抗癌药物。CPT-11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但由于长期使用易产生耐药性而且随着剂量增加会诱发严重的不良反应等缺点,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因此对CPT-11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提升其药理活性、降低毒副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价值。 本研究对以CPT-11为材料经过结构修饰和改造后合成的十二种新型伊立替康衍生物进行以多种肿瘤细胞系为体外模型的抗肿瘤作用筛选,采用MTT方法评价衍生物体外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活性,结果表明溶解度相对较高的ZBH-1208显示出了良好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活性。 为了深入阐明新型伊立替康衍生物ZBH-1208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MTT方法对ZBH-1208进行了体外细胞毒性评价,分析ZBH-1208对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以及半数抑制浓度。结果表明,ZBH-1208对不同组织来源的多种肿瘤细胞均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而对正常组织细胞抑制作用较低。ZBH-1208作用各肿瘤细胞后IC50值在0.002μmol/L~0.265μmol/L之间,而对照组伊立替康(CPT-11)的IC50值在0.464μmol/L~52.111μmol/L之间,两者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后采用改良Ellman法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ZBH-1208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作用低于母体药物CPT-11。 本研究以结肠癌SW1116细胞为体外肿瘤细胞系模型,对ZBH-1208的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光学显微镜和Hoechst33342染色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发现给药前后结肠癌SW1116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ZBH-1208作用后SW1116细胞周期阻滞于G2/M期;凋亡关键蛋白经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的表达上调,且呈时间-剂量性,Western blot检测ZBH-1208作用细胞后凋亡相关蛋白Procaspase-3和PARP表达明显下调,Caspase-3以及cleavedPARP表达明显上调。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表明ZBH-1208对DNA Topo I的抑制作用随着药物浓度增加而增强,DNA大部分仍以超螺旋状态存在,,DNA Topo I的催化解旋过程被抑制,从而导致了DNA的复制、转录等过程受到影响,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本研究对新型伊立替康衍生物ZBH-1208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的评价,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证实了ZBH-1208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阻滞细胞周期,抑制DNA Topo I解旋过程,遏制肿瘤细胞正常生长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同时本研究为同类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改造和开发提供了研究思路、实验数据和理论参考,拓展了该类药物的市场与临床应用空间。
【关键词】:伊立替康 衍生物 抗肿瘤 凋亡 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0.5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英文缩写词表10-11
  • 前言11-13
  • 第一篇 文献综述13-28
  • 第一章 植物源性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13-22
  • 1.1 喜树碱类药物13-16
  • 1.2 紫杉醇类药物16-17
  • 1.3 长春花属生物碱17-19
  • 1.4 其他19-20
  • 1.5 问题与展望20-22
  • 第二章 伊立替康治疗结直肠癌现状22-28
  • 2.1 伊立替康简介22
  • 2.2 伊立替康作用机制22-23
  • 2.3 伊立替康的分子生物学研究23-24
  • 2.4 伊立替康的临床应用及疗效24-25
  • 2.5 伊立替康的不良反应及处理25-26
  • 2.6 伊立替康研究展望26-28
  • 第二篇 研究内容28-66
  • 第一章 新型伊立替康衍生物 ZBH-1208 抗肿瘤活性及抗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评价28-39
  • 1.1 材料28-31
  • 1.2 方法31-34
  • 1.3 结果34-37
  • 1.4 讨论37-38
  • 1.5 小结38-39
  • 第二章 新型伊立替康衍生物 ZBH-1208 抗肿瘤机制研究39-66
  • 2.1 材料39-44
  • 2.2 方法44-52
  • 2.3 结果52-62
  • 2.4 讨论62-64
  • 2.5 小结64-66
  • 结论66-67
  • 参考文献67-77
  • 导师简介77-78
  • 作者简介78-79
  • 致谢7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蕾;刘建红;;临床应用伊立替康治疗恶性肿瘤的护理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年02期

2 李子明;唐晓春;陈智伟;;伊立替康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化疗中的应用[J];肿瘤;2009年07期

3 王伟兰;朱曼;郭代红;刘皈阳;;伊立替康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研究[J];中国药业;2011年03期

4 王彦荣;杨光;任既晨;;伊立替康引起免疫性血小板减少1例[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4年03期

5 史常青;纪英;王琳;;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的护理与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2年10期

6 杨立学;项明;朱正纲;;伊立替康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8年04期

7 肖晓光;陈元;;洛铂联合伊立替康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3年09期

8 江爽;张梅;李平;;伊立替康引起迟发性腹泻的中医药治疗[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12期

9 吴育红;潘玉芹;;伊立替康联合化疗致腹泻的观察和护理[J];安徽医药;2010年10期

10 孙华君,王翠松;伊立替康肠毒性预防研究进展[J];世界临床药物;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欧婷瑜;姚德生;;伊立替康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应用的系统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妇产科学术会议妇科肿瘤会场(妇科肿瘤学组、妇科病理学组)论文汇编[C];2012年

2 徐琦;刘碧霞;顾林慧;郑爽爽;周卫民;吴筱丹;应杰儿;冯建国;;不同剂量贝伐单抗对荷结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炎症指标及伊立替康浓度的影响[A];首届浙赣两省肿瘤研究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慧敏;刘书哲;;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护理[A];2012年“河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新技术交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4 沈洁;魏嘉;汪灏;禹立霞;杨阳;谢丽;钱晓萍;邹征云;管文贤;刘宝瑞;;血浆游离生物标志组合对胃癌伊立替康敏感性的预测作用[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5 张馨欣;郭仕艳;甘勇;;基于转运蛋白BCRP的PEO-PPO-PEO胶束制备及其降低伊立替康消化道毒性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6 沈洁;魏嘉;汪灏;禹立霞;杨阳;谢丽;钱晓萍;邹征云;管文贤;刘宝瑞;;血浆游离生物标志组合对胃癌伊立替康敏感性的预测作用[A];2013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三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李勇;赵群;王威;刘军;范立侨;马志学;刘品一;宋振川;王力利;焦志凯;张志栋;赵雪峰;王冬;刘羽;;伊立替康对胃癌高侵袭转移细胞株OCUM-2MD3体外抗肿瘤作用的实验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国清;伊立替康腹泻发生率由基因决定[N];健康报;2008年

2 记者 项铮邋通讯员 张国清;大肠癌患者用伊立替康有新说法[N];科技日报;2008年

3 阿华;考虑使用奥沙利铂+伊立替康[N];医药经济报;2004年

4 张骁;束梅英;拓扑异构酶Ⅰ抑制剂伊立替康[N];中国医药报;2005年

5 香港麦迪信医药出版有限公司供稿 何华虹 译;肿瘤治疗曙光乍现[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记者 周莹;恒瑞奥沙利铂叩开欧盟市场[N];连云港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志晔;中药对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高危人群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陈果;伊立替康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制备、评价及抗癌活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李慧;伊立替康不良反应影响因素的建模分析[D];山东大学;2014年

4 王洋;UGT1A1基因多态性对伊立替康不良反应的预测价值[D];山东大学;2012年

5 张晓虹;UGT1A1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毒性及疗效的关系[D];苏州大学;2013年

6 戴甜;PEG化伊立替康的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4年

7 何颖;伊立替康长循环纳米脂质体的制备、质量标准及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8 张晓光;UGT1A1*28基因多态性与伊立替康所致不良反应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张亮;伊立替康阳离子肺靶向脂质体注射剂的制备工艺及体内外性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10 姜孝娟;伊立替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与UGT1A1基因多态性关系[D];安徽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315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0315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5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