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3 01:00

  本文关键词: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点 治疗措施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因素 近期疗效 无进展生存率 总生存率


【摘要】:第一部分: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目的:总结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淋巴瘤科收治的年龄≤60岁、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a IPI)评分≥2分的120例初治DLBCL病例,进行分析并随访。记录患者年龄、性别、aa IPI评分、Ann Arbor分期、一般状态(ECOG评分)、结外受侵部位数目、骨髓是否受累、是否合并B症状、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免疫表型、BCL-2蛋白、Ki-67、治疗模式、近期疗效、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近期疗效达CR/CRu组与未达到CR/CRu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组与未行ASCT组的无进展生存(PFS)率、总生存(OS)率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20例患者中位年龄42(13-60)岁,男女比例1.1:1,aa IPI评分2分53例(44.2%)、3分67例(55.8%),Ann Arbor分期II期3例(2.5%)、III期22例(18.3%),IV期95例(79.2%)。ECOG评分0-1分34例(28.3%)、2-4分86例(71.7%),98例(81.7%)结外受侵部位数目≥2个,10例(8.3%)伴骨髓受侵,4例(3.3%)合并中枢受侵。起病时伴有B症状68例(56.6%),LDH升高101例(84.1%),β2-MG升高41例(34.2%),根据Hans分型标准,分为非生发中心来源及生发中心来源(GCB)两类,其中non-GCB型74例(61.6%),GCB型30例(25.0%)。BCL-2蛋白阳性42例(35%),阴性14例(11.7%),Ki-67≥75%为57例(47.5%)。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联合化疗为91例(75.8%),化疗方案为CHOP(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或CHOP样(环磷酰胺+表阿霉素+长春新碱+强的松+依托泊苷)方案,其中联合CHOP方案76例(83.5%)、CHOP样方案14例(15.3%)、Hyper-CVAD/MA方案1例(1.2%);29例行单纯化疗,其中CHOP方案25例(86.2%)、CHOP样方案3例(10.3%)、Hyper-CVAD/MA方案1例(3.4%),32例(26.6%)接受ASCT巩固治疗。2)全组患者3年PFS率53.25%,OS率61.52%。近期疗效达完全缓解(CR/CRu)66例(55%),部分缓解(PR)18例(15%),总有效率(ORR)70%,91例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其中达CR/CRu53例(58.2%),PR12例(13.2%),ORR71.4%;29例患者单纯化疗,近期疗效达CR/CRu13例(44.8%),PR6例(20.6%),ORR65.5%。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3年PFS率分别为60.07%、27.93%(P㩳0.001),OS率分别为67.08%、41.78%(P=0.003)。3)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感染,两组比较P值均大于0.05。4)全组66例近期疗效达到CR/CRu,未达到CR/CRu54例,CR/CRu组与未达到CR/CRu组3年PFS率分别为78.20%、18.70%(P㩳0.001),OS率分别为87.96%、25.95%(P㩳0.001)。5)32例接受ASCT巩固治疗,移植组与未行移植组3年PFS率分别为70.30%、44.52%(P=0.02),OS率分别为77.47%、54.15%(P=0.02)。67例高危患者中,移植19例(28.4%),未行移植48例(71.6%),移植与未行移植的患者3年PFS率分别为60.64%、28.93%(P=0.006),OS率为72.31%、39.59%(P=0.001)。6)ASCT组全部IV度骨髓抑制,20例(62.5%)ASCT期间出现感染,其中细菌感染14例(70%)、真菌感染2例(10%)、病毒感染4例(20%);胃肠道反应28例(87.5%),其中I-II度20例(62.5%)、III度4例(12.5%)、IV度4例(12.5%);口腔粘膜反应10例(31.2%),其中I-II度7例(21.9%)、III度3例(9.4%),未出现移植相关死亡。结论:1)年轻、高危DLBCL是一组侵袭性强、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2)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均优于单纯化疗组。3)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组及单纯化疗组不良反应均可耐受,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感染等,经治疗后好转,两组间相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未见统计学差异。4)近期疗效达到CR/CRu组生存优于未达CR/CRu组。5)ASCT巩固治疗可改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部分患者(aa IPI=3)更能获益。6)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可耐受。第二部分: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目的:总结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因素(性别、aa IPI评分、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结外受侵数目、骨髓是否受累、有无B症状、LDH水平、β2-MG、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ALC)、外周血单核细胞计数(AM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水平、D-二聚体)、病理因素(免疫表型、BCL-2蛋白、Ki-67)、近期疗效及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ASCT巩固治疗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附属医院淋巴瘤科收治的年龄≤60岁、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a IPI)评分≥2分的120例初治DLBCL病例,分析各因素与近期疗效、PFS率、OS率的预后关系。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各因素与近期疗效的关系采用2c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则采用COX模型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全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与性别、aa IPI评分、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结外受累数目、LDH、β2-MG、ALC、AMC、Hb、白蛋白、BCL-2蛋白、Ki-67无相关性;与骨髓是否受累(P=0.008)、是否合并B症状(P=0.03)、D-二聚体(P=0.016)、免疫表型(P0.001)、ASCT(P=0.002)有关,合并骨髓受累、B组症状、D-二聚体升高、non-GCB型、未行ASCT巩固治疗提示近期疗效不佳。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近期疗效(P=0.00)、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P=0.00)、ASCT(P=0.002)巩固治疗与PFS率有关;B症状(P=0.006)、D-二聚体(P=0.025)、低蛋白血症(P=0.003)、近期疗效(P=0.00)、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P=0.003)、ASCT巩固治疗(P=0.002)与OS率相关。而性别、aa IPI评分、Ann Arbor分期、ECOG评分、结外受累数目、LDH、β2-MG、ALC、AMC、Hb、免疫表型、BCL-2、Ki-67的单因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3)应用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近期疗效(P=0.000)、ASCT(P=0.033)是影响PF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近期疗效(P=0.000)是影响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1)年轻、高危DLBCL患者合并骨髓受累、B症状、D-二聚体升高、未行ASCT巩固治疗提示近期疗效不佳。2)近期疗效、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ASCT巩固治疗是影响PFS率的预后因素。B症状、低蛋白血症、D-二聚体升高、近期疗效不佳、未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未行ASCT巩固治疗是影响OS率的不良预后因素。3)近期疗效是影响PFS率、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4)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可改善预后,但能否作为独立预后因素仍需进一步探索。5)ASCT是影响PF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能否作为影响OS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仍需探讨。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临床特点 治疗措施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因素 近期疗效 无进展生存率 总生存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1
【目录】: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5-6
  • 摘要6-10
  • Abstract10-15
  • 前言15-17
  • 第一部分: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17-30
  • 1.课题研究背景17
  • 2.资料与方法17-20
  • 2.1 病例来源17
  • 2.2 临床资料17
  • 2.3 治疗方法17-18
  • 2.4 疗效评价18-19
  • 2.5 不良反应评价19
  • 2.6 生存期计算19
  • 2.7 统计学处理19-20
  • 3.结果20-27
  • 3.1 临床特征20-21
  • 3.2 治疗情况21
  • 3.3 诱导化疗方案与生存21-24
  • 3.3.1 疗效评价(表 5)21-23
  • 3.3.2 不良反应23-24
  • 3.4 近期疗效与远期生存24-25
  • 3.5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组治疗特点、生存、不良反应25-27
  • 4.讨论27-30
  • 4.1 年轻、高危DLBCL患者的临床特点27
  • 4.2 治疗方法与预后27-30
  • 4.2.1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年轻、高危DLBC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8-29
  • 4.2.2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年轻、高危DLBC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29-30
  • 5.结论30
  • 第二部分: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因素分析30-40
  • 1.课题研究背景30
  • 2.资料与方法30-31
  • 2.1 病例来源(同第一部分)30
  • 2.2 临床资料(同第一部分)30-31
  • 2.3 治疗方法(同第一部分)31
  • 2.4 疗效评价(同第一部分)31
  • 2.5 生存期计算(同第一部分)31
  • 2.6 统计学处理31
  • 3.结果31-35
  • 3.1 各因素与近期疗效的关系31-33
  • 3.2 各因素与预后的关系33-35
  • 3.2.1 各因素与预后的单因素分析(表 13)33-35
  • 3.2.2 各因素与预后的多因素分析35
  • 4.讨论35-40
  • 4.1 DLBCL亚型及预后35-36
  • 4.2 患者临床指标36-37
  • 4.3 血液化验指标37-38
  • 4.4 分子生物学指标38-39
  • 4.5 治疗措施及预后39-40
  • 5.结论40
  • 参考文献40-45
  • 综述145-51
  • 参考文献48-51
  • 综述251-59
  • 参考文献57-5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59-60
  • 个人简历60-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志英;朱军;宋玉琴;刘卫平;季新强;詹思延;;525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3期

2 ;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测定对非霍奇金淋巴瘤病情及预后判断的价值(英文)[J];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9年06期



本文编号:10808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0808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227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