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术后放疗与否对亚型和预后关系影响分析
本文关键词:乳腺癌术后放疗与否对亚型和预后关系影响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术后放疗与否对亚型和预后关系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所有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首次乳癌手术的患者病历资料,其中符合入组条件的为716例,根据术后免疫组化ER、PR、HER-2及Ki-67表达情况,按照2011年St.Gallen国际乳腺癌共识标准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HER2阴性型、luminal B-HER2阳性型、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型。因本研究中HER2(++)病人未查FISH,定义为未分类组。对所有病人进行随访,随访起始时间为手术日期,终止时间为2014年7月1日或死亡、失访日期。随访内容有复发、转移、死亡及相关治疗等。以亚型分类和放疗与否为主变量,收集与分析的协变量包括手术年龄,月经状态,手术方式,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分级,受侵淋巴结数目,脉管瘤栓,术前及术后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结果变量为总体生存(OS)和无病生存(DFS)。连续性变量计算平均值(标准差)和中位数,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ANOVA分析,分类变量计算百分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K-M曲线及Log-Rank检验分析OS和DFS。采用单多因素COX存活分析OS及DFS,并计算危险比(HR)及相应P值,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SPSS19.0和SAS9.2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人群整体资料本研究总数为716例,平均年龄51.4岁(20-87),绝经前为52.7%(377例),行保乳术8%(63),行腋窝清扫术95.4%(683),导管癌69.6%(498),小叶癌15.5%(111),病理肿瘤直径大于2cm的为27.5%(197),受侵淋巴结数目大于3个的为19.1%(137),术后放疗30.3%(217),内分泌治疗71.2%(510),术后化疗98.6%(706)。人群按亚型分类为:LA型30.0%(215)、LB1型21.6%(155)、LB2型10.5%(75)、HER2阳性型6.8%(49)、TN型8%(57)、未分类组14.5%(104),无免疫组化资料者为8.5%(61)。人群中位随访时间为71.4个月,总体死亡率为10.5%(75)、治疗失败(死亡+复发+转移)率为14.9%(107)。2放疗组与非放疗组人群资料比较放疗组(217例)与非放疗组(499例)在年龄分布、乳腺切除、腋窝清扫、病理肿瘤大小、脉管瘤栓、病理分级、受侵淋巴结数目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资料显示:放疗组病人较非放疗组病人分期偏晚,符合放疗病人选择倾向。但各亚型在两组间的分布无差异(P=0.112)。3各亚型人群资料比较在总体人群中,各亚型在年龄分布上有边缘性统计学差异(P=0.060),在内分泌治疗及病理分级上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亚型中平均年龄最小的为LB2型(48.7岁);病理Ⅲ级比例最高的为TN型(15.8%)。其他肿瘤大小、阳性淋巴结数目、脉管瘤栓等各亚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10)。在非放疗组中,各亚型在年龄分布、内分泌治疗、病理分级等方面和总体人群相似;此外,研究显示各亚型在病理类型上存在差异(P=0.002),LA和LB1小叶癌比例比较高,分别为20.5%和14.7%。在放疗组中,各亚型分布与总体人群及非放疗组类似。各亚型在内分泌治疗方面存在相关性(P0.05)。4各组亚型间OS分析在总体人群中,各亚型总体死亡率为,LA:7.4%(16/215)、LB1:13.6%(21/155)、LB2:6.7%(5/75)、HER2+:8.2%(4/49)、TN:12.3%(7/57)、未分类组:14.4%(15/104)。对各亚型单因素COX分析中,LB1和未分类组病人在总体死亡方面比LA病人有高达85%和101%的危险;但多因素分析其预后无统计学差异(P0.10),然而其相应的HR值为1.632和1.591,提示有预后差的倾向。在非放疗组中,各亚型总体死亡率为,LA:6.8%(11/161)、LB1:11.6%(11/95)、LB2:3.9%(2/51)、HER2+:5.7%(2/35)、TN:8.3%(3/36)、未分类组:11.6%(8/69)。对亚型的单、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各亚型OS无统计学差异(P0.10),然而多因素分析中LB1和未分类组的HR值分别为2.055和1.353,仍提示两组有预后差的趋势。在放疗组中,单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各亚型OS无差异(P0.10)。在总人群中,各亚型治疗失败率LA:10.2%(22/215)、LB1:20.0%(31/155)、LB2:10.7%(8/75)、HER2+:14.3%(7/49)、TN:19.3%(11/57)、未分类组:20.2%(21/104)。对亚型的单因素COX分析中,LB1、TN和未分类组病人在治疗失败方面比LA病人有高达95%、96%及107%的风险;在多因素分析中,LB1和未分类组病人仍存在这种差异(P0.05),而TN病人这种差异消失。在非放疗组中,各亚型治疗失败率LA:6.8%(11/161)、LB1:17.9%(17/95)、LB2:5.9%(3/51)、HER2+:8.6%(3/35)、TN:13.9%(5/36)、未分类组:14.5%(10/69)。对各亚型的单因素COX分析显示:LB1和未分类组病人在治疗失败方面上比LA病人有高达172%和120%的危险;多因素分析显示LB1病人仍存在这种差异(P=0.005),而未分类组这种差异消失。在放疗组中,单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各亚型DFS无差异(P0.10)。6放疗与否对OS和DFS影响分析在总体死亡率方面,非放疗组为8.6%(43/499),放疗组为14.8%(32/217);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在总生存方面放疗组HR值为1.631,提示放疗组病人预后差(P=0.036);但多因素分析逆转了放疗组HR值,为0.662(P=0.220),两组预后无统计学差异,提示放疗是预后的有益因素。在总体治疗失败率方面,非放疗组为11.0%,放疗组为24.0%。在进行无病生存方面分析时,放疗组HR值,单因素分析时为2.115(P=0.000),多因素分析时为0.772(P=0.336),更明显的提示了放疗是有益因素。7放疗和亚型二维OS及DFS分析以放疗组LA型为参照,二维单因素分析显示:各亚型间OS均无统计学差异(P0.10);多因素分析显示:非放疗组的LB1有较高的总体死亡率(HR=2.706),有边缘性统计学意义(P=0.091)。在DFS分析方面,多因素分析显示:非放疗组LB1病人有较高的治疗失败率(HR=2.279),有边缘性统计学意义(P=0.057);提示放疗在无病生存方面的益处。另外,本研究通过亚型与放疗的交叉项进行单及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从放疗对亚型的OS和DFS影响来看,二者无交叉影响(P5各组亚型间DFS分析0.20)。结论:1 LB1型有较低的总体生存和无病生存,以非放疗病人明显。2乳腺癌患者有从放疗中获益的趋势。3放疗对亚型和预后关系无交叉影响。
【关键词】:乳腺癌 放疗 亚型 无病生存 总体生存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
【目录】:
- 中文摘要4-8
- 英文摘要8-13
- 英文缩写13-14
- 前言14-15
- 材料与方法15-16
- 结果16-21
- 附图21-25
- 附表25-34
- 讨论34-36
- 结论36
- 参考文献36-39
- 综述 乳腺癌术后放疗及亚型对预后影响39-47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8
- 个人简历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李聪前,范慧光;Ⅲ、Ⅳ期晚期乳腺癌手术治疗探讨[J];广州医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2 沈兴华,方淑珍;炎性乳腺癌八例诊治体会[J];临床外科杂志;2000年01期
3 曾晓华,周洪伟,余永康,刘长安;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J];重庆医学;2002年11期
4 胡国兰,高红芝;无瘤术在乳腺癌术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12期
5 李翔;乳腺癌手术治疗的进展[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郭纯先;手术治疗乳腺癌156例疗效评价[J];华夏医学;2003年06期
7 许晓萍;乳腺癌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的应用及体会[J];河北医学;2003年12期
8 王巍,李现桥,吕志晖;浅谈乳腺癌术后的辅助内科治疗[J];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4期
9 陈嘉琦,刘新淑;乳腺癌术后复发44例分析[J];黑龙江医学;2003年01期
10 袁文琴,郑建妹;乳腺癌手术患者的情绪调查及护理对策[J];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锐;;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任国胜;;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策略研究研讨会论文集(补充)[C];2011年
3 张东云;;乳腺癌的饮食指导及康复锻炼[A];肿瘤研究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泉水;;乳腺癌超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盛立军;;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A];山东省第四届“CSCO——山东”首届肿瘤化疗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朱雅群;田野;季永领;李先明;刘景杰;余德;;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李泉水;;乳腺癌超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赵祥生;唐金海;蒋谦;徐晓明;龚建平;;从我院乳腺癌收治情况谈乳腺癌“三早”的重要性[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孙燕;;乳腺癌内科治疗进展[A];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1)——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肖胜洛;程静霞;;综合治疗46例乳腺癌的体会[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立新;心理问题 乳腺癌患者不能承受之重[N];中国人口报;2003年
2 赵宝椿;乳腺癌手术后的康复锻炼[N];家庭医生报;2003年
3 黄馨;乳腺癌术后手臂常举抬[N];保健时报;2007年
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 曹阳;乳腺癌不同时期饮食有别[N];保健时报;2007年
5 姚敏;乳腺癌治疗发布最新研究成果[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6 李洪涛;乳腺癌患者注意调整饮食结构[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何裕民;乳腺癌是可以控制的[N];温州日报;2008年
8 李清晨;治乳腺癌一定要毁形吗?[N];科技日报;2009年
9 洪宋贞 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罗秀丽 湖北省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李明琪 郑州市第二中医院乳腺科主任林毅 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张岂凡 哈医大第四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乳腺癌不是女人专利[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陈英云 乔蕤琳;女性要高度警惕乳腺癌[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唯杰;乳腺癌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建构与实施:一项行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健;中药活性成分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自噬和内质网应激通路的影响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郝爽;三阴性乳腺癌预后因子的验证及探索[D];复旦大学;2014年
4 胡薇;乳腺癌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V的活性和粘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5 苗瑞政;乳腺癌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和临床意义[D];山东大学;2005年
6 李海平;乳腺癌和区域淋巴结中肾上腺髓质素表达及干预治疗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7 张子豹;人工流产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胡跃;蛋白质指纹图谱和生物信息学在乳腺癌中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王红;钙化型乳腺癌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的血清诊断模型的建立和钙化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10 张涛;两种小分子化合物抗乳腺癌的性质以及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宏;中医治疗乳腺癌的历史发展与现代价值[D];浙江大学;2013年
2 肖亚苏;基于阻抗测量的术中乳腺癌灶边缘界定电极结构优化[D];天津大学;2007年
3 贾敏;乳腺癌术后复发的临床因素及再治疗的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09年
4 可可;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5 狄根红;雌激素受体-β亚型在乳腺癌的作用及其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6 郑希民;环氧化酶-2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姚若全;哨兵淋巴结活检术对乳腺癌患者腋淋巴转移的临床价值[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8 李嗣杰;外科治疗乳腺癌二十二年回顾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9 倪晓梅;围手术期和化疗期乳腺癌患者情绪、应对方式和生命质量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10 张建军;维、汉族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对比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86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08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