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36例儿童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30 05:29

  本文关键词:36例儿童复发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复发 CCLG-ALL2008


【摘要】:目的探讨我院CCLG-ALL2008方案诊治急性淋巴白血病(ALL)患儿的复发临床资料,旨在为预后评估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血液科2008年3月至2013年12月初次发病儿童急淋381例,筛选出36例复发患儿,坚持治疗后复发29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早期实验室数据、治疗反应及坚持治疗复发患儿临床表现及复发后治疗情况,并就相关指标与总体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进行缓解后复发时间的分析,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或两两组间)生存率的差异。结果1.381例儿童ALL,中位随访时间24.6个月(7.3-76.4个月)。36例患儿复发,总复发率为9.4%(36/381),坚持治疗复发29例,坚持治疗复发率为7.7%(29/374)。复发患儿中,男19例,女10例,中位发病5.2岁(1.7-14.2),中位复发时间为13.0±3.9(1.5-40.0)个月。早期复发(18个月)18例(62.1%),晚期复发(18个月)11例(37.9%)。2.24例初诊WBC100×109/L复发6例(25.0%);331例B-ALL复发26例(7.8%),33例T-ALL复发3例(9.1%);18例BCR-ABL,5例(27.8%)复发,MLL/AF4(n=5)、E2A/PBX1(n=16)、TEL/AML(n=30)各复发1例(20%;6.2%;3.3%)。3.D8对泼尼松不敏感患儿复发率为13.7%(4/29);D15 M2及M3复发率均为14.3%(7/47;2/14);4例D33 M2复发1例;D33 MRD阳性患儿复发率为13.9%(5/36);SR、IR及HR患儿复发率为分别为6.2%、4.1%及23.8%,占所有复发患儿51.7%(n=15),13.8%(n=4)及34.5%(n=10),66.6%复发SR患儿为晚期复发,92.9%复发中、高危患儿为早期复发。4.完全缓解2年内为复发高峰期。单独骨髓复发21例(72.4%),骨髓、睾丸系统联合复发2例(6.9%),骨髓、中枢系统联合复发1例(3.4%),单独中枢系统复发4例(13.8%),眼球浸润复发1例(3.4%);维持治疗8例(27.6%),巩固治疗7例(24.1%),延迟强化5例(17.2%),早期强化3例(10.3%)以及完成治疗后复发6例(20.7%),标危患儿在维持阶段及其以后复发占73.3%,高危患儿在维持治疗之前复发占90%,融合基因BCR/ABL阳性患儿占高危复发50%。5.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组结果显示初诊时年龄6岁,WBC50×109/L、T-ALL、融合基因阳性、泼尼松诱导试验不敏感以及危险度分层中、高危与早期复发相关,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6.36例复发ALL患儿,接受治疗率为38.9%(14/36)。3例院外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存活2例;11例接受了本院更为强烈的化疗方案,8例(72.7%)获得二次缓解,其中1例缓解后放弃,3例缓解后再复发。目前我院治疗存活4例,1例完成了治疗。结论细化分型制定个性化随访及进一步改善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患儿的治疗方案,可能有助于降低儿童ALL复发率。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儿童 复发 CCLG-ALL2008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71
【目录】:
  •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5-6
  • 中文摘要6-9
  • 英文摘要9-13
  • 前言13-15
  • 1 资料与方法15-17
  • 2 结果17-30
  • 3 讨论30-35
  • 4 全文总结35-36
  • 参考文献36-39
  • 文献综述39-49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5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琴英,封其华;长春新碱佐治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6期

2 韦爱群;潘小川;韦秀云;罗秋芬;;健康教育对预防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复发率的影响[J];蛇志;2013年03期

3 张愈延;;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重症肌无力性上睑下垂的疗效分析[J];四川中医;2006年08期

4 ;腹股沟疝术后复发原因探讨[J];福建医药杂志;1987年02期

5 黄美卿,姚少莲;氟康唑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追踪观察[J];华夏医学;2005年03期

6 柏友霞;;急性胆源性胰腺炎115例的临床特征及复发率分析[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2年02期

7 吕军吉;葛来增;;中晚期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附30例分析)[J];实用肿瘤学杂志;1990年01期

8 李桂珍,王纪保,陈学福;氯化锌溶液的制备与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1年07期

9 杨文敏,王波,杨永清,刘红云,叶迎冬,汤学付;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防治探讨[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附眼科手术);2001年06期

10 张伟红;;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3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严天连;虞朝辉;厉有名;;幽门螺杆菌复发率与国家人类发展指数呈显著负相关[A];2013第六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郭田荣;郭志华;薛殿凯;;父母接受护理健康教育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复发率的影响[A];河南省精神科康复护理培训班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平;李世根;刘永刚;张国祥;谢少玲;;白芍总贰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辅助T细胞和复发率的影响研究[A];2014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4年

4 孙晓燕;柴忆欢;;大于10岁儿童及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及预后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5 史正新;;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60例疗效分析[A];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赵轩敞;刘俊丽;陈世荣;刘毅;;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后复发相关因素分析[A];第二届西部地区(12省区)妇产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陈虎;;RIC-SCT治疗NHL和CLL[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第二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7年

8 郝胜;张薇;俞全胜;吴滢;王平;郭桂梅;朱光华;黄文彦;;不同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近期疗效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2年

9 高汉屏;;胆石汤对降低胆道疾病复发率的观察[A];中国中医药学会基层中医药会议专刊[C];1997年

10 宋昱;马芙蓉;;完壁式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复发率的报道及复发原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王良娜;北京卒中复发率近三成[N];健康时报;2009年

2 周建平;老年人得了腹股沟疝怎么办?[N];大众卫生报;2004年

3 记者 吴苡婷 通讯员 孙国根;肝癌二次复发率有望明显降低[N];上海科技报;2009年

4 魏开敏;5天用药根除HP行吗?[N];大众卫生报;2006年

5 王根华 陈青;脊柱肿瘤治疗获突破[N];文汇报;2004年

6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教授 周建平;老年人得了腹股沟疝怎么办[N];家庭医生报;2004年

7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段彦杰;晚期肝癌复发率达六成[N];健康时报;2008年

8 陆志城;权威杂志表明:利培酮能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N];医药经济报;2002年

9 梁兴超 黄青山 实习生 李瑶;儿童疝气“不治而愈”是误区[N];深圳商报;2004年

10 特约记者 肖鑫 通讯员 李晋宇;二医大长海医院中医药降低肝癌复发率[N];解放军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磊;慢乙肝患者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物停药后疗效持久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艳秋;胃肠道小间质瘤的诊断与治疗研究(附61例病例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新爱;分阶段辨证应用中药配合激素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庆华;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生存时间及复发率的相关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黎麟达;子宫内膜异位症根治性术后复发率及相关因素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5 张曦文;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复发的原因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6 姚盛慧;加味消症饮症对EMT患者术后复发率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7 张娜;莪棱胶囊联合GnRHa防治卵巢内异症保守术后复发的临床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8 宫少波;中药内服加微波降低尖锐湿疣复发率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刘小涛;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术后辅助中药治疗与放疗效比较[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杨东;32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16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16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15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