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AF基因在B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本文关键词:LITAF基因在B细胞淋巴瘤发病机制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
【摘要】:LITAF (LPS-induced TNF a factor),作为一种转录因子,在LPS刺激下可以特异性地识别TNF-a启动子区的CTCCC序列,调控其转录表达,从而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最初发现LITAF基因在P53诱导细胞凋亡的模型中显著上调。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LITAF可能作为一个抑癌基因在多种人类肿瘤中发挥作用。研究发现,在成熟型B细胞淋巴瘤中,LITAF基因的启动子区存在高甲基化,而对照样本中均未检测到异常甲基化,其在B细胞淋巴瘤中的生物学功能仍不清楚。我们知道B细胞淋巴瘤在生物学行为和临床预后有显著的异质性,寻找新的分子靶点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旨在探索LITAF基因对B细胞淋巴瘤的增殖、凋亡和分化发育可能存在的调控作用。 首先,对本实验室的6株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进行LITAF表达水平的检测,筛选出4株作为过表达或敲低的模型细胞。根据检测结果,构建LITAF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LITAF-pLVX-IRES-ZsGreen1)感染Burkitt's淋巴瘤细胞Ramos和DLBCL细胞OCI-Ly6。另外,构建LITAF的慢病毒敲低载体(LITAF-pLKO.1-puro)感染Burkitt's淋巴瘤细胞Namalwa和DLBCL细胞OCI-Ly3细胞株。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实验,发现LITAF过表达,可以诱导细胞凋亡,且过表达BCL6可逆转由其介导的细胞凋亡。另一方面,LITAF被敲低后,经饥饿和双氧水处理诱导细胞凋亡,与对照组相比,其凋亡率显著下降。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显示,LITAF过表达后激活了线粒体途径,Bax上调,促进了细胞色素C释放到线粒体外,剪切PARP,诱导细胞凋亡。通过细胞周期和MTT实验,发现LITAF可以抑制细胞增殖,减慢细胞周期进程。同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最后,检测LITAF对B淋巴细胞增殖、存活、分化发育中的重要基因BCL6、Blimp1和C-myc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LITAF和BCL6在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中的表达呈负相关。过表达LITAF后能显著降低BCL6的mRNA水平,而在其敲低后,BCL6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表明,LITAF能结合到BCL6基因的启动子区,并抑制其转录水平。我们通过免疫共沉淀,发现两者的蛋白产物相互结合。并且,免疫荧光显示,LITAF存在入核现象,其可能与细胞核内的BCL6存在相互作用。此外,Blimp1作为BCL6的下游靶基因,两者相互抑制,本研究发现,LITAF过表达后,Blimp1的表达上调。而在LITAF敲低后,Blimp1的表达水平也伴随着下调。而C-myc作为Blimp1的经典下游基因,同样受到LITAF的调节作用,过表达LITAF可以抑制C-myc的表达,而在敲低其表达后,C-myc的表达显著上调。 综上所述,LITAF可能作为一个抑癌基因调控细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文献报道在B-NHL中LITAF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导致基因沉默,其可能与B细胞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研究中,我们通过过表达和敲低LITAF的分子技术,研究了B-NHL细胞的凋亡、增殖和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变化。LITAF基因可能主要通过抑制原癌基因BCL6的表达和NF-κB信号通路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增殖,同时激活线粒体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另外,通过调节BCL6下游基因Blimp1和C-myc的表达水平,从而影响B淋巴细胞的分化。当然,这其中的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最后,本研究将继续收集临床样本,在病例组织学上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揭示以上研究结果在B-NHL各个亚型发病中的作用和实际分子机制。本研究希望能为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诊断和靶向治疗提供可能的新的分子靶点。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 LITAF BCL6 凋亡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3.1
【目录】:
- 致谢5-6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1
- 缩略词表11-13
- 目次13-15
- 1 前言15-19
- 2 主要的仪器设备和试剂19-23
- 2.1 仪器设备19-20
- 2.2 主要生化试剂20-23
- 3 缓冲液和培养液的配制方法23-30
- 3.1 核酸凝胶电泳缓冲液23
- 3.2 Western Blot缓冲液23-26
- 3.3 分子克隆缓冲液26-28
- 3.4 免疫荧光缓冲液28
- 3.5 细胞培养液28-30
- 4 实验方法30-46
- 5 结果46-63
- 6 讨论63-67
- 7 结论67-68
- 8 参考文献68-73
- 9 综述73-87
- 参考文献80-87
- 10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87-8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广智;胡长敏;陈颖钰;刘颖;李帅;罗雨;王金勇;郭爱珍;陈焕春;;细胞凋亡的主要检测方法研究进展[J];动物医学进展;2011年08期
2 闫静波;;AcSDKP对硅肺纤维化大鼠胶原含量及NF-κBp65表达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3年26期
3 武毅;郭丽丽;刘京豪;刘仁旺;刘明辉;陈军;;MiR-503逆转肺癌耐药细胞株A549/DDP的耐药性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4年01期
4 方芳;惠宁;;特异性shRNA干扰下调骨桥蛋白表达增强宫颈癌HeLa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3年12期
5 章明徐;陈婉燕;谢小红;张校康;李发科;陈鸣;邓少丽;;转录因子Blimp1在结核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J];重庆医学;2014年09期
6 徐伶玲;安广宇;;晚期结直肠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4年02期
7 陈杨;耿培亮;;非小细胞肺癌新型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4年02期
8 葛晓晓;姜丽岩;;肺癌与TTF-1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J];中国肺癌杂志;2014年06期
9 李培;康晓征;陈克能;;ERCC1、RRM1和T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肺癌杂志;2014年06期
10 Shan-Shan Wang;Xin Xie;Chung Sing Timothy Wong;Pui Ying Choi;Ming Chiu Fung;;HepG2 cells recovered from apoptosis show altered drug responses and invasiveness[J];Hepatobiliary & Pancreatic Diseases International;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Meng Wang;Jian-Hua Wei;Yan-Cheng Liu;Ke-Bin Huang;陈振锋;Hong Liang;;A gold(Ⅲ) complex with Schiff base 3,4-methylenedioxy-phenethylamine inducing SK-OV-3 cell apoptosis through the mitochondrial pathway[A];第八届全国化学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邓勇;张炜飞;张成斌;林金明;;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定量检测前列腺癌细胞肌氨酸代谢[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8分会:质谱分析[C];2014年
3 支修益;;亚肺叶切除治疗早期肺癌[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4 张蕾;王崇薇;史天陆;张圣雨;孙言才;姜玲;;2004-2013年我院肿瘤患者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分析[A];第十三届全国青年药师成才之路论坛暨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与临床药学实践国家级继教会议论文集[C];2014年
5 邓勇;张炜飞;张成斌;林金明;;姜黄素对前列腺癌细胞肌氨酸代谢和AR/TMPRSS2-ERG信号通路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首届全国质谱分析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4年
6 谢芸;王文杰;;肺癌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A];中国转化医学和整合医学研讨会(广州站)论文综合刊[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旭霞;紫草素诱导人甲状腺髓样癌TT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实验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2年
2 杨静文;3,5,,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对有丝分裂后神经元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3 蒋红;硫酸黏菌素诱导PC12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4 王琪琳;抑制Hsp90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王耀先;大黄素激活Caspase-3等因子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欧高志;基于微流控芯片的浓度梯度实现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7 陈一瑞;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新融合基因TBLR1-RARα的功能和致病机制研究2、转录因子AML1结合位点及转录调控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徐利明;原发纵隔B细胞淋巴瘤综合治疗及调强放疗结果和剂量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9 杨景文;5-Fu诱导人结肠癌HCT-116细胞自噬与凋亡的关系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3年
10 杨守梅;miR-21在胃癌细胞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宁;ABL-N对Lewis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2 陈雪梅;维吾尔药材秋水仙体外肝毒性评价及其机制探讨[D];新疆大学;2011年
3 隋新;2,3’,4,4’-四甲氧基联苯体外诱导MGC-803细胞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4 陈冉;苯丙氨酸衍生物对7种细胞系的生物学作用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于晓敏;黄芩茎叶总黄酮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JAK/STAT通路的干预作用[D];承德医学院;2012年
6 邓康丽;IL-17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体外增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靳艳慧;β1整合素与FN的粘附对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3年
8 邢霁远;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中CaM、Bad蛋白变化影响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9 周丽;miR-135a/b在肺癌细胞耐药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伟莉;新型吲哚类化合物抗癌活性及促凋亡机制的初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21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2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