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上调TIP30表达抑制低剂量索拉非尼的促肝癌转移作用
本文关键词:二甲双胍上调TIP30表达抑制低剂量索拉非尼的促肝癌转移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肝细胞肝癌 二甲双胍 索拉非尼 TIP30 硫氧还蛋白
【摘要】:目的:低剂量的索拉非尼可以抑制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生长,但可促进其转移的发生。本研究目的为明确二甲双胍能否增强低剂量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肝癌的疗效并逆转其促转移的效果,并探讨其相关的分子作用机制。内容:研究二甲双胍和低剂量索拉非尼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对于治疗肝癌细胞系MHCC97H建立的裸鼠原位瘤模型的疗效,观察肿块大小、肺转移情况以及荷瘤裸鼠的生存期;利用肝癌细胞系进行相关的细胞学实验,检测二甲双胍、索拉非尼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后相关蛋白的变化以及细胞的增殖与侵袭能力的变化,进一步研究可能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1)在裸鼠皮下种植肝癌细胞MHCC97H使其成瘤,四周后,将皮下瘤块剪成约1mm3的小肿块,而后原位接种到裸鼠的肝脏上,建立裸鼠原位瘤模型。每天分别给予二甲双胍(200 mg/kg)、索拉非尼(30 mg/kg)以及或二者联合使用进行灌胃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裸鼠原位瘤大小、肺转移的情况以及荷瘤裸鼠的生存期。2)进行肝癌细胞系MHCC97H体外实验研究,应用Western blotting、Transwell以及CCK-8等实验技术,观察二甲双胍(5 m M或者10m M)、索拉非尼(5mM)以及两者联合应用后肝癌细胞系MHCC97H中TIP30、p-AMPK以及TXN(Thioredoxin)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能力变化,以便进一步探讨相关的分子作用机制。结果:1)体内实验表明,索拉非尼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以延长肝脏原位荷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期,减小原位肿瘤的体积并且减少肿瘤肺转移。2)在体外实验中,联合应用索拉非尼和二甲双胍处理肝癌细胞系MHCC97H后发现,二甲双胍可通过激活AMPK通路来增加肝癌细胞中TIP30蛋白的表达,索拉非尼抑制TIP30蛋白的表达,而联合用药后,肝癌细胞中TIP30蛋白的表达量显著恢复。肿瘤转移正相关的TXN的蛋白表达量在联合用药后显著降低,且受到TIP30负性调控。索拉非尼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后肝癌细胞MHCC97H的增殖能力与侵袭能力均受到了明显抑制。结论:二甲双胍可以增强低剂量索拉非尼治疗肝细胞癌的疗效并逆转其促转移的效果,其主要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AMPK通路来上调TIP30蛋白的表达,进而负性调控TXN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的生长能力与转移能力。
【关键词】:肝细胞肝癌 二甲双胍 索拉非尼 TIP30 硫氧还蛋白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7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缩略语/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3
- 研究现状、成果11
- 研究目的、方法11-13
- 对象和方法13-31
- 1.1 实验材料13-16
- 1.1.1 细胞系13
- 1.1.2 实验动物13
- 1.1.3 主要实验试剂13-15
- 1.1.4 实验试剂盒15
- 1.1.5 主要仪器设备15-16
- 1.1.6 主要实验分析作图软件16
- 1.2 实验方法16-31
- 1.2.1 主要实验试剂和溶液的配制16-19
- 1.2.2 细胞复苏19
- 1.2.3 细胞传代19-20
- 1.2.4 细胞冻存20
- 1.2.5 细胞计数20
- 1.2.6 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进行细胞转染20-21
- 1.2.7 细胞蛋白的提取21-22
- 1.2.8 组织蛋白的提取22
- 1.2.9 蛋白浓度测定22-23
- 1.2.10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3-24
- 1.2.11 湿转法转膜24-25
- 1.2.12 PVDF膜的封闭、抗体孵育及曝光25-26
- 1.2.13 Transwell侵袭实验26-28
- 1.2.14 动物模型建立与处理方式28-29
- 1.2.15 统计学分析29
- 1.2.16 伦理认证29-31
- 结果31-39
- 2.1 索拉非尼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以延长原位荷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期,减小原位肿瘤的体积和减弱肺转移能力31-33
- 2.2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AMPK途径增加TIP30的表达33-34
- 2.3 索拉非尼联合二甲双胍通过提高MHCC97H细胞系中TIP30蛋白的表达,,进而抑制其增殖与侵袭能力34-36
- 2.4 TXN在肿瘤转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受到TIP30的负性调控36-39
- 讨论39-41
- 结论41-42
- 参考文献42-46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46-47
- 综述 索拉非尼与二甲双胍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47-63
- 综述参考文献54-63
- 致谢63-65
- 个人简历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丽;程刚;;多靶点抗肿瘤新药索拉非尼的药理作用及临床研究进展[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7年03期
2 张小丽;王鸿;;索拉非尼及其抗肿瘤作用[J];安徽医药;2008年03期
3 崔瑶;罗荣城;李爱民;崔斐;;索拉非尼联合肝素抑制血管生成的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4 逯华;陈日新;;多激酶抑制药索拉非尼的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孙敏;魏红涛;蔡进;吉民;;索拉非尼的合成[J];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05期
6 郭玉峰;;索拉非尼的最近研究概况[J];中国医疗前沿;2009年05期
7 陈金麟;李铁;张沂平;;索拉非尼临床研究进展[J];肿瘤学杂志;2009年08期
8 叶丽芬;张春红;;口服甲苯磺酸索拉非尼患者的观察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09年22期
9 刘健颖;唐伟方;陆涛;;索拉非尼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0年04期
10 刘韬;林子超;陈倩超;魏雪;黄伟强;黄红兵;;索拉非尼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征分析与防治[J];今日药学;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觐云;陈悦;;索拉非尼最新研究进展[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刘韬;林子超;陈倩超;魏雪;黄伟强;黄红兵;;索拉非尼药物不良反应临床特征分析与防治[A];2010年广东省药师周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哲;张阳;吴涛;;索拉非尼联合伊立替康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抑制作用的时序性依赖机制探索与研究[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4 李珍;;索拉非尼治疗肝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新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庄莉;俞军;吴健;张珉;沈恬;蒋国平;郭华;郑树森;;肝癌肝移植术后预防性服用索拉非尼有效改善受者生存[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6 李珍;刘红丽;张宁;;索拉非尼治疗肝癌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A];2012年“河南省肿瘤专科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及新技术交流”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郑家平;邵国良;罗君;陈玉堂;姚征;曾晖;郝伟远;;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安全性和生存因素分析[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8 刘淼;;索拉非尼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09)[C];2009年
9 赵振宇;戈伟;;索拉非尼靶向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研究进展[A];第二届湖北省肿瘤靶向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选[C];2007年
10 成炳祥;方煊;朱承良;娄s
本文编号:1127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27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