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84例肾上腺偶发瘤临床诊治分析

发布时间:2017-11-09 02:06

  本文关键词:84例肾上腺偶发瘤临床诊治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肾上腺偶发瘤 诊断 治疗 临床分析


【摘要】:背景:肾上腺偶发瘤(AI)是指在健康查体或者与肾上腺无关疾病进行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的肾上腺肿瘤,近年来由于健康查体的普遍开展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改进,肾上腺偶发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多。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依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三方面,对于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的AI,其临床诊治标准一直是个争论,也是一个难点。目的:总结肾上腺偶发瘤具体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分析肾上腺内分泌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在AI诊断中的价值。并探讨了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腺瘤切除术在治疗AI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提高对于AI诊断及治疗水平。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2016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因肾上腺偶发瘤行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50例。依据术后确切病理的良恶性,将全部患者分为两个组,分别为恶性AI组与良性AI组,利用两个独立样本的T检验统计学方法对这两组的肿瘤直径大小进行差异性检验。探讨AI直径的大小与肿瘤良恶性之间的关系。为了区分影像学检查在AI诊断中的效率,分别对行B超、CT、MRI检查的AI患者,其定位诊断的效率进行卡方检验。并且比较了影像学检查对AI具体病理类型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进一步明确各种影像学检查的临床价值。同时分析了肾上腺内分泌检查在AI诊断中的作用。结果:本研究共84例AI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病理结果分为良性AI(包括腺瘤、囊肿、皮质结节样增生、大结节增生、髓性脂肪瘤、脂肪瘤、节细胞神经瘤、淋巴管瘤等)和恶性AI(包括转移癌、皮质腺癌、肉瘤样癌、嗜铬细胞瘤等),良性AI例数78例,肿瘤直径为3.38±0.94cm,恶性AI共6例,肿瘤直径为5.34±1.54,P值为0.005(明显小于0.05)。B超检查共82例,其中术前定位诊断患者66例,诊断有效率80.48%,CT、MRI检查患者分别84例、30例,其定位诊断有效率均为100%。B超与CT定位诊断AI的有效率比较,P值为0.018(0.05);CT与MRI比较的P值为0.561(0.05);B超与MRI比较P值为0.035(0.05)。B超、CT与MRI对肾上腺皮质腺瘤的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3%、89.4%、88.2%。无明显统计学差异。CT检查对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肾上腺脂肪瘤的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100%,表明CT可以对这3种病理进行术前确诊。结论:1、AI的良恶性与肿瘤直径存在相关性,恶性AI的肿瘤直径通常大于5cm。2、B超与CT、MRI检查对AI的定位诊断存在明显差异,后者的定位诊断率明显高于前者,CT与MRI在术前对AI定位诊断上无明显差异。3、CT检查可对肾上腺囊肿、肾上腺髓性脂肪瘤、肾上腺脂肪瘤进行术前确诊。4、肾上腺偶发瘤以无功能腺瘤最为多见,对于有功能性肾上腺偶发瘤中以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最为多见,其次为皮质醇增多症,极少见为功能静止型性嗜铬细胞瘤。5、对于具有肾上腺内分泌功能的AI、无肾上腺功能的AI但直径3cm或考虑恶性肾上腺肿瘤的AI应行手术治疗,无肾上腺功能AI同时直径≤3cm,需要结合患者年龄、病史、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考虑是否行手术治疗。6、后腹腔镜下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为AI治疗的首选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6.6


本文编号:1159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159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8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