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评分系统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比较
本文关键词:两种评分系统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IPI评分 NCCN-IPI评分 预后
【摘要】: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比较IPI(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评分及改良的NCCN-IPI(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IPI)评分对DLBCL患者制定治疗路线及评价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元月-2013年10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初发的DLBCL患者,根据IPI评分和改良的NCCN-IPI评分进行危险分层,所有患者均完成3个以上的CHOP样或R-CHOP样方案化疗,分析不同分组的患者3年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3年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研究其危险分层与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应用SPSS20.0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乘积极限法(KaplanMeier,K-M)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检验则采用Log-rank检验,将P0.1者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单因素分析显示,在80例DLBCL患者中,男性患病率(62.5%)高于女性(37.5%),而女性3年的OS和PFS均高于男性,其中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年龄大于40岁、ECOG大于等于2分、IPI和NCCN-IPI评分高值为3年OS和PFS的预后危险因素(P0.05),LDH比值3、临床分期Ⅲ-Ⅳ为3年OS预后危险因素(P0.05);使用RCHOP样方案的患者比使用CHOP样方案的患者预后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FS,P=0.012;OS,P=0.020);ECOG评分小于2分的患者可获得更好的3年PFS;细胞来源在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NCCN-IPI评分和化疗方案可作为影响DLBCL患者3年OS及PFS的预后危险因素(P0.05),NCCP-IPI评分越高,预后越差,使用CHOP样方案化疗者预后不及加用利妥昔单抗者;3.在本组DLBCL患者中,IPI和NCCN-IPI两种评分系统一致性一般(kappa值=0.354,p=0.000),均可用于该病的预后分层,但IPI评分在区分低中危和中高危患者PFS的能力下降,中高危的3年PFS优于低中危组;4.在80例患者中根据IPI评分,3年PFS分别为76.5%、38.1%、45.8%、27.8%,3年OS分别为94.1%、71.4%、58.3%、38.9%;而NCCN-IPI各危险组的3年PFS分别是80.0%、57.7%、35.5%、23.1%,3年OS分别是90.0%、84.6%、58.1%、23.1%,两种评分均能较好的区分各危险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IPI评分相比,NCCN-IPI评分能更好的区分高危和低危患者(OS:NCCN-IPI:90%vs23.1%;IPI:94.1%vs38.9%;PFS:NCCNIPI:80%vs23.1%;IPI:76.5%vs27.8%)。结论:1.性别、年龄、ECOG评分、IPI评分、NCCN-IPI评分、化疗方案、LDH比率和临床分期均可用于DLBCL患者的预后评估;2.联合使用妥昔单抗者可获得更好的疗效和生存期;3.NCCN-IPI评分也能适用于我国的患者,与IPI评分相比,它能更好的区分低危和高危患者,更容易应用,更好地预测生存及指导临床治疗。
【学位授予单位】:皖南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3.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湘玲;淋巴瘤3例误诊分析[J];河北医药;2000年11期
2 朱传升;淋巴瘤的误诊概况与治疗进展[J];临床误诊误治;2000年03期
3 王小钦,林果为,姬美蓉;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误诊为淋巴瘤一例[J];上海医学;2001年10期
4 胡学信,段尚林;印戒细胞淋巴瘤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5 刘光秀,李香;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并腹腔淋巴瘤一例[J];河南肿瘤学杂志;2001年03期
6 张新华,周天红,朱凌;中线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与治疗[J];医学文选;2001年03期
7 吴长鸿;2001北京淋巴瘤国际研讨会[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1年19期
8 杨建良,石远凯;几种特殊类型淋巴瘤的治疗[J];中华内科杂志;2002年06期
9 岑坚,杨平地,黄有章,向丹;脾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伴绒毛状淋巴细胞一例[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年08期
10 勇威本,郑文,卫燕,张运涛,朱军;中、高度恶性T和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比较[J];中华血液学杂志;200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勇;;大B细胞淋巴瘤的新类型、新亚型[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沈一平;;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的若干问题[A];2009年浙江省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病学术年会暨国家级中西医结合血液病新进展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3 陈定宝;沈丹华;;灰区淋巴瘤[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4 周敏;欧阳建;陈兵;;肝脾γδT细胞淋巴瘤1例及文献复习[A];2005年华东六省一市血液病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朱雄曾;;组合性淋巴瘤和灰区淋巴瘤[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朱雄增;;组合性淋巴瘤和灰区淋巴瘤[A];第十次全国淋巴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金洁;;惰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与治疗[A];2012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谢炳寿;黄瑛;;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临床特点分析[A];首届浙赣两省肿瘤研究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9 钱申贤;;特色部位淋巴瘤的治疗[A];2013年国家级“恶性血液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暨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3年
10 石远凯;秦燕;;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特点及治疗[A];第三届中国肿瘤内科大会教育集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 齐军元邋邱录贵;淋巴瘤——免疫细胞之“疫”[N];健康报;2007年
2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洪小南;淋巴瘤并非只长在淋巴结[N];健康时报;2008年
3 沈悌 谢海燕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科;注意防范淋巴瘤的袭击[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李天舒;淋巴瘤:复杂的“单驼峰”发病曲线[N];健康报;2009年
5 主任医师 佟傟;预防淋巴瘤细节很重要[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璐;重视淋巴瘤早期信号[N];保健时报;2009年
7 湖南省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 欧阳取长;从罗京去逝再谈淋巴瘤[N];大众卫生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于娟;专家教您了解淋巴瘤[N];中国医药报;2009年
9 刘晨;采用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部分淋巴瘤可以治愈[N];中国医药报;2009年
10 记者 黎昌政;淋巴瘤发病增加并呈低龄化,如何预防[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颖;~(18)F-FDG PET-CT在淋巴瘤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2 董长青;原发口腔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曹利红;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及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病因探讨[D];浙江大学;2015年
4 李延莉;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陆庭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标志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5年
6 孔钰;~(18)F-FDG PET/CT显像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预后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D];山东大学;2016年
7 徐勇刚;韦氏环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放疗的临床结果和剂量学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8 戴鲁筠;两例肺粘膜相关性淋巴瘤的病例报道及文献回顾[D];浙江大学;2014年
9 黄文亭;大B细胞淋巴瘤基因异常改变的临床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10 于燕霞;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卓秀明;59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连静;淋巴瘤中RASSF5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与mRNA表达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3 赵世华;年轻、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4 陈聪;IL-12不同亚基在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及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5 刘申婷;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6 王宏;淋巴瘤中EB病毒潜伏膜蛋白1基因多态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7 何延辉;~(18)F-FDG PET/CT显像在不同病理亚型淋巴瘤疗效评价方面的价值[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王芳;EBER、PTEN和VEGF在血管免疫母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石源源;青岛地区淋巴瘤中EB病毒编码基因EBNA1多态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10 张云;~(18)F-FDG PET/CT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化疗中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008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200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