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wi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15 03:17
本文关键词:Hiwi基因在肝癌发生中的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肝细胞肝癌 HepG2 Hiwi 增殖 凋亡 蛋白质免疫印迹法 实时荧光定量PCR MTT法 transwell 法甲基化
【摘要】:目的:Hiwi蛋白,又称为Piwi11蛋白,是人类Piwi蛋白家族中的一员。Hiwi基因已被报道在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肝癌等多种癌症组织中表达增高,但在肝癌中Hiwi的表达改变是肝癌发生的原因还是结果目前并不明确。本研究着重探讨Hiwi基因对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凋亡的影响,并对其作用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1.首先克隆人Hiwi基因,构建了Hiwi表达质粒。用Hiwi表达质粒及对照质粒转染人肝癌HepG2细胞株。采用MTT实验检测细胞活性变化,碘化丙啶染色方法进行细胞周期分析,同时通过Edu染色鉴定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Hiwi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了EMT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2.建立了小鼠原代肝细胞的培养,构建了带有GFP标记的表达人Hiwi的重组腺病毒,感染HepG2细胞和原代肝细胞,再用periforsine或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细胞凋亡,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变化,同时对APAP处理的HepG2细胞进行TUNEL染色鉴定细胞凋亡情况。3.通过小鼠尾静脉注射腺病毒构建肝脏过表达Hiwi的在体模型,病毒注射后5d检测肝脏组织中Hiwi的表达、凋亡相关基因和EMT相关基因的mRNA水平。小鼠尾静脉注射腺病毒后,再腹腔注射APAP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Hiwi的表达对APAP引起的小鼠肝损伤的影响,同时检测过表达Hiwi的小鼠肝脏和原代肝细胞中DNA甲基化的水平。结果:1.成功克隆了人Hiwi基因,构建了Hiwi表达质粒和腺病毒。通过MTT、细胞周期检测和EdU标记方法,发现Hiwi基因的表达不能促进HepG2肝癌细胞和原代肝细胞的增殖。过表达Hiwi细胞的迁移能力和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的转化(EMT)相关基因的表达也无明显改变。2.我们观察了Hiwi的表达对肝细胞凋亡的影响,发现Hiwi对periforsine或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细胞凋亡无抑制作用。3.成功构建了Hiwi表达的腺病毒,用尾静脉注入腺病毒方法建立了肝脏高表达Hiwi的小鼠模型,realtime PCR检测结果,Hiwi组和对照组小鼠的肝脏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MCL1、p53和EMT相关基因E-cadherin、N-cadherin的mRNA水平无明显差别。Hiwi的表达对APAP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无明显影响。Hiwi的表达对小鼠肝脏和原代肝细胞中的DNA甲基化水平也无明显影响。结论:虽然Hiwi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肝癌的临床特点相关,但Hiwi可能并不是导致肝癌发生的癌基因,其表达的改变很可能是肝癌引起的继发变化。Hiwi在肝癌中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志良;石磊芝;杜亚明;;HIWI在食管癌细胞系Eca-109中的表达及意义[J];山东医药;2012年32期
2 何炜;解智慧;王峰;秦艳茹;樊青霞;;干细胞因子HIWI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2012年19期
,本文编号:12904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29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