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9a下调THBS1促进结直肠癌转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 结直肠癌 MiR-19a THBS1 VEGF 转移 机制 出处:《第三军医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和绝大多数恶性实体肿瘤一样,血道转移和淋巴管转移是结直肠癌主要的转移途径。在适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中,有50%左右已经发生了微血管或微淋巴管的转移,这部分病人多数都会很快复发,5年生存率只有10%左右。因此,癌细胞的转移扩散是结直肠癌致死的主要原因。本课题检测了miR-19a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并在结肠癌细胞株中验证miR-19a下调THBS1的基因表达对VEGF蛋白水平的影响及其对细胞增殖迁移能力的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结直肠癌细胞的转移规律,揭示其内在机制。方法:本课题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结肠癌细胞株中miR-19a的表达情况,包括以下实验:①miR-19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收集临床结、直肠癌标本,并根据是否伴有转移情况分为两组,即有转移组和无转移组,用qRT-PCR的方法分别检测癌组织中miR-19a的表达情况。②miR-19a在结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选取不同恶性程度的结肠癌细胞株LoVo,SW480和HT29,仍然用qRT-PCR方法分别检测其miR-19a的表达情况。第二部分检测结肠癌细胞株中THBS1和VEGF的表达情况。包括以下实验:①qRT-PCR和Western-blot的方法分别检测结肠癌细胞株中THBS1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情况。②Western-blot检测结肠癌细胞株中VEGF的表达情况。③免疫共沉淀的方法验证结肠癌细胞株中THBS1蛋白与VEGF蛋白结合作用。第三部分验证miR-19a对LoVo细胞THBS1表达的调控及其对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①构建miR-19a的SiRNA质粒,并转染LoVo细胞。②验证miR-19a表达抑制前后LoVo细胞增殖转移能力的变化。第四部分通过双荧光素酶实验和双荧光素酶突变实验验证miR-19a能够与THBS1的3’端结合并抑制其表达。结果:①结直肠癌组织中miR-19a呈高表达,且有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转移组;结肠癌细胞株中miR-19a表达程度由高到低依次是LoVo、SW480和HT29。②qRT-PCR实验和Western-blot结果均显示结肠癌细胞株中THBS1的表达以HT29最高,SW480次之,LoVo最低,差异显著;Western-blot实验检测结肠癌细胞株中VEGF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以LoVo最高,HCT119和SW480次之,HT29最低,差异显著;③结肠癌细胞株LOVO、SW480和HT29中THBS1与VEGF的免疫共沉淀均呈阳性反应。④成功构建miR-19a的SiRNA质粒,并转染LoVo细胞。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转染SiRNA质粒后LoVo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均显著下降,THBS1的表达明显升高;⑤双荧光素酶实验和双荧光素酶突变实验结果显示miR-19a能够与THBS1的3’端结合并抑制其表达,当miR-19a表达被抑制时,THBS1表达明显升高。结论:①无论是结直肠癌组织中,还是结肠癌细胞株中,miR-19a均呈高表达,说明miR-19a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②结肠癌细胞株中,miR-19a的表达程度LoVo最高,SW480次之,HT29最低,这与细胞株的恶性程度一致,说明它与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③结肠癌细胞株中,THBS1的表达程度与细胞株的恶性程度相反,与miR-19a的表达程度亦相反;VEGF的蛋白表达程度与结肠癌细胞株的恶性程度一致,与miR-19a的表达程度也一致;在结肠癌细胞株中,THBS1蛋白和VEGF蛋白的免疫共沉淀反应均为阳性。这说明THBS1和VEGF能在结肠癌细胞株中发生结合反应,并且都与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④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19a通过与THBS1的3’端结合发挥表达抑制作用。⑤结肠癌细胞中,miR-19a通过下调THBS1基因表达使其蛋白生成减少,其与VEGF结合能力减弱,VEGF的蛋白水平升高,因而促微血管和淋巴管生成的作用增强,最终为结肠癌细胞通过新生微血管和淋巴管转移创造了便利条件。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卓;朱玉萍;邱鹏年;蒋来;李德川;;小分子RNA与结直肠癌关系的研究进展[J];浙江临床医学;2014年08期
2 Weiqi Tan;Yang Li;Seng-Gee Lim;Theresa MC Tan;;miR-106b-25/miR-17-92 clusters: Polycistrons with oncogenic roles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20期
3 于宇;张淑兰;;miR-17-92基因簇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4年02期
4 阮润生;徐克成;;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J];中华肿瘤杂志;2011年12期
5 高翔;张淑兰;;微小RNA在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0年03期
6 魏运荣;卢清显;卢清君;;MicroRNA与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2期
7 杨雪;刘青光;杨威;;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在肝细胞肝癌转移复发中的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8年09期
8 陈宏宇;韩毅;慕刚;柳青;梁栋;宋文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研究进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11期
9 李敏;钱晓萍;刘宝瑞;;TSP-1抗血管生成机制研究进展[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9期
10 彭枫;魏于全;;肿瘤疫苗的临床研究新进展[J];癌症;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勇;MicroRNA-10b靶向CDH1促进乳腺癌转移的初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周权;张家界市2007-2009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回顾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吴芳;结直肠癌组织LV与TAM相关性分析[D];广州医学院;2010年
3 潘静;中晚期宫颈癌动脉新辅助化疗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4 侯剑;VEGF-C表达和喉癌瘤内及瘤周淋巴管生成及与颈淋巴转移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9年
5 徐静;胃癌淋巴管生成及血管生成的特征及其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8年
6 冯兵;整合素系列在人脑星形细胞瘤的表达特征[D];福建医科大学;2007年
7 周晓俊;抑癌基因RASSF1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481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481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