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浙江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及BRCA1/2基因突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2 17:40

  本文关键词:广州市2000~2002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2年

浙江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及BRCA1/2基因突变的研究

倪姗姗  

【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病率已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威胁着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西方国家乳腺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主要是通过对乳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和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而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乳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乳腺癌发病率己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那么哪些因素和浙江地区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暂无全面报道,目前已知约5%-10%的乳腺癌具有遗传易感性,而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引起约60%的遗传性乳腺癌,BRCA1/2突变携带者患乳腺癌或卵巢癌的风险显著增加。国外研究证实犹太人中存在着突变热点,如BRCA1基因一185delAG、5382insC, BRCA2基因——6174delT。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相关研究还没有发现中国人群特有的突变热点,迄今为止,还没有对浙江地区乳腺癌BRCA1/2基因进行检测的报道。 本研究旨在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个人情况、遗传生物学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等与浙江地区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研究;以及通过基因检测方法,对浙江地区乳腺癌BRCA1/2突变进行研究。以阐明浙江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相关因素和发现乳腺癌相关的致病突变位点,可帮助筛选出高危人群,有助于风险评估和早期诊断;从而在实施目标明确的个体化预防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的:通过对浙江地区乳腺癌一般情况、个人情况、遗传生物学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并对其中具有高危因素乳腺癌患者的BRCA1和BRCA2进行基因检测,探讨浙江地区乳腺癌发病相关因素和BRCA1/2基因突变的发生情况,从而为浙江地区乳腺癌的遗传病因机制以及乳腺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选取浙江地区20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和200例与上述乳腺癌病例同期住院的非肿瘤、非生殖内分泌系统疾病女性,调查其一般情况、个人情况、遗传生物学因素、生活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情况,并进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而且从上述200例乳腺癌患者中选取年轻或者有肿瘤家族史的患者92例,从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分别对BRCA1基因第3、8、11、12、13、24外显子和BRCA2基因第3、5、6、10、11、18、22、23外显子的编码序列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纯化后进行测序,分析BRCA1/2基因突变情况。 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性肿瘤家族史、乳腺癌家族史、其它肿瘤家族史、近十年经历大型装修、乳腺增生、负性生活事件(工作、亲友病故)、文胸含钢圈、睡觉戴文胸、常食肥肉和腌制品、睡眠质量差等增加乳腺癌的发生风险;而环保型装修材料、装修与入住间隔时间长、工作单位性质、哺乳和分娩次数多、常吃水果、充足的睡眠则能降低其风险性。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有意义的危险因素有:其它肿瘤家族史(OR=1.571,95%CI:1.029~2.396)、乳腺增生(OR=3.066,95%CI:1.834~5.126)、工作负性事件(OR=4.575,95%CI:1.690~12.390)、亲友病故(OR=2.555,95%CI:1.475~4.424)、睡觉戴文胸(OR=I.902,95%CI:1.177~3.072)、常吃肥肉(OR=2.709,95%CI:1.546~4.749)和腌制品(OR=2.460,95%CI:1.300-4.653);保护因素有:装修用环保材料(OR=0.517,95%CI:0.339~0.789)、工作单位性质(OR=0.430,95%CI:0.243~0.762)、哺乳数(OR=0.109,95%CI:0.013~0.896)、充足的睡眠时间(OR=0.424,95%CI:0.205~0.880)。在92例乳腺癌患者的基因检测中发现了2个未知功能的突变位点和1个基因多态性位点,均位于BRCA2基因,为10号外显子上的错义突变1093AC11例、8415GT1例及18号外显子上的同义突变1593AG13例,未发现致病性突变位点及BRCA1基因突变。 结论:浙江地区乳腺癌危险因素中,遗传、精神心理、生育、个人习惯、环境、饮食等因素起着重要作用,未发现BRCA1突变和乳腺癌的联系,BRCA2基因突变对乳腺癌的发生可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为未来的乳腺癌临床基因检测提供了筛查模式。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乳腺癌。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737.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杜灵彬;余传定;汪祥辉;牟瀚舟;;浙江省4个肿瘤登记地区2005年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8年05期

2 黄隽;唐利立;胡震;夏婷;饶南燕;邵志敏;;中国湖南家族性和早发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J];中国癌症杂志;2008年08期

3 张思维;陈万青;孔灵芝;李光琳;赵平;;中国部分市县2003年恶性肿瘤发病年度报告[J];中国肿瘤;2007年07期

4 宋传贵,胡震,袁文涛,狄根红,沈镇宙,黄薇,邵志敏;上海地区早发性乳腺癌患者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5年43期

5 杨玲;李连弟;陈育德;D.M.Parkin;;中国乳腺癌发病死亡趋势的估计与预测[J];中华肿瘤杂志;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朱兆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78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2 许红;毛德强;王燕;;重庆市女性肿瘤发病率及年龄特征分析[J];重庆医学;2010年11期

3 侯波;黄若山;贾国华;付玉东;曹劲;李明学;王俊峰;阚强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25例应用体会[J];当代医学;2009年09期

4 王玮;刘兰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护理[J];当代医学;2010年09期

5 刘政红;;乳腺癌早期筛查临床意义探讨[J];当代医学;2011年33期

6 王刚;;乳腺癌手术患者保留肋间臂神经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2年19期

7 祖国;郭京;王忠裕;;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进展[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8 杨建华;饶石磊;王冰;刘剑;王留兴;;三氧化二砷对人乳腺癌雌激素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9 曾艳;徐茂盛;谭世奇;殷亮;;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10 于江涛;王学究;;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医学;201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万青;;Age-Period-Cohort Model Prediction of Lung Cancer Incidence in China[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病趋势和防控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珏;具有“人源性微环境”的乳腺癌原位和转移小鼠模型的建立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2 谭文勇;降低心脏前壁区域的照射剂量作为左乳癌保乳术后放疗的心脏保护新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夏添松;人源性乳腺癌骨转移小鼠模型的建立和应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4 王建丽;驱动蛋白Kif2a在乳腺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功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海泉;基于社区的乳腺癌筛查及MRI在乳腺癌高危妇女人群检查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关玉娟;乳岩宁与三苯氧胺联合抗乳腺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兰义华;基于图像内容检索的乳腺肿块诊断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玉阳;山东省乳腺疾病调查报告与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9 闫敏;Dicer和Drosh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ER、PR和HER-2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宋传贵;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业卿;Hsp27与PIMT在乳腺癌细胞中的相互作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胡爱侠;乳腺癌组织中mTOR、eIF4E、4EBPS蛋白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3 王洪亚;LKB1和SP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4 许啊清;女性乳腺热传递逆问题及其辐射成像[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裴蓓;乳腺癌各分子亚型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刘晓芳;射频超声组织定征评分诊断乳腺病灶价值的初步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赖宗浪;运用改良德尔菲法对晚期乳腺癌中医辨证规范进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孟莉;(3R,6R)-Bassiatin(1)抗人乳腺癌细胞MCF-7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黄胜;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不同化疗方案(TAC组,TA组,TC组,FAC组)疗效研究[D];昆明医学院;2011年

10 肖茗耀;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乳腺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0b、miR-126及miR-335的表达[D];昆明医学院;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卡加;范乔阳;刘奕龙;黄荣;尹传忠;马国胜;刘子群;万德森;曾益新;;广州市2000~2002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分析[J];癌症;2008年03期

2 张宏艳;刘端祺;范萍;黄其敏;侯新燕;彭雁;矫健;吕楠;;乳腺癌普查初步报道及资料分析[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3 陈建国;癌症登记资料的质量评价[J];中国肿瘤;1999年03期

4 李连弟,饶克勤;中国11市县肿瘤发病和死亡登记资料统计分析(1988年~1992年)[J];中国肿瘤;2000年10期

5 张思维;陈万青;孔灵芝;李连弟;鲁凤珠;李光琳;孟佳;赵平;;中国部分市县1998~2002年恶性肿瘤的发病与死亡[J];中国肿瘤;2006年07期

6 张思维;陈万青;孔灵芝;李光琳;赵平;;中国部分市县2003年恶性肿瘤发病年度报告[J];中国肿瘤;2007年07期

7 陈万青;张思维;孔灵芝;李光琳;赵平;;中国部分市县2003年恶性肿瘤死亡年度报告[J];中国肿瘤;2007年08期

8 杜灵彬;余传定;汪祥辉;牟瀚舟;;浙江省4个肿瘤登记地区2004年恶性肿瘤发病资料分析[J];中国肿瘤;2008年04期

9 宋传贵;胡震;袁文涛;狄根红;沈镇宙;黄薇;邵志敏;;中国上海家族性乳腺癌BRCA1和BRCA2基因的突变[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年01期

10 丁晓曼,郎景和;BRCA1基因在早发性乳腺癌中的突变[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震,邵志敏,沈镇宙;家族性乳腺癌[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年06期

2 叶静;乳腺癌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J];癌症;2002年09期

3 范文红,詹启敏;BRCA1和基因组稳定性[J];癌症;2003年03期

4 李宁;BRCA1与卵巢癌相关的临床基础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妇产科学分册;2002年03期

5 辰昌云 ,牧广云;乳腺癌研究取得重大进展[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5年02期

6 张树林,王瑞;遗传学在癌症防治方面的现状与展望[J];张家口医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7 ;遗传性乳腺癌(综合报道)[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8年02期

8 严景华,叶棋浓,黄翠芬;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研究进展[J];遗传;2004年03期

9 王曦,杨名添,方嬿,梁启万,张如华,曾益新;231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的突变检测及分析[J];癌症;2001年09期

10 张延龄;易感乳腺癌的基因学研究[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天红;任自敬;杨斌;陈文娟;王丽;朱敏;刘静;;一种BRCA1单倍型检测的PCR-PIRA方法的建立[A];传承与发展,创湖南省生理科学事业的新高——湖南省生理科学会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2 胡文涛;苏锋涛;Lubomir B.Smilenov;周利斌;朱佳赟;丁楠;刘苑辛;高清祥;Tom K.Hei;Eric J.Hall;周光明;;ATM与BRCA1的双杂合性通过影响若干通路增加肿瘤发生风险[A];第十一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暨第九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摘要集[C];2009年

3 杨宝珍;;宁夏回族散发性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BRCA2突变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卢山珊;李剑敏;;不同年龄、分子类型的乳腺癌中BRCA1在PI3K/Akt/mTOR信号传导通路中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5 魏嘉;邹征云;禹立霞;陈红;钱晓萍;刘宝瑞;;BRCA1及RAP80 mRNA表达水平与胃癌化疗预后的相关性研究[A];2010’全国肿瘤分子标志及应用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6 胡晓峰;李胜吾;薛红;;生物钟基因Per2与乳腺癌的关系[A];2011年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王书庆;;徐变自动增量分析方法及其在BRCAD系统中的实现[A];中国公路学会桥梁和结构工程学会一九九九年桥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8 黄华勇;彭学鸣;杨孜;王莹;匡晓梅;曾倩;李清;谢东桂;;中山市妇女乳腺癌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A];2010广东省预防医学会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10年

9 李湘奇;;乳腺癌淋巴管生成及中医药抗淋巴管生成治疗进展[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卢虹宇;;浅谈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护理[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肿瘤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健时报记者 何召霞;[N];保健时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慕欣;[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徐兵河;[N];光明日报;2010年

4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 石远凯;[N];健康时报;2010年

5 记者 钟可芬;[N];医药经济报;2010年

6 记者 陈青;[N];文汇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冯卫东;[N];科技日报;2010年

8 孙理 夏冰沁 记者 韩雪;[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10 记者 杨步月;[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陶;高危家族卵巢癌和散发性卵巢癌患者BRCA1/2基因突变的研究及临床意义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潘敏;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检测及功能和调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王占伟;低共显WRN、BLM、BRCA1和miRNAs基因多态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4 齐立强;microRNA在乳腺癌的发生和遗传性乳腺癌中的作用[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5 苏晓明;一氧化氮对肿瘤细胞敏感性的化学性修饰[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6 刘喆;基于核酸适配体的乳腺癌靶向治疗系统的构建及多壁碳纳米管间接毒性的体外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7 叶兆祥;中国部分地区乳腺癌筛查分析及各种筛查方法比较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8 林燕;心理打击性事件与乳腺癌患病的相关性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9 赵晶;中国女性乳腺癌分子分型特点及不同分子亚型化疗敏感性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10 郑怡;新型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36在乳腺癌中作用的初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姗姗;浙江地区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及BRCA1/2基因突变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2 赵嘉佳;BRCA1对黄体酮刺激的乳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3 于鹏飞;BRCA2在乳腺良恶性疾病中的表达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4 林帅;CD44~+/CD24~-表型、乳腺癌分子亚型及BRCA1之间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5 杨云振;宁夏地区回、汉族乳腺癌BRCA1基因突变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6 刘丽;乳腺癌及卵巢癌患者BRCA1基因突变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0年

7 万新亮;BRCA2基因编码区多态性在乳腺癌预后中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8 贾天红;BRCA1两种主要单倍型与中国汉族女性散发性乳腺癌风险相关性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9 张银华;BRCA1和BRCA2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10 陆宁;功能性BRCA1启动子c.-2265C/T多态性与卵巢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广州市2000~2002年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96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496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e4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