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选食管癌相关抗原的筛选鉴定及其对食管鳞癌的诊断价值
本文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肿瘤相关抗原 自身抗体 早期诊断 logistic回归模型 出处:《郑州大学》2017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使用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serological proteome analysis,SERPA)筛选、检索基因组学与食管鳞癌诊断相关文献、系统综述抗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s,TAAs)自身抗体与食管癌诊断相关研究,回顾总结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鉴定可能的特异性候选食管鳞状细胞癌(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相关抗原,设计并优化出可以用于ESCC诊断的抗-TAAs自身抗体组合,构建相应的ESCC患病预测模型,对所优化组合用于ESCC早期诊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的评价,并使用一组独立的人群样本资料对所构建的患病预测模型的诊断价值进行验证,为建立一种新的食管鳞癌早期体外非侵入性诊断技术提供依据和资料。方法1.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和鉴定可能的候选ESCC相关抗原。1)Western blot方法初步筛选候选ESCC相关抗原及对应抗体阳性的患者血清:使用102例ESCC患者血清和58例正常对照血清与食管鳞癌细胞系TE-2、TE-8、EC1和EC9706全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杂交,筛选ESCC患者血清中对应自身抗体阳性率≥10%,并且对应自身抗体在ESCC患者血清中阳性率大于正常对照血清中阳性率(p0.05)的反应条带所对应的蛋白作为可能的候选ESCC相关抗原,同时挑选出针对候选ESCC相关抗原特异性阳性反应的ESCC患者血清。2)使用免疫荧光方法进一步验证Western blot筛选出来的针对候选ESCC相关抗原呈阳性反应的患者血清,并观察候选肿瘤相关抗原的细胞学定位。3)使用SERPA技术筛选和鉴定候选食管鳞癌相关抗原:裂解TE-8细胞株全蛋白,在相同条件下同时进行三根IPG预制胶条的等电聚焦电泳,SDS-PAGE凝胶电泳后,其中一块凝胶使用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另外两块凝胶电转到硝酸纤维素膜(nitrocellulose filter membrane,NC膜)后分别与上述挑选出的阳性ESCC患者血清和正常对照血清进行Western blot杂交,杂交后的结果与考马斯亮蓝R250染色凝胶进行比对,将血清学反应阳性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和鉴定,确定所筛选出候选ESCC相关抗原的种类和详细信息。2.候选TAAs的原核表达和纯化:在基于SERPA方法筛选候选TAAs的基础上,检索基因组学与食管鳞癌相关文献,系统综述抗-TAAs自身抗体与食管癌诊断相关文献报道,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相关研究结果,对可能的食管鳞癌候选TAAs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1)候选TAAs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提取EC9706细胞株总RNA,逆转录为cDNA,使用特异性PCR引物扩增出目的基因,连接入克隆载体后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鉴定正确的目的基因连接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2)候选TAAs的原核表达和纯化:将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入宿主表达菌中,优化IPTG诱导蛋白表达浓度,对表达蛋白进行可溶性分析。可溶性表达蛋白使用不同浓度的咪唑进行纯化,不可溶性表达蛋白使用不同pH值的8M尿素进行纯化,并对纯化后的蛋白进行浓度测定。3)纯化蛋白的免疫学活性鉴定:使用特异性抗体与所纯化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杂交,鉴定所纯化蛋白是否具有免疫学活性。3.候选TAAs自身抗体在ESCC诊断中的价值评价以及ESCC患病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1)单个抗-TAA自身抗体指标对食管鳞癌的诊断价值评价:采取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方法检测每种抗-TAA自身抗体在不同研究对象血清中的相对表达量,使用秩和检验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每种抗-TAA自身抗体在ESCC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的表达量差异;以受试组(包括324例ESCC患者和324例正常对照)中每个研究对象血清中每种抗-TAA自身抗体的表达含量为自变量,ESCC患病事件作为因变量,采取logistic回归的方法得出每种抗-TAA自身抗体的表达与ESCC患病事件的回归方程并计算出各个研究对象患食管鳞癌的预测概率,以预测概率=0.5作为截断值,判定每种自身抗体用于诊断ESC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评价每种自身抗体对ESCC的诊断价值。将ESCC患者分为早期ESCC组(TNM分期为0,I和II期)和晚期ESCC组(TNM分期为III和IV期),统计并比较各自身抗体指标对不同分期ESCC患者诊断的阳性率,以判定是否具有特异性的早期ESCC相关抗原指标。2)建立ESCC患病预测模型:以受试组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每个研究对象血清中检测自身抗体的含量与ESCC患病事件,采用后退(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法筛选自变量并构建相应的预测模型,计算出各个研究对象患食管鳞癌的预测概率,以预测概率=0.5作为截断值,判定患病预测模型用于诊断ESC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使用ROC曲线分析评价该模型对受试组中ESCC患者的诊断价值。逐一剔除纳入自变量后对预测模型诊断价值(包括灵敏度、特异度、AUC以及判定结果符合率等)贡献最小的抗-TAA自身抗体指标,构建新的预测模型,并判定所构建预测模型对ESCC的诊断价值,以优化抗-TAAs自身抗体组合。3)预测模型的验证:以验证组人群(包括186例ESCC患者和186例正常对照)为研究对象,将各个研究对象对应TAAs自身抗体含量代入上述构建预测模型中,根据预测概率确定食管鳞癌患病事件,使用ROC曲线分析评价构建模型在验证组中对ESCC的诊断价值。4)所构建预测模型对不同分期ESCC患者的诊断:分别评价并比较上述构建预测模型对受试组和验证组早期ESCC患者和晚期ESCC患者的诊断价值,以分析预测模型是否具有早期ESCC诊断特异性。使用预测模型对研究对象中所有早期ESCC患者与正常对照进行判定,以预测模型从正常人群中区分出早期ESCC患者的能力,从而进一步评价预测模型对于早期ESCC的诊断价值。结果1.使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和鉴定出四种候选的食管鳞癌相关抗原Western blot方法筛选发现分子量在40kD、50kD以及65kD附近的三条蛋白条带的自身抗体在ESCC患者血清中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血清;质谱鉴定结果显示SERPA方法筛选出的候选TAAs分别为hnRNP1A2B1 isform A2(异质核核糖核蛋白A2/B1的A2亚型,36kD)、CALR(钙网蛋白,48kD)、ENO1(烯醇酶-1,47kD)和HSPD1(热休克蛋白60,61kD)。2.成功构建了hnRNPA2B1、CALR、HSPD1和NICD(NOTCH1胞内段)四种重组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并成功表达和纯化出这四种候选TAAs重组蛋白,且所纯化出的蛋白均具有免疫学活性。3.对研究对象中15种TAAs(hnRNPA2B1、CALR、ENO1、HSPD1、p53、NICD、c-myc、p62/IMP2、MDM2、p90/CIP2A、p16/INK4A、HCCR/LETMD1、IMP1、Koc/IMP3和Cyclin E)自身抗体水平进行分析,成功建立起一种基于10种TAAs(p53、p62、HCCR、c-myc、MDM2、hnRNPA2B1、NICD、ENO1、Koc和IMP1)的食管鳞癌患病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应用于受试组研究对象ESCC诊断的灵敏度为71.6%,特异度为85.2%,AUC为0.871(95%CI:0.843-0.896),判定结果符合率为78.4%。对抗-TAAs自身抗体组合进行进一步优化,基于9种抗-TAAs抗体组合(p53、p62、HCCR、c-myc、MDM2、hnRNPA2B1、NICD、ENO1和Koc)的预测模型用于ESCC诊断所对应的AUC最大(AUC=0.872,95%CI:0.844-0.897),而基于7种自身抗体(p53、p62、HCCR、c-myc、MDM2、hnRNPA2B1和NICD)的预测模型对研究对象是否患病的判定结果符合率最高(判定结果符合率为79.2%)。该7种自身抗体预测模型对于受试组食管鳞癌诊断的AUC为0.864,灵敏度为71.9%,特异度为86.4%,对于验证组食管鳞癌诊断的AUC为0.862,灵敏度为65.6%,特异度为90.3%。与其它组合相比,该7种自身抗体组合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和更高的性价比,并且该模型能够较好的从正常人群中区分出早期ESCC患者,对早期ESCC患者诊断的AUC为0.864,灵敏度为71.9%,特异度为87.8%,总判定结果符合率为83.7%。结论1.hnRNP1A2B1、CALR、ENO1和HSPD1可能是候选的食管鳞癌相关抗原。2.基于7种抗-TAAs自身抗体组合(p53、p62、HCCR、c-myc、MDM2、hnRNPA2B1和NICD)的预测模型能够对食管鳞癌,尤其是早期食管鳞癌提供一定的诊断价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达民;结肠和上部直肠的鳞癌和腺鳞癌[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2年01期
2 董淑晓;訾力;亓健;;原发性胃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J];中国临床医生;2011年11期
3 赵镇清;张熙曾;刘亦庸;;贲门鳞癌[J];中国肿瘤临床;1987年04期
4 王怀娥,任德印,崔允峰;肺炎样鳞癌误诊原因探讨(附5例报告)[J];医学影像学杂志;1994年03期
5 刘建良,周鑫官,张勤;贲门鳞癌的外科治疗[J];江苏医药;1995年08期
6 ;中咽部鳞癌前壁型的治疗[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8年01期
7 ;鳞癌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的表达及P~(53)突变[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9年01期
8 张地君,许速,徐小珂;表皮内鳞癌2例报告[J];皮肤病与性病;1999年01期
9 钱伟明;原发性附睾鳞癌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2年04期
10 崔云龙,李强;胆囊鳞癌6例报告[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伟汉;徐韬;伍国号;郭朱明;高远红;王芳;蔡修宇;;151例下咽鳞癌的治疗与预后[A];2007第六届全国放射肿瘤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俞新民;;鳞癌1例[A];2009年浙江省皮肤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高明阳;;头部鳞癌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一例[A];2003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4 徐致祥;谭家驹;陈风兰;司建华;韩建英;;农家肥料污染水源诱发大小鼠前胃鳞癌[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李梅娇;王鹏;符磊;吴伟伟;;伴有多脏器功能损害的老年鳞癌(翻花疮)患者的处理体会[A];2012全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6 曾蕾;曾珠;赵琼;;EGFR突变的女性鳞癌臀肌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7 贾军;杨世勇;张志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8 贾志新;;西黄丸配合化疗治疗下咽鳞癌1例[A];西黄丸临床应用研究论文集[C];2009年
9 姜玉章;熊化生;郭伟;胡传贤;金云;钱强;潘汉胤;;具家族史食管鳞癌及癌旁组织基因表达谱的初步研究[A];中国遗传学会功能基因组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温登瑰;王士杰;张立玮;王小玲;魏丽珍;邹文娣;秦鹏;;食管鳞癌家族性病例比散发病例发生年龄早、双灶同发率高以及预后差的特点提示抑癌基因第一次打击可作为遗传易感性的分子基础[A];中国第九届全国食管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上海龙华医院肿瘤科 王菊勇 副研究员;胃鳞癌的治疗[N];上海中医药报;2010年
2 记者 王丹 通讯员 高翠峰;食管鳞癌基因组研究告别“盲人摸象”[N];健康报;2014年
3 记者 谭嘉;中国人食管鳞癌重要突变基因被揭示[N];健康报;2014年
4 杨国平;食管鳞癌非手术治疗取得新进展[N];健康报;2014年
5 黄春燕;50岁以上男性易发头皮鳞癌[N];健康时报;2007年
6 吴一福;HSP70异常表达与外阴鳞癌发生发展有关[N];中国医药报;2006年
7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肿瘤中心主任 李苏宜 整理 本报记者程守勤;食管鳞癌化疗释疑[N];健康报;2010年
8 记者 刘传书;我科学家发现食管鳞癌相关基因突变[N];科技日报;2014年
9 记者 白毅;8个重要基因突变与食管鳞癌相关[N];中国医药报;2014年
10 记者 田雅婷;8个与食管鳞癌相关基因突变被发现[N];光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红飞;候选食管癌相关抗原的筛选鉴定及其对食管鳞癌的诊断价值[D];郑州大学;2017年
2 史祖宣;TKTL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参与食管鳞癌的增殖、周期、凋亡和侵袭的调控[D];郑州大学;2017年
3 范虹;TRPC6通道对食管鳞癌的增殖及放疗增敏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王娜娜;RACK1在食管鳞癌预后及进展中的作用及与上皮间质转化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孟慧;miR-330-3p和miR-26b在食管鳞癌中的功能及其调控机制探讨[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6 周韶梅;miR-100在食管鳞癌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7 曾薇;食管鳞癌中Survivin对NF-κB p65调控机制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8 杨宏丽;PRKDC、XRCC4多态性与中国安阳地区食管鳞癌发生风险关联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崔瑶;STAT3对缺氧诱导食管鳞癌上皮间质转化的调控作用[D];郑州大学;2016年
10 杨璇;miR-1207-5p对食管鳞癌发生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凡丞;食管鳞癌中PI3K/AKT/mTOR信号通路与LSD1相互调控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2 高盼;食管鳞癌中miR-199a-3p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7年
3 刘建平;MTA1、VEGF-C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肿瘤淋巴管生成的关系[D];川北医学院;2015年
4 范玉宏;Caveolin-1在食管鳞癌浸润进展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闻朋浩;同期放化疗联合DC-CIK对Ⅰ~Ⅱ期食管鳞癌的疗效分析[D];新乡医学院;2015年
6 王春丽;食管鳞癌高频扩增基因IGHMBP2的鉴定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7 刘娇;GPRC5A和STAT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8 朱毓卉;江苏省泰兴地区食管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女性生殖因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9 孙智;黏蛋白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D];山东大学;2015年
10 杨蕾;热休克蛋白HSP32、HSP27在食管鳞癌转移中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067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50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