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新型蒽环类抗肿瘤药物ADOX的设计合成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6-10-23 20:21

  本文关键词:新型蒽环类抗肿瘤药物ADOX的设计合成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大学》 2012年

新型蒽环类抗肿瘤药物ADOX的设计合成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

俞淑文  

【摘要】:蒽环类化疗药物是临床常用的抗肿瘤抗生素类药物,无论是作为单一药物或联合治疗,它们都被认为是一些最有效的抗癌药物之一。其中,柔红霉素(Daunorubicin, DNR)和去甲氧柔红霉素(Idarubicin, IDA, Zavedos(?))通常用于治疗白血病和淋巴瘤,而阿霉素(Doxorubicin, DOX)和表柔比星(Epirubicin, EPI, Farmorubicin(?))在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和各种实体瘤包括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子宫颈癌和头颈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除高效的抗癌作用,蒽环类药物对正常健康细胞尤其是心肌细胞也产生毒性作用,极大地影响了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从而限制了蒽环类药物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此外,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长期应用易产生耐药性,包括本类药物之间的交叉耐药性以及对长春新碱的交叉耐药性。 为改善蒽环类化疗药物的心脏毒性和多药耐药(MDR),开发更为安全、有效、低毒的该类药物,选择高效的心脏保护剂及其最佳剂量是今后的探讨方向。本课题以计算机辅助设计分子对接实验为基础,设计合成了新型的蒽环类药物DOX的类似物叠氮阿霉素(ADOX),并分别从细胞水平、荷瘤动物水平验证了其抗肿瘤活性和避免MDR蛋白的识别而克服P-gp介导的药物耐受的能力,初步探讨了其安全性的机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新型蒽环类药物的设计 以新化合物不被P-gp识别为目的,借助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基于结构生物学的合理药物设计思路,设计将DOX的3'-氨基转换为3'-叠氮基,得到叠氮阿霉素(3'-azido doxorubicin, ADOX)新型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借助于Autodock3.0、Syby17.1和UCSF Chimera软件,将DOX、ADOX与RCSB数据库的P-gp (PDB entry:3G60)晶体(Sav1866,一种细菌MDR蛋白,与人类P-gp具有相似的底物)进行分子对接模拟。 DOX易于对接P-gp蛋白。13位C上的酮基氧与Gln130B形成氢键;10位碳上的羟基与Asn126B连接;6位碳上的羟基与Gln130A形成氢键;糖结构上4'位碳上的羟基与Asp133A形成氢键;糖结构上3'位碳上的氨基与Gln130A和Glu129A最易于形成氢键,同时还包涵有静电作用。这使对接化合物的对接自由能为-10.0kcal/mol。强的氢键作用加上低的自由能使DOX是一个很好的多药耐药蛋白的底物。另外,与DOX相比,ADOX与P-gp蛋白不适宜对接。3'的氨基转换为叠氮基完全改变了ADOX在对接试验的符合构象。ADOX上的叠氮糖与Glu129A和Asp133A产生相互排斥作用,从而使叠氮糖的修饰完全抵消了C-3与P-gp蛋白的氢键。ADOX的叠氮糖与P-gp蛋白的氨基酸残基没有特殊的相互作用。这使对接化合物对接自由能达到2.5kcal/mol,表明ADOX是P-gp蛋白的差的底物。 2目标化合物的合成 本课题合成了新型的多柔比星类似物3'-azido doxorubicin (ADOX),具有独特的叠氮基结构。ADOX的合成尝试了两种方法,其中方法一较为繁琐;方法二以DOX为原料,经一步反应得到,产品产率在80%左右。 3ADOX杀伤瘤细胞作用及逆转肿瘤细胞耐药机制的研究 3.1ADOX杀伤肿瘤细胞及逆转肿瘤耐药活性 采用MTS[3-(4,5-二甲基噻唑-2-基)-5-(3-羧甲酯基)-2-(4-磺苯基)-2H-四唑(金翁),内盐]法检测多组药物敏感及耐药细胞的活性,不同浓度的ADOX或DOX对敏感细胞均有杀伤作用,并且呈剂量-作用正相关。同时只有ADOX表现出对耐药细胞杀伤作用,其对MCF-7/ADR和K562/DOX两种耐药细胞的IC50小于DOX (20μM和27μM)。根据公式DRI=IC50(耐药细胞)/IC50(药物敏感细胞)计算耐药指数。ADOX的DRI分别为1.6和1.4,这远远小于DOX的DRI,分别为182和338。这表明,ADOX能够在细胞水平上有效克服耐药性。 3.2ADOX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 通过RT-PCR方法检测肿瘤耐药细胞中MDR1的表达,Western-blot方法检测肿瘤耐药细胞中MDR1基因表达产物P-gp,流式细胞技术(FACS)检测肿瘤耐药细胞K562/DOX中DOX、ADOX的蓄积情况。RT-PCR结果显示肿瘤耐药细胞MDR1高表达,而FACS显示ADOX在该类细胞中显示了高的胞内浓度,说明ADOX克服耐药性可能是因为它能避免被P-gp蛋白识别,从而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ADOX能克服抗药性的机制。 4ADOX逆转肿瘤细胞耐药的生物学活性评价 4.1裸鼠转移性癌症模型抑瘤作用研究 建立裸鼠耐药白血病癌症模型后,经腹腔注射DOX、ADOX,每周2次,共给药3周。测定裸鼠体重、肿瘤体积、存活率。给药一周后,与肿瘤在空白组(未给药)的快速生长相比,给药(5mg/kg) ADOX组和DOX组显著抑制了肿瘤的生长,ADOX组作用好于DOX组,这表明了ADOX在体内的活性优于DOX。 DOX治疗组的小鼠体重降低量大于82%,在结束3周的治疗后,全部死亡;而ADOX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体重降低。各组后期的体重降低也与肿瘤体积增大后消耗增加有关。ADOX组的所有动物(8/8)在50d后100%存活,而DOX治疗组(6/6)30d前死亡,50%在20d之内死亡,一方面是由于肿瘤体积增大,另一方面是由于药物累积,毒性增加。空白对照组(5/5)都在33d内死亡(50%在25d内死亡)。 以上三方面结果证实了ADOX与DOX相比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4.2以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为评价指标的急性毒性 根据Litchfield and Wilcoxon method设计实验,以小鼠半数致死量LD50为评价指标,测定ADOX和DOX的急性毒性。所用balb/c小鼠重量均在18-22g,每组5只雌性小鼠,5只雄性小鼠,共7组。单剂量腹腔注射给药,观察时间为14d。通过Origin7.5计算得知,ADOX的半数致死量为35mg/kg, DOX的半数致死量为10mg/kg, ADOX引起死亡的剂量远远高于DOX组,且用药后小鼠精神状态明显好于DOX组。 5ADOX、DOX对大鼠慢性心肌毒性的研究 根据文献改良设计大鼠心肌损伤模型。连续给药5周后,分别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天、4周、8周,观察大鼠心电图指标心率、QRS间期、Q-T间期的变化。 (1)心率:与对照组相比,DOX用药组心率显著减慢,且随着用药次数的增加,药物累计增高,这种降低更加显著(P0.05);相反,ADOX组稍有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 (2)QRS间期:与对照组相比,DOX用药组QRS间期显著延长(P0.05)。ADOX组QRS间期也有延长但较DOX组短,DOX组与ADOX组比较QRS间期显著延长(P0.05) (3)Q-T时间:与对照组相比,DOX用药组Q-T时间显著延长(P0.05)。ADOX组Q-T时间也有延长但较DOX组短,DOX组与ADOX组比较QRS间期显著延长(P0.05) 大鼠心电图结果显示,ADOX用药组在心率减慢、QRS间期延长、Q-T时间延长方面都较DOX组有明显改善。 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用药前及1-5次用药后心肌钙蛋白cTnT的浓度。实验的结果显示,当DOX的累积剂量分别为3、6、9、12和15mg/kg时,大鼠的cTnT的分别为0.68、1.17、2.42、5.11、12.76和18.8ng/ml,血清cTnT浓度随着DOX累积剂量的上升而逐渐升高,呈明显的正相关。提示DOX对心肌的损害作用随着它的累积量增加而加重。而对于ADOX用药组,cTnT分别为1.13、1.29、1.75、1.99、2.03和2.42ng/ml,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数值较小,变化幅度窄。说明ADOX可以减少心脏毒性。 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如下: (1)计算机辅助设计分子对接实验结果表明DOX是P-gp的底物,不能抵抗多药耐药;而ADOX不是P-gp的底物,能够有效抵抗多药耐药作用; (2)合成了新型的多柔比星类似物ADOX,具有独特的叠氮基结构; (3) RT-PCR结果显示肿瘤耐药细胞MCF-7/ADR、K562/DOX MDRl高表达,而ADOX在该细胞中显示了高的胞内浓度,说明ADOX克服耐药性可能是因为它能避免被P-gp蛋白识别; (4)流式细胞实验(FACS)证实:ADOX不是P-gp转运蛋白的底物,从而从分子水平上解释了ADOX能克服抗药性的机制; (5)小鼠转移性癌症模型荷瘤鼠的肿瘤体积变化、存活率、相对体重变化曲线结果显示,ADOX给药组和DOX给药组相比有较强的抗肿瘤效应,未产生明显的毒副作用。 (6)大鼠慢性心肌毒性实验,大鼠体重变化、存活率、心率及心电图的改变显示,ADOX给药组与DOX给药组相比,可以减轻大鼠的心脏损害,减少副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9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彤,陆洪俊;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的监测及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2 陈同辛,林梓,周昕,伍钢,沈蕾,应大明;红霉素及细胞因子逆转白血病细胞耐药性的研究[J];白血病;1997年04期

3 潘树矿;陈伟;;多药耐药糖蛋白p-糖蛋白研究进展[J];淮海医药;2010年06期

4 高向阳,林碧润,姚汝华,谢双大,沈会芳,江学斌;新抗生素万隆霉素对黄瓜疫病菌抑菌形态学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5 仇笳熙;卿晨;;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年05期

6 甄林林,武正炎,范萍,查小明,王萱仪;人乳腺癌裸鼠移植模型的建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7 靳君华;杨成旺;孟兴凯;乌新林;;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8 钱晓萍,刘宝瑞;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J];肿瘤防治杂志;2004年04期

9 俞淑文;张宁;邱丽筠;崔慧斐;王凤山;;蒽环类抗肿瘤药物心脏毒性研究进展[J];齐鲁药事;2010年12期

10 桂贤,刘会敏;肿瘤多药耐药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上海医学;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宁;博宁霉素抗肿瘤和抗人乳头瘤病毒作用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2 李纯莲;药物设计中分子对接优化设计的算法和软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青霞;周艳春;许燕璇;谢燕飞;陈少英;郑晓璇;;B16黑色素瘤皮内移植瘤模型的建立[J];癌变.畸变.突变;2009年03期

2 刘可越;刘海军;曲伟红;邹恒;陈剑;韩立坤;张铁军;;粟米草中抑制TNF-α活性成分的虚拟筛选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3 袁孝兵;大鼠胃癌前病变模型的研究进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程章;聂湘平;王芳;李凯彬;;阿部鲻(鱼叚)(鱼虎)P-gp蛋白编码区基因克隆与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1期

5 陈曦;王希诚;;一种改进的多种群遗传算法[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6 俞远京,苏志杰,丁志刚,周智君,马亚东;封闭群东方田鼠的病理学特征观察[J];动物学杂志;2003年02期

7 李顺来;王存铎;李秀艳;杜洪光;;一类双氯芬酸类似物环氧合酶抑制剂作用模式的理论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秦涛;马翠翠;;从小分子药物中探求药物研发新思路[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9 张玉红;柴巍中;赵键雄;;扶正抑瘤汤对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及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王占黎;;开展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教学的思考[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建波;王平;车挺;陈洋;徐夏梦;;基于虚拟蛋白质受体原子探针的分子表面随机采样法研究抗艾滋病药物QSAR[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14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2 庄绪静;曹雅忠;李克斌;尹姣;;同源建模和分子对接方法的应用与发展[A];植保科技创新与病虫防控专业化——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蔡年生;;近年抗生素(微生物药物)研究开发进展[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09年

4 蔡年生;;近年抗生素(微生物药物)研究开发进展[A];2009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九届中国药师周报告集[C];2009年

5 蔡年生;;近年抗生素(微生物药物)研究开发进展[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6 李正夫;郭权;王希诚;;新药研发网格下的一种药物分子对接并行程序[A];计算机技术与应用进展·2007——全国第18届计算机技术与应用(CAC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7 向丽;金先庆;罗庆;;P-gp、MRP1、LRP、Topo-Ⅱ和GST-π在儿童肿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研究[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8 朱宝英;黄静;王永林;方翼;;P-糖蛋白及肿瘤多药耐药的逆转[A];第十二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0年

9 朱艳琴;刘粉霞;徐玉芳;;苦参素诱导人胃癌MGC-803细胞凋亡的体内外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许美凤;王苹;;关于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探讨[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洪源;原子分子在δ-Pu上的吸附、离解与扩散过程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10年

2 朱蓓蓓;溴化锂水溶液微观特性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徐涛;基于分子模拟的脂肪酶LipK107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及理性设计[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沈杰;药物ADMET理论预测方法开发和靶向雌激素受体的药物设计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明华;分子模拟辅助研究氨苄青霉素残留快速检测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雅琴;整合素抑制剂RGD环肽的合成、筛选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7 林源吉;K562及其耐药株K562/A02细胞膜蛋白与耐药机理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马冠华;烟草内生细菌Itb57生物学性状及其对黑胫病的控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杜娟;计算机辅助激酶抑制剂的分子设计和模拟[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叶强;附子应用环节活性物质变化与热性程度虚拟评价[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明月;抑瘤宁对Ec-9706荷瘤裸鼠的抗癌作用及其对cox-2及ki-67影响的实验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徐文博;ABC转运蛋白ABCG2在皮肤恶性黑素瘤中的表达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0年

3 史新奕;药物设计中半柔性分子对接优化算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红霞;采前赤霉素、采后热水浸泡及单果包膜单独或结合处理对苹果梨贮藏期间黑皮病的控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科玮;17种青藏高原植物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筛选及苔草甲醇提取物抑菌机理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张薇;复方红豆杉颗粒制备工艺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吕娟;柔红霉素衍生物与ctDNA相互作用的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焕;基于量子化学计算的药物活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超楠;计算机辅助流感病毒药物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筛选与设计[D];河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馨;二甲基精氨酸二甲胺水解酶-1的理论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波,金锋,卢香兰,王萍萍,刘云鹏,王舒宝;PKC抑制剂对MGC803细胞中P-gp表达及耐药性的影响[J];癌症;2004年04期

2 钟清木,叶韵斌,张其忠,陈强,李洁羽,周智锋;MDR相关蛋白在口腔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癌症进展;2003年04期

3 陈宝安,周云,程坚,董颖,钱习军,盛茗,王婷,高峰;蛋白激酶C与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相关性的研究[J];白血病.淋巴瘤;2005年01期

4 袁建林,王禾,王鹏飞,胡沛臻,马福成;膀胱移行细胞癌P-糖蛋白的表达及其在肿瘤复发中的意义[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12期

5 白庆咸,黄高升,王哲,张晓晖;bcl-xL基因介导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的形成[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6 黄杨,梁继河,尹文,李志超,冯蕾;NO对内毒素诱导的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κB活化和TNF-α的调节[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7 吴晓庆;尖锐湿疣的治疗[J];第一军医大学分校学报;2001年01期

8 吴剑波;李新宇;郑家润;;人乳头瘤病毒体外研究的技术及进展[J];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5年06期

9 陈颖;逆转MDR_1基因相关的消化系统肿瘤多药耐药[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3年02期

10 吴瑞琼,杨治华,董志伟;肿瘤耐药基因治疗研究新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抗結核藥——異菸醯肼[J];科学通报;1953年01期

2 ;合成葯物化学[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1959年10期

3 В.М.Береаовокай;Л.И.Срелъчунае;И.М.Якаран;黄枕亚;刘席珍;;蝶酰L—(+)谷氨酸的合成[J];药学进展;1959年01期

4 何福江;;阿朴列辛(Апрессин)的合成[J];药学进展;1960年03期

5 Shih Chu;Jack E.Har;Henry G.Man;赵连昌;;74.8—嘌呤氮芥类化合物的合成[J];药学进展;1961年Z1期

6 黄枕亚;;某些2-巯基苯骈咪唑衍生物的合成[J];药学进展;1962年Z1期

7 周慧珠;;L-3,5,3′-三碘酪氨酸的合成[J];药学进展;1963年01期

8 ;用普通井水进行敌敌畏的合成[J];人民军医;1964年08期

9 陈福祥,吴益芝,朱应麒,李志毅;放射病预防药物的研究——Ⅰ.若干硫代吗啉的巯基和氨基衍生物的合成[J];药学学报;1980年08期

10 龚雄麒;王嘉远;陈鸿技;王云亭;张作恩;;~(32)P-氟膦酸酯类化合物的合成[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健美;;基于数据库和电子表格的水文站测验软件[A];2007年湖南水电科普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闫晓红;赵庭栋;;新型阻燃剂—亚磷酸酯的合成[A];2009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治华;魏玲统;;一种有机双磷酰胺的合成及其应用试验[A];2009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李强林;汪秀丽;王德义;王玉忠;;新型含磷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对涤/棉织物后整理研究[A];2009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宋艳朋;王德义;林玲;林公彭;汪秀丽;王玉忠;;主链含磷阻燃聚乳酸的制备及其与聚乳酸共混材料的研究[A];2009年中国阻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师同顺;刘义杰;;四(对-八酰氧基)苯基卟啉的合成及其液晶行为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7 狄英伟;巴晓微;谢德民;王荣顺;;聚烷基芴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的研究[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汪多仁;;改性淀粉的开发与应用进展[A];'2002中国变性淀粉开发应用技术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冯辉霞;王毅;张婷;赵霞;张建强;张苗;汪军;张义新;李小军;;新型绿色水处理剂聚天冬氨酸的阻垢性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09年

10 陈汝芬;宋国强;宋珊珊;程建辉;魏雨;;可控粒径纳米Fe_3O_4的光催化氧化合成[A];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韧;[N];中国化工报;2002年

2 ;[N];中国证券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扎木苏 通讯员 隋玉海 乌兰;[N];内蒙古日报(汉);2001年

4 陈炳生;[N];人民公安报;2000年

5 阿斯钢;[N];中国医药报;2002年

6 闫纪东;[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7 董玉龙 张德生;[N];德州日报;2009年

8 汪海 记者 王春;[N];科技日报;2009年

9 江峰;[N];中国建材报;2009年

10 熊春保 瞿众迎;[N];中国国防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淑文;新型蒽环类抗肿瘤药物ADOX的设计合成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2 高鑫;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在RD细胞诱导分化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3 晏丽;甲基转移酶抑制剂AdOx对细胞多能性相关基因调控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胡文华;人钙周期素结合蛋白(hCacyBP)编码基因在胃癌细胞多药耐药形成中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5 赵燕秋;肿瘤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陈莉;白血病细胞多药耐药基因表达谱变化及其逆转策略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7 林秀梅;甲基莲心碱、红霉素逆转K562/A02细胞多药耐药机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8 杜静平;PrP~C和RPL6/Taxreb107与胃癌多药耐药的相关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2003年

9 郭杨;肺癌多药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4年

10 石毓君;重组腺病毒载体携带mdr1反义RNA靶向逆转肝癌细胞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鹏;水轮机特性曲线数据计算机一体化采集拟合与选型[D];河海大学;2006年

2 王伟;基于CANBUS的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组态软件的研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3 刘万国;面向生产过程的库存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姚学清;人大肠癌多药耐药细胞株LOVO/5-FU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0年

5 胡江文;INF-γ和VPL联合逆转人肺癌细胞系HTB-56R耐药性及逆转机制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徐晓妹;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P-gp、C-erbB-2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青岛大学;2002年

7 尚东浩;蛋白激酶C(PKC)与肾细胞癌多药耐药相关性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8 郝军;MRP在非小细胞肺癌中表达和预后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9 于多;中草药CD活性成分HS-1的体外抗癌活性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10 祝建勇;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在梗阻性黄疸肝组织中表达及意义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蒽环类抗肿瘤药物ADOX的设计合成及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51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4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