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间质比对胆囊癌的预后预测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14 21:33
本文关键词: 胆囊癌 肿瘤间质比 肿瘤微环境 预后 出处:《青岛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与目的:胆囊癌(gallbladder cancer,GBC)是胆道中发病率最高且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由于胆囊癌患者初期无显著的症状,所以给早期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区域淋巴结状态和肿瘤浸润深度是胆囊癌的两大最重要的预后因素,除此之外,组织学亚型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胆囊癌治疗和判断预后的主要依据是临床分期与肿瘤细胞特性,然而,同一分期的患者经常有着显著不同的预后,所以,在当前的胆囊癌治疗研究当中,需要探究其他因素对预后的影响。近年来,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TSR)作为多种实体肿瘤独立的预后因子,已经引起了肿瘤学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然而,在胆囊癌研究领域中,肿瘤间质比对肿瘤患者生存预后的预测价值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究肿瘤间质比对胆囊癌的预后预测价值及肿瘤间质比与其他已知的胆囊癌预后因子、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本文选取了5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胆囊癌患者,患者的手术方式包括胆囊癌根治术、单纯胆囊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治疗,剔除了行术前放疗、化疗的患者。肿瘤间质比具体数值的评估是由两名观察者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独立进行,首先在40倍放大倍数下选择每一张切片中肿瘤浸润最严重的区域,然后在100倍放大倍数下对同时具有肿瘤细胞与肿瘤间质的区域进行评估。根据肿瘤间质比的不同将51例胆囊癌患者分为两组,间质所占比例小于50%时,将其定义为肿瘤间质稀乏组(stroma-poor group),间质所占比例大于50%时,将其定义为肿瘤间质丰富组(stroma-rich group)。本文利用Mann-Whitney检验、卡方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和Cox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分析过程中,删除了与胆囊癌无关的死亡病例。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绘制了生存曲线,利用Log rank检验分析了不同组别间的统计学差异。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中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方法预测影响总生存期预后指标的风险比(HR)与95%置信区间(CIs)。只有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才被纳入多因素分析。所有的统计学分析均为双侧分析,且认为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肿瘤间质比与UICC T分期有显著关联,肿瘤间质丰富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6个月(95%CI,4.47 7.54),与之相对比的肿瘤间质稀乏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7个月(95%CI,3.64-30.36),肿瘤间质丰富组的3年总体生存率为7.2%,而肿瘤间质稀乏组的3年总体生存率为19.7%。与肿瘤间质稀乏组相比,肿瘤间质丰富组的预后较差(log-rank P=0.004)。单因素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肿瘤间质比、分化程度、p TNM期和手术方式都与总体生存率有关。其中,肿瘤间质比的风险比为2.428(95%CI,1.29-4.58;P=0.006)。然而,通过多因素分析,并未得出肿瘤间质比是胆囊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的结论,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证明。结论:通过本研究证明:肿瘤间质比是胆囊癌的重要预后因素,肿瘤间质丰富的胆囊癌患者总体预后较差。
[Abstract]: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 Cancer ( GBC ) is the highest and most aggressive malignant tumor in the biliary tract . n-Meier鐢熷瓨鍒嗘瀽鏂规硶鍜孋ox鍥炲綊鍒嗘瀽绛夌粺璁℃柟娉曞瀹為獙鏁版嵁杩涜澶勭悊.鏁版嵁鍒嗘瀽杩囩▼涓,
本文编号:1511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511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