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T1WI直方图在胶质母细胞瘤和脑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 胶质母细胞瘤 脑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外科 诊断 鉴别 出处:《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两者的鉴别对于临床治疗决策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增强T1WI直方图在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梅州市人民医院行术前MRI检查,并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脑肿瘤患者68例。其中胶质母细胞瘤34例,脑转移瘤34例。术前行常规MRI扫描。采用Image J软件手动于增强T1WI的肿瘤最大层面勾画实质强化部分,分别计算其相应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峰度值、偏度值。结果脑单发转移瘤实质强化部分的峰度值(1.260±1.271)大于胶质母细胞瘤(0.071±0.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峰度值0.736为临界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792(95%CI:0.676~0.881),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的敏感度为76.47%、特异度为88.24%、阳性预测值为80.65%、阴性预测值为78.38%。结论肿瘤实质强化部分的增强T1WI直方图参数峰度值可用于鉴别胶质母细胞瘤和脑单发转移瘤,为鉴别这2种病变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Abstract]:The purpose of glioblastoma and metastasis is a common intracranial malignant tumor, the differential between the two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clinical decision making in pati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nhancement of T1WI histogram in glioblastoma cells and metastatic tumor value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Materials and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January 2012 December -2015 MRI check in Meizhou People's Hospital preoperative, 68 patients with brain tumor and biopsy or surgical pathology cases. 34 cases of glioma, 34 cases of brain metastases. Preoperative conventional MRI scan. The manual to enhance tumor maximum level outline of the essence of T1WI strengthening by Image J software, calculate the corresponding average value, maximum respectively. Value, minimum value, standard deviation, kurtosis, skewness. The results of solitary brain metastasis parenchyma enhancement part of the kurtosis (1.260 + 1.271) than glioblastoma (0.071 + 0.667), 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 Significance (P0.05). The kurtosis value 0.736 as the critical value, 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was 0.792 (95%CI:0.676~0.881), identification of glioblastoma cells and metastatic tumor sensitivity was 76.47%, specificity was 88.24%,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80.65%, th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as 78.38%. conclusion enhancement part of the enhanced T1WI histogram parameters kurtosis can be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glioblastoma and solitary brain metastasis, provide a reliable objective basi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2 diseases.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分类号】:R445.2;R739.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鑫;魏新华;杨蕊梦;刘玲玲;徐向东;江新青;;常规MRI纹理分析鉴别脑胶质母细胞瘤和单发转移瘤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6年03期
2 金观桥;苏丹柯;罗殿中;赖少侣;罗宁斌;康巍;黄向阳;方献柳;;表观扩散系数直方图预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5年07期
3 王萍;翟昭华;唐光才;韩福刚;舒健;;扩散加权成像鉴别诊断恶性胶质瘤与单发脑转移瘤的b值优化[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Samira Filali;Charlotte Bergamelli;Mamadou Lamine Tall;Damien Salmon;Diane Laleye;Carole Dhelens;Elhadji Diouf;Christine Pivot;Fabrice Pirot;;Formulation, stability testing, and analyt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melatonin-based preparation for clinical trial[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2017年04期
2 Dhawal Raghuvanshi;Gregory Nkepang;Alamdar Hussain;Hooman Yari;Vibhudutta Awasthi;;Stability study on an anti-cancer drug 4-(3,5-bis(2-chlorobenzylidene)-4-oxo-piperidine-1-yl)-4-oxo-2-butenoic acid(CLEFMA) using a stabilityindicating HPLC method[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2017年01期
3 Basavaiah Kanakapura;Vamsi Krishna Penmatsa;;Analytical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terbinafine hydrochloride in pharmaceuticals and biological materials[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2016年03期
4 Rajesh Deshmukh;Lata Sharma;Muktika Tekade;Prashant Kesharwani;Piyush Trivedi;Rakesh K.Tekade;;Force degradation behavior of glucocorticoid deflazacort by UPLC:isolation,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degradant by FTIR,NMR and mass analysis[J];The Journal of Biomedical Research;2016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M.Mathrusri Annapurna;Chitaranjan Mohapatro;A.Narendra;;Stability-indicating liquid chromatographic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Letrozole in pharmaceutical formulations[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2012年04期
2 Nouruddin W.Ali;Samah Sayed Abbas;Hala El-Sayed Zaazaa;Maha Mohamed Abdelrahman;Mohamed Abdelkawy;;Validated stability indicating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nitazoxanide in presence of its degradation products[J];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2012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建X,徐庚;胶质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年01期
2 张帆;;立体适形放疗在治疗脑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患者的应用[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年02期
3 刘向辉;张之营;李鸿源;申斌;;颅内胶质母细胞瘤的术前诊断[J];山东医药;2008年36期
4 周及彤;王士杰;周建;;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1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年10期
5 刘维生;肖新如;王硕;;胶质母细胞瘤中脑组织特异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1的研究进展[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8年01期
6 杨培业;胶质母细胞瘤的放射线治疗[J];国外医学参考资料.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76年05期
7 吴超权;胶质母细胞瘤放射抵抗的可能解释[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84年03期
8 周东,马大程,郭京,黄辉;7例胶质母细胞瘤[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8年S1期
9 白茫茫,张剑宁,章翔;炎性肉芽肿转变为胶质母细胞瘤1例[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10 秦德兴,墨浩,欧广飞,宋永文,康恭礼,胡郁华,谷铣之;脑胶质母细胞瘤放化疗疗效观察[J];中华肿瘤杂志;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丙仓;耿道颖;纪毅敏;李郁新;朱莉;尹波;鲍奕仿;;胶质母细胞瘤磁共振成像的一个重要征象——“丝瓜瓤样坏死征”[A];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顾金海;李刚;苏雨行;申杰;李蓉晖;贺峭伟;邓林;;STAT3 Decoy ODN抑制胶质母细胞瘤增殖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秦立森;梁径山;石琼;于如同;;胶质母细胞瘤中强化与坏死比例与信号传导相关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第九次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熊剑;章翔;程光;林洪;费舟;;Ardipusilloside Ⅰ诱导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凋亡的研究[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11年
5 张成龙;李康印;郝晓东;陈虎义;高崎炜;强海霞;;儿童多发胶质母细胞瘤一例[A];2005年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西部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6 颜伟;张伟;游赣;王永志;刘彦伟;杨沛;江涛;;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蛋白表达和促进甲基化在中国胶质母细胞瘤患者中的临床关系[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江涛;陈宝师;袁芳;李桂林;李少武;邱晓光;王忠诚;;胶质母细胞瘤临床治疗经验[A];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医师分会第二届全国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郑秀珏;黄欣;李谷;曹飞;龚江标;;胶质母细胞瘤术后同步放化疗的临床分析[A];2009年浙江省神经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路翠平;;四十例胶质母细胞瘤术后护理体会[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贺虎;李明武;牛朝诗;;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内皮细胞以促进肿瘤血管生成[A];2011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匡远深;治疗首次术后脑胶质母细胞瘤 放化疗同步优于单纯放疗[N];中国医药报;2008年
2 吴剑鹏;南方医院牵手多家医院联合开展胶质母细胞瘤研究[N];科技日报;2014年
3 炜闻;Avastin获准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N];医药经济报;2009年
4 谷文;FDA批准Avastin 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王小龙;一种化合物可引发癌细胞“自爆”[N];科技日报;2014年
6 孙行之邋(编译);抵御肿瘤,疫苗将成为利器[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7 Tracy Staton 编译 石军;罗氏公开数据证“有效”[N];医药经济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岳琪;调节性T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预后作用及分化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陈鑫;CKS2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和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吕磊;阿西替尼对胶质母细胞瘤及其肿瘤干细胞治疗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周济;NTS/NTR1信号对人胶质母细胞瘤干细胞自我更新及侵袭能力的影响及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5 李红伟;KAP调节ROCK2和Cdk2在RNA激活的胶质母细胞瘤侵袭途径[D];郑州大学;2014年
6 刘永良;沉默STAT5b的表达对人胶质母细胞瘤U251细胞增殖抑制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纪祥军;Nrf2在人胶质母细胞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8 阮健;MicroRNA-181c对胶质母细胞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9 姚轶群;RPS15A通过AKT调控细胞周期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迁移的体内和体外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10 吕秀鹏;体细胞MCL-1基因突变对胶质母细胞瘤发病机理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献新;Notch通路血管配体DLL4和Jagged1与原发性胶质母细胞瘤瘤周水肿及预后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林国诗;pSTAT3-VEGF信号通路与新诊断幕上胶质母细胞瘤瘤周水肿及预后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韩晓;miR-584对人胶质母细胞瘤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4 张X;贝伐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同步放疗治疗新诊断胶质母细胞瘤有效性安全性的系统评价[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5 陈加贝;GBM个体化手术切除及分子标记物与磁共振影像的相关性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欧阳佳;毛蕊异黄酮通过调控TGF-β介导的间质化改变抑制胶质母细胞瘤迁徙和侵袭[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5年
7 王兵;Mda-9/Syntenin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8 刘婷婷;AQP4在胶质母细胞瘤发展中的作用[D];安徽大学;2016年
9 陈枉枉;MicroRNA-205靶向调控FRAT1抑制胶质母细胞瘤恶性转化进程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10 邹佳华;组蛋白乙酰化酶KAT8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475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547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