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的应用要点和miR-130a与肝细胞癌迁移侵袭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1 01:30

  本文关键词: 腹腔镜超声 肝癌 射频消融 三维重建 microRNA 肿瘤转移和侵袭 出处:《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1、总结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技术要点,分析应用特点、并发症原因和防治方法及预后。2、探讨三维重建术前规划对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意义。3、研究一种nicroRNA(微小RNA)—-miR-130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肝癌迁移侵袭的影响。方法:1、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式研究本中心10年905例行LRFA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术后情况和生存时间等,总结分析肝癌LRFA技术的应用特点、并发症原因和防治方法及预后。2、通过配对研究的方式研究本中心24个月内32例通过三维重建术前规划指导LRFA的病例资料(同第一部分),评价三维重建术前规划对肝癌LRFA技术的意义。3、通过实时定量PCR、构建载体下调表达、Transwell、Western Blotting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肝癌组织标本和高转移性肝癌细胞株中研究miR-130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肝癌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1.肝癌的LRFA治疗是肝癌综合治疗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病例数量逐年增加。2006-2010年组患者在把LRFA作为肝癌的首次治疗手段的例数较少、肝功能Child-Pugh B或C级比例较高、肿瘤30mm比例较大(均P0.05)。相对于经皮RFA,更适合行LRFA的适应症包括:①肿瘤位于肝脏表面,或外生性生长;②肿瘤较大,需多次、多针消融;③或紧邻空腔脏器、膈肌(位于肝脏膈顶部)、胆囊、心脏、第一肝门重要管道结构。2.使用术后一个月增强影像学的消融区描述肿瘤是否完全灭活。89.72%(812例)患者参加了术后1个月的回访,总首次消融完全率87.31%。2006-2010年组和2011-2015年组两组患者首次消融完全率(81.41%,9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在单因素分析显示与LRFA首次消融完全率有关的10个因素中,仅有①是否危险部位(OR=3.225,P=0.000)、②肝硬化(OR=1.110,P=0.040)、③肝功能Child-Pugh评级(P=0.000)、④术肿瘤最大径(P=0.000)、⑤肿瘤数目(P=0.001)是首次消融完全率的独立危险因素。3.两组患者的病理活检比例、活检阳性率(53.62%,74.82%)都较低。2006-2010年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较长(P0.001)、术后ALT变化较明显(P=0.011)。4.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Clavien-Dindo Ⅰ-Ⅱ级并发生的发生率两组无统计学差异,2011-2015年组患者III级、IV级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33,P=0.029)。由于LRFA在腹腔镜直视下操作,腹腔出血(18/905)、气胸(15/905)、胆漏(4/905)等并发症发生率不高。肿瘤的种植转移(4/905)应通过减少穿刺次数及增加保护措施等方法避免。5.576例患者参加了术后3个月以上的回访,回访时间3-60个月。本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时间(Median disease free survival, Median DFS)为23.0个月,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总肿瘤复发率分别达38.24%、50.87%、52.44%。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均较长,12个月、24个月、36个月的总生存率分别达93.00%、87.00%、62.03%。Cox回归分析显示:在单因素分析显示与LRFA术后DFS有关的10个因素中,仅有①是否危险部位(RR=2.130,P=0.012)、②是否为转移、复发性肝癌(RR=3.488,P=0.003)、③肝功能Child-Pugh评级(P=0.000)、④肿瘤最大径(P=0.000)、⑤肿瘤数目(P=0.001)、⑥术前存在梗阻性黄疸(RR=1.633,P=0.031)、⑦术前存在门静脉癌栓(RR=2.311,P=0.005)、⑧合并糖尿病(RR=1.168,P=0.028)均是研究对象行LRFA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癌LRFA术后无瘤生存期、远期生存率正在逐步提高。第二部分:1、32例行三维重建术前规划、并按规划行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3D-LRFA)的患者,对应其诊断、肿瘤部位、肝硬化程度、乙肝背景,配对同期开展的未经术前三维重建规划的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癌射频消融术(LRFA)的患者64例。3D-RFA组与LRFA组相比,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023),术中出血量无统计学差异(P=0.1813),平均进针时间明显缩短(P=0.0214)。2.两组首次消融符合率(P=0.871)、术后Clavien-Dindo Ⅰ-Ⅱ级和Ⅲ-Ⅳ级并发症发生率(P=0.659,P=0.458)并无统计学差异。但3D-LRFA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短(P=0.0160)、术后ALT变化程度较小(P=0.0477)、术后TNF-α水平较低(P=0.0273)。3.两组患者的无瘤生存期(D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2)。3D-LRFA组和LRFA组患者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7.636%和65.736%,LRFA组患者中位无瘤生存期为16个月,而3D-LRFA组大于24个月。4、通过三维重建术前规划构建了腹腔镜超声引导肝癌射频消融治疗的规范化路径,通过规范化路径行肝癌LRFA治疗能够缩短外科医生学习曲线。第三部分:1. miR-130a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要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P=0,001),miR-130a在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P=0,000)。2. 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细胞相比,通过miR-130a inhibitor降低miR-130a水平的高转移性肝癌细胞系(MHCC97-H、HCCLM3)的侵袭和转移的能力明显降低(P值分别为0.0004、0.0001、0.0002、0.0005)。3.Western Blotting显示下调miR-130a水平的MHCC97-H、HCCLM3两种肝癌细胞中MMP-9和MMP-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下降,Western Blotting条带灰度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3、0.004、0.000、0.006)。本研究证实miR-130a可以通过一定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促进肝癌细胞EMT的过程。结论:1.由于LUS具有紧贴肝脏肿瘤表面扫描、分辨率较高的特点,以及腹腔镜下能够直视操作治疗过程、处理突发状况的优势,LRFA作为肝癌经皮超声引导消融的有益补充,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体现了精准、微创的治疗理念及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一些无法切除的小肝癌,肿瘤毗邻肝内较大管道系统或肝脏周围脏器,尤其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患者,LRFA既是很好的手术治疗方案,也是肝移植等待期的桥接方案。但LRFA的广泛开展仍需要较高的腹腔镜肝脏外科技巧和腹腔镜超声技术。2.基于患者真实影像信息的肝脏重建模型是肝脏外科手术规划中有力的工具,其可在术前模拟患者肿瘤位置和重要管道结构、规划介入治疗方案,从而缩短肝癌LRFA术中进针时间、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对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减少平均住院日、明显延长无瘤生存时间,是对LRFA技术的重要补充。3. miR-130a通过一定的信号通路和分子机制促进了肝癌细胞EMT的过程,从而造成肝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增加。miR-130a的靶基因以及相应的信号通路仍值得进一步研究,miR-130a有可能成为肝癌分子治疗的靶向之一。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孟超;;肝癌外科治疗的近期进展[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06年02期

2 张志敏;;肝癌会遗传吗?[J];肝博士;2006年03期

3 徐连根;周晶;雷伟;沈志祥;;瘦素及其受体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6年05期

4 魏丽珍;李胜棉;张楠;温登瑰;周烨;王士杰;;688例肝癌患者发病特点及诊疗状况分析[J];肝脏;2010年02期

5 ;我国科研人员发现促进肝癌生长和转移的相关基因[J];临床荟萃;2010年10期

6 吴生;;盘点诱发肝癌的7大元凶[J];肝博士;2012年01期

7 邓庆华;一家四例肝癌报道[J];中国厂矿医学;1995年06期

8 王定珠;;觥筹交错 过度疲劳 肝癌乘机而入[J];健康博览;2005年11期

9 笑山,吴蓉蓉;喝咖啡可以减少肝癌发生率[J];健康之路;2005年04期

10 ;远离肝癌 预防在先[J];农民文摘;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俞顺章;穆丽娜;;饮水中藻类毒素与肝癌关系和控制的研究(摘要)[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2 杨秉辉;;肝癌预防的新话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肝癌[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丁光伟;杨玉秀;徐秋霞;徐存拴;;肝癌多基因表达异常初步研究[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4 吴孟超;;肝癌外科治疗的近期进展[A];第三届全国重型肝病及人工肝血液净化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刘耕陶;孙华北;方亚南;;肝癌发生的化学预防[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阮秀花;田葱;张效本;张喜梅;;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7 阮秀花;田葱;张效本;张喜梅;;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流行病学分析[A];第五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暨中华肝脏病杂志成立十周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8 吕岩;韩学锋;;肝癌患者需求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暨《医疗设备信息》创刊20周年庆祝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华;魏怀玲;刘耕陶;;双环醇对化学毒物促发肝癌的防治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谢静媛;戴炜;涂爱民;赵文高;符花;胡应龙;;深圳地区53例肝癌发生的相关因素探讨[A];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湖北宜昌 胡献国;吸烟与肝癌[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2 四川成都 孙清廉;远离肝癌 谨防四大危险因素[N];上海中医药报;2013年

3 特约撰稿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肝胆外科主任 孙文兵;警惕肝癌的过度治疗[N];医药导报;2007年

4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孙理;三招不得肝癌[N];健康时报;2008年

5 叶建平;专家提醒肝癌患者保护生命 重在“三早”防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通讯员 韦夏 本报记者 邓宏鹰 钟少鸿;不良饮食习惯易诱发肝癌[N];中国食品报;2009年

7 记者 顾泳;我国肝癌患者占全球55%[N];解放日报;2010年

8 解放军302医院 刘士敬;四成肝癌酒精泡出来的[N];健康时报;2010年

9 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我科学家揭示肝癌发生早期分子机制[N];光明日报;2012年

10 记者 胡德荣;肝癌发生早期阶段分子机制被揭示[N];健康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放;TOPK蛋白和肝癌发生以及相关调控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怡安;中枢神经特异性RNA结合蛋白NOVA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促进肿瘤发展的潜在分子机制探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殷杰;E3泛素连接酶Prp19对肝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周宇红;分化抑制因子ID1在调控化疗诱导的肝癌细胞“干性”改变中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王盛;FOXA1基因变异和调控异常促,

本文编号:15498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5498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6c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