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二甲双胍对结直肠肿瘤预防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9 07:24

  本文选题:异常隐窝病灶 切入点:结直肠息肉 出处:《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背景:结直肠癌发病率逐年增长;而异常隐窝病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及腺瘤样息肉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对ACF及腺瘤的化学预防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COX-2抑制剂方面,而较多的回顾性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对结直肠癌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本文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对二甲双胍预防ACF及腺瘤样息肉进行前瞻性的对照研究。第一部分二甲双胍对小鼠结直肠异常隐窝病灶的预防作用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诱导的小鼠结直肠异常隐窝病灶(ACF)的预防作用,并与塞来昔布进行比较。方法:60只6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塞来昔布组3组,适应1周后分别予腹腔注射AOM(10mg/kg),每周1次,连续2周;同时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塞来昔布组小鼠分别予生理盐水(0.5ml/只)、二甲双胍250mg/kg/d、塞来昔布20mg/kg/d灌胃处理。每周监测小鼠体重变化。6周后处死小鼠并分离结直肠组织,美蓝染色后计数每只小鼠结直肠ACF和畸变隐窝(aberrant crypt,AC)的个数。应用PCNA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法检测病变组织的增殖及凋亡的情况;另外,检测小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以评估小鼠胰岛素抵抗的状态。结果:3组小鼠体重随周龄增加均呈现增长趋势,药物干预后3组小鼠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小鼠结直肠ACF及AC数量分别为9.25±0.78、27.45±2.56;二甲双胍组小鼠ACF及AC数量分别为3.75±0.46、8.54±0.68;塞来昔布组小鼠ACF及AC数量分别为5.46±0.78、14.23±1.52。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塞来昔布组小鼠ACF及AC均显著减少(P0.05);而二甲双胍组又显著少于塞来昔布组(P0.05)。二甲双胍组和塞来昔布组的增殖指数(PI)分别为26.20±1.38和36.40±2.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5.20±2.15(P0.05),且二甲双胍组低于塞来昔布组(P0.05);二甲双胍组和塞来昔布组的凋亡指数(AI)为7.80±1.14和7.20±1.25,明显高于对照组5.30±1.45(P0.05);另外,二甲双胍组、塞来昔布组、对照组的小鼠空腹血糖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塞来昔布可明显抑制acf形成;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及促进细胞凋亡有关;而且,二甲双胍的作用优于塞来昔布。第二部分二甲双胍对小鼠结直肠息肉的预防作用目的:评价二甲双胍对氧化偶氮甲烷(aom)诱导的小鼠结直肠息肉的预防作用,并与塞来昔布进行比较。方法:75只6周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二甲双胍组、塞来昔布组3组,适应1周后分别予腹腔注射aom(10mg/kg),每周1次,连续6周;同时对照组予生理盐水(0.5ml/只)灌胃处理;二甲双胍组、塞来昔布组分别予二甲双胍250mg/kg/d、塞来昔布20mg/kg/d灌胃处理。30周后取出小鼠结直肠记录小鼠结直肠有无息肉发生及发生数目、大小,通过pcna免疫组化染色及tunel染色检测息肉组织的增殖及凋亡的情况;另外,检测小鼠胰岛素的抵抗状态以评估二甲双胍的间接作用。结果:二甲双胍组小鼠息肉数量为1.82±0.86个,塞来昔布组小鼠息肉数量为3.00±0.93个,均较对照组的4.43±1.02个少(p0.05);而二甲双胍组息肉大小为1.72±0.53mm,塞来昔布组息肉大小为2.08±0.84mm,也均比对照组的2.48±0.76mm小(p0.05);相较于塞来昔布组,二甲双胍组可更加显著地减少aom诱导的息肉的数量(p0.05),但两组间息肉大小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增殖指数(pi)为68.35±5.23,高于二甲双胍组和塞来昔布组的36.89±3.76和45.78±5.12(p0.05),且二甲双胍组显著低于塞来昔布组(p0.05);对照组凋亡指数(ai)为3.75±1.17,低于二甲双胍组和塞来昔布组组的6.45±1.35和5.95±1.43(p0.05);另外,经二甲双胍、塞来昔布治疗后的小鼠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对照组相比未出现明显的改变(p0.05)。结论:二甲双胍、塞来昔布均对aom诱导的小鼠结直肠息肉具有预防作用,且二甲双胍的预防作用更显著,预防效果更稳定。第三部分二甲双胍对于非糖尿病患者异常隐窝病灶抑制作用的研究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异常隐窝病灶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并与塞来昔布进行比较。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检查的105例非糖尿病的异常隐窝病灶患者随机平均分成三组,二甲双胍组口服二甲双胍500mg bid,塞来昔布组口服塞来昔布200mg bid,对照组不服用二甲双胍及塞来昔布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在肠镜下检测各组直肠异常隐窝病灶的个数,并予检测正常直肠粘膜的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monnophophate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向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的RNA表达水平及应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免疫组化检测其增殖情况;另外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的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中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结果:二甲双胍组、塞来昔布组的ACF分别从治疗前7.43±5.31、7.94±5.85减少至4.72±4.09、5.46±4.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的ACF个数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相对于塞来昔布组,二甲双胍组对于ACF的抑制作用更明显(P0.05)。对照组的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PI)在治疗前后均无明显改变,而二甲双胍组、塞来昔布组的增殖指数在治疗后均有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相对于对照组、塞来昔布组,能够提高AMPK的RNA表达水平,降低mTOR的RNA表达水平(P0.05)。另外,三组在体重、BMI、血中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甲双胍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的直肠异常隐窝病灶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MPK-mTOR信号通路有关,且二甲双胍的作用明显优于塞来昔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张晶;海尔尼沙;;二胛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疗效观察[J];兵团医学;2008年01期

2 成杰;蔡明江;贾永莉;尹照华;;二甲双胍的应用现状调查[J];实用糖尿病杂志;2005年06期

3 潘明政;;二甲双胍伤肾吗[J];医药与保健;2008年11期

4 衡先培;;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06年02期

5 H.Mehnert,邵丙扬;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J];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1999年02期

6 王煜;;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疗效评析[J];药品评价;2012年10期

7 伍晓玲,梁常禧,罗碧云;诺和灵与甲双胍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22例效果观察及护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8 陈凌;二甲双胍的临床应用体会[J];山东医药;1994年06期

9 赵红玲;张雪坤;;二甲双胍的降糖外作用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16期

10 ;古老的药物 崭新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侯沃霖;张丹丹;刘芳;陆蔚;殷峻;李鸣;卢逢娣;包玉倩;贾伟平;;二甲双胍可降低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2 朱云云;冯怡;沈岚;王彬;阮克峰;从文娟;;二甲双胍预防2型糖尿病的尿液代谢组学研究[A];2012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二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2年

3 安慧杰;魏蕊;杨进;王广;洪天配;;二甲双胍促进血管内皮一氧化氮合酶复偶联的作用及其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4 杜云波;赵英萍;;二甲双胍致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12例的临床分析[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大会暨中华呼吸病学会呼吸生理和重症监护学组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力;李显筑;王梅;;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及其机理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6 张丹丹;刘芳;唐峻岭;郑泰山;陆慧娟;谢君;卢逢娣;包玉倩;贾伟平;;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水平的性别差异及二甲双胍对其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吴加华;周嘉强;;二甲双胍对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A];2013年(第三届)中国药物毒理学年会暨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论坛论文摘要[C];2013年

8 吴加华;周嘉强;;二甲双胍对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A];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13年6月第27卷第3期)[C];2013年

9 王述进;;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A];全国首届代谢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专题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安慧杰;刘金波;柯静;王广;洪天配;;二甲双胍逆转波动性高糖诱导的内皮细胞功能失调的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秦家珍;服二甲双胍监测肾功能[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2 健康时报实习记者 井超;缓释降糖药别掰开吃[N];健康时报;2009年

3 钱荣立;二甲双胍不是减肥药[N];健康报;2003年

4 王欣;二甲双胍的临床新用[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6年

5 彦珉;二甲双胍的“后现代生活”[N];医药经济报;2008年

6 徐述湘;50年应用 二甲双胍成为降糖经典药物[N];中国医药报;2008年

7 章潮忠 袁克俭;“老当益壮”的二甲双胍[N];健康报;2006年

8 韩咏霞;五种情况慎用二甲双胍[N];医药经济报;2008年

9 裘影萍;特殊人群慎服二甲双胍[N];医药经济报;2009年

10 健康时报记者 戴志悦;服二甲双胍别喝酸奶[N];健康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姚新明;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肾脏疾病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2 许国顺;二甲双胍对造血免疫系统辐射损伤防护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汪莉;二甲双胍对奥氮平致精神分裂症体重增加者肝脏脂肪含量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4 刘瑛;二甲双胍通过mTOR信号通路对Hacat角质形成细胞增殖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5年

5 赵彬;二甲双胍调节脑胶质瘤周围脑水肿的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韦德华;p53、线粒体基因多态性与二甲双胍辅助卵巢癌化疗增敏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7 李薇薇;二甲双胍通过降低miR-34a抵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8 李达周;二甲双胍对结直肠肿瘤预防作用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6年

9 张艳飞;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合并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其机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10 张涛;二甲双胍对膀胱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斌斌;二甲双胍、塞来昔布对小鼠结直肠肿瘤预防作用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王槐文;二甲双胍联合放疗诱导结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3 刘佳;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的骨保护作用与内质网应激的关系[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4 王静璐;二甲双胍通过调节EGFR信号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5 史明星;二甲双胍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脂联素表达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5年

6 彭铮;二甲双胍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抑制ERCC1基因逆转卵巢癌细胞的顺铂耐药性[D];郑州大学;2015年

7 王涛;二甲双胍对人食管癌细胞系KYSE450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D];郑州大学;2015年

8 马彦荣;基于Octs和Mate1分别探究阿替洛尔和美托洛尔对大鼠二甲双胍药动学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9 孟祥丽;二甲双胍增加食管鳞癌对顺铂化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D];新乡医学院;2015年

10 丁跃;二甲双胍对人网膜脂肪细胞中v-SNAREs家族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5875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5875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0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