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性B细胞在胃癌免疫调控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胃癌(gastric 切入点:cancer 出处:《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目的免疫调节在胃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研究发现一群具有调节作用的B淋巴亚群——称为调节性B淋巴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Breg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研究结果,但是Breg在胃癌中的作用并不清楚。本研究以原发性胃癌(gastric cancer,GC)为研究对象,检测调节性B淋巴细胞(Breg)在胃癌中的百分比变化,探讨其在胃癌中的表面标志特性,研究Breg细胞在胃癌中可能的作用及相关机制,为调节性B淋巴细胞在胃癌及人类肿瘤甚至其在其他疾病中的研究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的方法测定40例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HC)和107例原发性胃癌患者(gastric cancer,GC)外周血中CD19~+B淋巴的百分比的状况,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B淋巴百分比与其肿瘤TNM分期的关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不同TNM分期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局部CD19~+B淋巴细胞的分布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检测和分析胃癌患者正常组织、癌旁组织及肿瘤组织中CD19~+B淋巴细胞(CD45~+CD19~+)在淋巴细胞中的百分比。(2)ELISA方法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PBMC及癌旁组织及肿瘤组织B淋巴细胞中CD19~+IL-10~+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3)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表面标志CD5、CD1d、CD24、CD38、Ig M、CD25、CD10、CD21、CD20各指标在IL-10~+B淋巴细胞和IL-10-B淋巴细胞表面平均荧光强度(MFI)表达的不同,确定Breg细胞合适的表面标志为CD19~+CD24~(hi) CD38~(hi)。(4)流式细胞术分析胃癌患者外周血PBMC及肿瘤组织淋巴细胞中CD19~+CD24~(hi) CD38~(hi)在CD19~+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变化,分析Breg细胞百分比与肿瘤TNM分期的可能关系。(5)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胃癌患者体内中CD3~+T淋巴细胞、CD3~+CD4~+Th淋巴细胞、CD3~+CD8~+Tc淋巴细胞、CD3-CD19~+B淋巴细胞、CD3-(CD16~+56)~+NK淋巴细胞、CD3~+(CD16~+56)~+NK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详细分析胃癌患者中各功能细胞亚群如CD4~+IFN-γ~+Th1细胞、CD4~+IL-4~+Th2细胞和CD4~+Fox P3~+Treg细胞的百分比变化。(6)进一步分析胃癌患者中CD19~+CD24~(hi) CD38~(hi) Breg细胞与各细胞亚群的相关关系。(7)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CFSE染色、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检测等方法研究CD19~+CD24~(hi) CD38~(hi) Breg细胞对CD3~+T淋巴细胞、CD3~+CD4~+Th淋巴细胞、CD3~+CD8~+Tc淋巴细胞亚群增殖的影响,检测Breg细胞对Th淋巴细胞、Tc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检测Breg细胞对Treg细胞转化生成的影响。(8)通过功能抗体中和阻断实验评估IL-10及TGF-β在Treg细胞转化过程中是否起到作用。研究中统计分析采用Graph Pad Prism 5.0软件分析。结果(1)40例健康对照和107例胃癌患者外周血标本中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无明显差异(14.03%±4.39%vs 15.06%±7.47%,P0.05)。(2)胃癌患者不同TNM分期(Ⅰ期18例、Ⅱ期40例、Ⅲ期46例和Ⅳ期3例),分析其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百分比与TNM分期的关系,发现不同TNM分期其外周血中B淋巴细胞百分比不同,Ⅰ期Ⅱ期Ⅲ期,但Ⅳ期例外:TNM III期胃癌患者外周血CD19~+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TNM I期患者(P0.001),而且低于TNM II期患者(P0.05),而TNM IV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高于TNM III期患者,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都检测到大量B淋巴细胞在肿瘤组织局部的聚集。(4)ELISA检测发现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流式细胞术的检测发现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19~+IL-10~+B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采用流式细胞术的检测方法,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PBMC及癌旁组织、肿瘤组织B淋巴细胞中CD19~+IL-10~+B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发现胃癌患者肿瘤组织中CD19~+IL-10~+B细胞百分比高于癌旁组织(P0.05),显著高于外周血PBMC(P0.01)。(5)多色流式细胞术分析IL-10~+B淋巴细胞表面的特征发现,IL-10~+B淋巴细胞上CD5、CD38、CD24和CD25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IL-10-B淋巴细胞(P0.001),IL-10~+B淋巴细胞上CD1d、Ig M和CD10的荧光强度高于IL-10-B淋巴细胞(P0.01),IL-10~+B淋巴细胞上CD21的荧光强度高于IL-10-B淋巴细胞(P0.05),而CD20的表达在IL-10~+B淋巴细胞和IL-10-B淋巴细胞两群细胞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分析发现CD19~+CD24~(hi) CD38~(hi) B细胞分泌大量IL-10,以此表面标记作为胃癌中Breg细胞的表面特征,用于后续的功能研究。(6)统计分析发现,胃癌患者组外周血中CD19~+CD24~(hi) CD38~(hi) Breg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将胃癌早期(即TNM I期和TNM II期)与胃癌晚期(即TNM III期和TNM IV期)比较分析,统计分析发现CD19~+CD24~(hi) CD38~(hi) Breg细胞百分比随着TNM分期的增加而有增高的趋势,但两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7)流式细胞术分析胃癌患者中各功能细胞亚群如CD4~+IFN-γ~+Th1细胞、CD4~+IL-4~+Th2细胞和CD4~+Fox P3~+Treg细胞的表达,发现胃癌患者外周血CD4~+IFN-γ~+Th1细胞的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Th2细胞的百分比在健康对照组和胃癌患者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发现胃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百分比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8)进一步分析胃癌患者中CD19~+CD24~(hi) CD38~(hi) Breg细胞与各细胞亚群的相关关系。统计分析发现,Breg细胞与CD3~+T淋巴细胞(R=0.3917,P0.05)、CD3~+CD8~+Tc淋巴细胞(R=0.5100,P0.01)具有直线相关性,而且Breg细胞与CD4~+Fox P3~+Treg细胞具有较好的直线相关性(R=0.4252,P0.01)。(9)研究CD19~+CD24~(hi) CD38~(hi) Breg细胞功能发现,Breg细胞对CD3~+T细胞、Th细胞、Tc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CD4~+Th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和TNF-a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10)进一步研究发现CD19~+CD24~(hi) CD38~(hi) Breg细胞可以诱导CD4~+CD25-效应性T细胞表达Fox P3水平显著增高(P0.01)。而且研究发现,胃癌患者体内的CD19~+CD24~(hi) CD38~(hi) Breg细胞可以诱导CD4~+CD25-效应性T细胞表达Fox P3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不仅Real-Time PCR在m RNA水平上证实,流式细胞术也检测到CD19~+CD24~(hi) CD38~(hi) Breg细胞除了可以分泌大量IL-10以外,也可以分泌大量TGF-β。通过中和实验证实,在CD19~+CD24~(hi) CD38~(hi) Breg细胞诱导CD4~+CD25-效应性T细胞表达Fox P3的过程中,此功能的发挥不是依赖IL-10,而是依赖TGF-β。结论胃癌外周血中CD19~+CD24~(hi)CD38~(hi) Breg细胞百分比的增高,而且随着TNM分期增加存在着增高的趋势,提示Breg细胞可能与肿瘤的发展相关。CD19~+CD24~(hi) CD38~(hi) Breg可以抑制Th细胞因子的分泌,而且同时以TGF-β依赖的途径诱导Treg细胞的增多,Breg细胞可能打破了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参与了胃癌的免疫逃逸,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考虑到Breg细胞在肿瘤中可能发挥的抑制肿瘤的效应,特异性去除减少或降低胃癌患者体内的Breg细胞的水平,或许可以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提高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龙文;;胃癌术后复发19例临床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年02期
2 吕承福;一例胃癌晚期患者因意外伤害而痊愈的启示[J];针灸临床杂志;1996年04期
3 王瑷萍,田卫卫;胃癌并心包转移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年13期
4 王健,邹义壮,唐丽丽,李杰,张东,金山,刘娟;胃癌患者的生存期与个性特征、应付方式及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年03期
5 王博文,杨波,赵淑琴;青年胃癌33例临床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02年10期
6 刘步珍,张海芳;以胃外表现为首发症状的胃癌26例误诊分析[J];山东医药;2003年18期
7 任刚,蔡嵘,陈强,许幼如,程普选,陈惠芳;女性胃癌[J];上海医学;2003年03期
8 王盛根,王寿九,吴楠,潘桂红,焦霞;母子同时患胃癌报告[J];临床肿瘤学杂志;2004年01期
9 徐开,陈连珠;1例胃癌晚期术后使用苦草治疗[J];现代医药卫生;2004年24期
10 唐建荣;;胃癌患者192例首诊漏误诊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恩宁;;胃癌[A];山东省第四届“CSCO——山东”首届肿瘤化疗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徐智民;周丹;张万岱;何燕萍;智发朝;朱建新;王莉慧;肖冰;潘德寿;宋姗;赵永玲;;幽门螺杆菌感染及其免疫型与胃癌的关系研究[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3 魏品康;;胃癌非手术疗法治疗研究与策略[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郭新海;毛芙敏;吴旭辉;许敬;凌志强;李继承;;舟山海岛地区胃癌D17S396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胃癌的淋巴转移[A];2009年浙江省肿瘤学术年会暨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天津市肿瘤医院 梁寒;五类人警惕胃癌[N];大众卫生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项煜虹;胃癌正袭向习惯不良的年轻人群[N];大众科技报;2008年
3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胃部肿瘤科教授 梁寒 整理 李运红 胡颜;胃癌盯上中坚力量[N];健康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学美;警惕胃癌[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5 ;胃癌晚期能活多久[N];大众卫生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朱勤;三代教授破解“庄河之谜”[N];辽宁日报;2006年
7 ;胃癌:隐蔽的杀手[N];医药经济报;2005年
8 健康时报记者 刘永晓 特约记者 施敏;胃癌新晋青年杀手[N];健康时报;2011年
9 赵迎 任勇;胃癌袭向年轻人[N];天津日报;2006年
10 北京天坛医院外科主任 宋茂民;预防胃癌牢记九点[N];大众卫生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云植;NQO1及其抑制剂在胃癌预后评估及靶向治疗中的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2 宋宗昌;PRR11在胃癌细胞增殖与体内生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石s,
本文编号:1632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632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