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GC3基因低表达对NP69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鼻咽癌 切入点:STGC3 出处:《南华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本研究运用sh RNA技术,敲低永生化人鼻咽黏膜上皮NP69细胞中STGC3基因的表达,构建STGC3稳定低表达NP69细胞,分析STGC3基因表达降低对其生长、增殖、侵袭、迁移及裸鼠成瘤能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STGC3基因低表达对NP69细胞蛋白质表达谱的影响,筛选与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分子,实验验证与分析差异表达蛋白质分子的功能,明确STGC3基因在鼻咽黏膜上皮细胞恶性转化过程可能发挥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为全面揭示STGC3基因的功能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根据碱基序列设计靶向干扰STGC3基因的sh RNA,构建真核表达干扰载体,应用脂质体2000将重组质粒及对照质粒分别转染NP69细胞,经不同浓度G418筛选,建立STGC3稳定低表达的NP69细胞系,运用MTT法、流式细胞术及细胞集落形成实验,分析观察其生长、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变化;同时分别采用Transwell小室及裸鼠成瘤实验,分析探究其迁移、侵袭能力及裸鼠成瘤能力的变化;再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鉴定其差异表达蛋白质分子,分析其生物学功能;并运用IPA(Ingenuity Pathways Analysis)分析差异蛋白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随后运用RT-PCR、Western-Blotting验证部分差异蛋白质分子的表达,并检测其在鼻咽癌细胞及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干预差异表达蛋白质分子的功能,研究其对STGC3基因低表达NP69细胞系及鼻咽癌细胞生长、增殖、侵袭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同时检测其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质分子的表达。[结果]经菌落PCR、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确定成功构建了STGC3真核表达干扰载体并命名为p RNAi-U6.1/sh RNA/STGC3。将其与对照质粒p RNAi-U6.1/scramble分别转染NP69细胞并经400μg/ml G418筛选后,荧光显微镜下能见到转染细胞内的绿色荧光,RT-PCR检测结果显示,p RNAi-U6.1/sh RNA/STGC3干扰载体转染NP69细胞后,STGC3 m RN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表明该干扰载体能成功敲低NP69细胞中STGC3基因的表达,稳定低表达STGC3的NP69细胞(p RNAi-U6.1/sh RNA/STGC3/NP69细胞)建立成功。细胞生长曲线及细胞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从第4天开始,p RNAi-U6.1/sh RNA/STGC3/NP69细胞生长增殖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其所形成的细胞集落数目明显多于对照组,集落体积也大于对照组(p0.05),表明STGC3基因低表达后能促进NP69细胞生长增殖,增强其克隆形成能力。FCM分析结果表明,p RNAi-U6.1/sh RNA/STGC3/NP69细胞处于(G2+S)期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STGC3基因低表达后能影响细胞周期进程,提高细胞增殖速度及克隆形成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未包被Matrigel时,p RNAi-U6.1/sh RNA/STGC3/NP69细胞其迁移细胞数(320.42±28.54)明显多于p RNAi-U6.1/scramble/NP69细胞(206.26±15.40)及未转染的NP69细胞(180.72±16.03);包被Matrigel时,p RNAi-U6.1/sh RNA/STGC3/NP69细胞其迁移细胞数(116.33±3.55)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分别为(43.00±2.00)、(40.67±2.5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STGC3基因低表达后能增强NP69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将p RNAi-U6.1/sh RNA/STGC3/NP69细胞及对照组细胞分别接种于裸鼠皮下,经8周饲养并观察,但均未见肿瘤的形成。i TRAQ同位素标记及质谱技术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 RNAi-U6.1/sh RNA/STGC3/NP69细胞中蛋白质表达谱发生改变,共鉴定出表达差异明显的蛋白质分子83种,其中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有45种,包括m TOR、TPM2、Cofilin-1、ANXA3、Musashi-2、Kindlin-2等;表达下调的蛋白质有38种,包括Beclin-1、TSC-22、AMOTL2等,这些差异蛋白主要参与调控细胞生长增殖、蛋白质合成、物质代谢、细胞骨架、信号传导及自噬等细胞生命活动过程。IPA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软件表明,这些差异表达蛋白之间形成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影响p RNAi-U6.1/sh RNA/STGC3/NP69细胞的功能。经过RT-PCR、Western-Blotting及免疫组化等检测发现,与对照组比较,p RNAi-U6.1/sh RNA/STGC3/NP69细胞中m TOR表达增强、Beclin-1表达降低,证实了蛋白质组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性;同时检测发现在CNE1、CNE2鼻咽癌细胞及鼻咽癌组织中也存在m TOR表达增强、Beclin-1表达降低,且鼻咽癌组织中m TOR蛋白的表达与Beclin-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临床Ⅲ、Ⅳ期患者及有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组织中m TOR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高于临床Ⅱ期患者及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应用不同浓度(0、1、2、4、8μmol/L)的雷帕霉素处理p RNAi-U6.1/sh RNA/STGC3/NP69、CNE1、CNE2细胞后,雷帕霉素能显著抑制p RNAi-U6.1/sh RNA/STGC3/NP69、CNE2细胞的生长增殖,且变化呈浓度依赖性,而不同浓度雷帕霉素作用不同时间后均对CNE1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同一浓度雷帕霉素处理24h后,对p RNAi-U6.1/sh RNA/STGC3/NP69、CNE2细胞的抑制率低于处理48h和72h的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处理48h和72h的抑制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μmol/L雷帕霉素处理48h后,p RNAi-U6.1/sh RNA/STGC3/NP69、CNE2细胞迁移、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雷帕霉素对CNE1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无明显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雷帕霉素处理48h后,p RNAi-U6.1/sh RNA/STGC3/NP69细胞、CNE2细胞中P-p70S6K和cyclin D1的表达降低,但m TOR、p70S6K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而8μmol/L雷帕霉素处理48h后,CNE1细胞中m TOR、p70S6K、P-p70S6K和cyclin D1的表达较处理前均无明显变化;这些结果表明雷帕霉素能抑制p RNAi-U6.1/sh RNA/STGC3/NP69和CNE2细胞生长增殖及迁移、侵袭能力,可能与抑制其P-p70S6K和cyclin D1的表达有关。[结论]1)STGC3表达降低可导致NP69细胞呈现出部分恶性表型,同时伴随m TOR、Beclin-1等83种蛋白质表达发生改变。2)STGC3低表达导致NP69细胞呈现部分恶性特征,其机制可能与m TOR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9.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勤;;细胞分化再活化治疗肿瘤[J];国外医学情报;1991年01期
2 David Tenenbaum,饶新华;细胞之源[J];世界科学;2000年11期
3 闫贵新;干细胞研究的重大进展[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0年11期
4 赵志力;付小兵;;正常与异常的细胞分化[J];感染.炎症.修复;2001年03期
5 赵志力;付小兵;;修复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与鉴别[J];感染.炎症.修复;2001年04期
6 赵志力;修复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与鉴别[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年02期
7 赵志力;付小兵;;不同发育阶段细胞的分化与调控机制[J];感染.炎症.修复;2002年01期
8 戴新贵;姚咏明;艾宇航;;辅助性T细胞17的研究进展[J];生理科学进展;2008年04期
9 ;细胞分化:一个两阶段的过程[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2009年02期
10 黄绍勤;曹惠珍;;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J];广医通讯;198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志彦;;《细胞分化》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安排1课时)[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2 尹青;张雷;李莉;谢丹丹;龚淼;;体外心肌样环境对P19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的诱导作用[A];中国解剖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2年
3 丁建东;;图案化表面与干细胞分化[A];2013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大会邀请报告[C];2013年
4 陈思;黄欣;陈少华;杨力建;郑海涛;李扬秋;;BCL11B基因在T细胞分化和增殖中调节作用的研究[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10年
5 江键;崔黎丽;宋诚荣;王小平;宋茂海;;负极性驻极体诱导3T3细胞表面电荷和游离钙浓度的变化[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6 梁冀;于会梅;傅继东;郭昂;杨黄恬;;内质网钙离子释放受体对干细胞分化的调控[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肿瘤和免疫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罗家江;;TH17细胞的研究进展[A];全国中西医结合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项盈;金洁;沈丹;郑强;谢纯刚;贾冰冰;黄国平;王金福;;复苏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向多系细胞分化的诱导[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汪洋;朱椰凡;余华军;符竣惠;徐启纲;曾其强;吴建波;张启瑜;;三种全肝脏去细胞化流程对细胞外基质的影响及细胞组分残留量的研究[A];2013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常平安;陈瑞;李薇;伍一军;;神经病靶标酯酶的增强表达抑制哺乳动物细胞的增殖[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抗诱变剂和抗癌剂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全国学术会议、中国毒理学会生化与分子毒理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交流会、贵州省环境诱变剂学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荣祥;人类生命细胞 再生物质的发现与研究[N];健康报;2007年
2 张佳星;干细胞分化路径存在差异性[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史军;剥开黏合的细胞之书[N];健康报;2012年
4 常丽君;美生物学家打造出“细胞黑客”[N];科技日报;2010年
5 张佳星;分化之路 殊途同归[N];科技日报;2008年
6 记者 施嘉奇 通讯员 王姿英;探索中药对干细胞分化的作用[N];文汇报;2009年
7 记者陈超;日开发细胞间隔离培养技术[N];科技日报;2003年
8 陈超;科学家发现引发细胞分化的分子通道[N];科技日报;2010年
9 记者 白毅;我国科学家用iPS细胞首获克隆猪[N];中国医药报;2013年
10 记者 钱铮;日本用人类iPS细胞首次制成血小板[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绍灿;IL-27、Th1及Th17细胞在MS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常凯凯;子宫内膜异位灶微环境IL-10~+Th17细胞的形成及作用机制[D];复旦大学;2014年
3 高华嵩;细胞重编程技术和移植治疗视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4 李艳明;Hsa-miR-200a调控红细胞分化的功能及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2015年
5 张林;C-反应蛋白通过对T细胞分化的直接调控参与后天免疫应答[D];兰州大学;2015年
6 蒋云秋;树突状细胞Notch信号在1,,25-二羟维生素D3调节Th17分化中的作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史莉瑾;急性脑出血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与脑相关抗原的特征及其相关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8 陈博;可注射细胞微球明胶复合物联合血小板裂解液在牙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9 章丽雅;血红素加氧酶-1调抑Th17细胞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10 曹际森;miR-146a调控Treg细胞抑制小鼠心脏移植免疫排斥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佳敏;芪蓝制剂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的抗增殖和促凋亡作用的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张卓亚;间充质干细胞对B6.MRL-Fas~(lpr)小鼠滤泡辅助T细胞的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3 周明;As_2O_3联合γ分泌酶抑制剂影响肝癌HepG_2细胞耐药性的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年
4 刘冰慧;凋亡细胞对巨噬细胞IL-12家族细胞因子调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韩青青;Th22细胞及其效应因子IL-22与类风湿关节炎及合并间质性肺病相关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张腾飞;吉西他滨与AMD3100联合应用于胆管癌RBE细胞株对CXCR4/CXCL12轴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王們X ;EAAL细胞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体内外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李超楠;两种典型OPFRs对PC12细胞的神经毒性及其机制探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5年
9 杨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1型受体经cAMP/PKA信号通路对U87MG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10 李广康;RNAi沉默Rap2B基因对恶性转化BEAS-2B细胞的作用[D];郑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96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169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