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乳腺癌是全世界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率虽然低于全球水平,但发病率逐年迅猛增长,位列我国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第二位。PI3K-AKT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在癌症中被发现超过20年。PI3K-AKT信号通路对于细胞周期、增殖、生长、生存、蛋白质合成和葡萄糖代谢至关重要。AKT位于PI3K的下游,p-AKT为AKT的活化形式。当AKT活化后,可以磷酸化其下游的许多底物,包括:m TOR、GSK-3、p21WAF1和p27Kip1、Fox O转录因子、Bcl-2、MDM2等,从而发挥其促进细胞增殖、生长和抗凋亡的作用。通过对医学数据库的检索发现:PI3K-AKT信号通路在广泛肿瘤谱中发生变异,但在临床病理学角度(整体水平)对AKT及p-AK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存在一定的争议。大多研究认为:AKT、p-AK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具有相关性。然而,鲜有关于AKT、p-AKT与乳腺癌预后相关的报道。此外,马力教授等[1]通过对转染了细胞增殖抑制基因(Mfn2)的乳腺癌细胞MCF-7研究,发现Mfn2通过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检索相关文献资料未见关于乳腺癌组织中Mfn2与AKT、p-AKT表达水平是否相关的报道。本研究通过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 TM一步法,检测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及乳腺原发性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AKT、p-AKT的表达情况。探讨AKT、p-AKT的表达情况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并探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fn2与AKT、p-AKT的表达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性,进一步揭示Mfn2基因及PI3K-AKT信号通路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从整体水平初步印证我们的前期工作。方法:1随机连续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乳腺中心2008年接受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石蜡包埋组织126例(均有完整随访和临床病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证实的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组织10例作为对照组。于我院病理科采用免疫组化Max Vision TM一步法检测所有患者病理组织的AKT、p-AKT、Mfn2表达情况,并按照病理学标准复诊原有病理切片。2将AKT、p-AK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术后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后TNM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存在脉管瘤栓、分子分型、ER、PR、HER2、Ki-67的表达情况以及DFS、OS等随访结果相结合探讨AKT、p-AKT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3观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Mfn2与AKT、p-AKT的表达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性。4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KT、p-AKT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特征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及Spearman相关性检验。AKT、p-AKT表达情况与预后关系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1在126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标本中,p-AKT阴性者共54例(54/126,42.9%),p-AKT阳性者共72例(72/126,57.1%)。AKT阴性者共26例(26/126,20.6%),AKT阳性者共100例(100/126,79.4%)。在10例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组织标本中,p-AKT阴性者共9例(9/10,90%),p-AKT阳性者共1例(1/10,10%)。AKT阴性者共5例(5/10,50%),AKT阳性者共5例(5/10,50%)。p-AK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组织标本(57.1%vs 10%),χ2=6.493,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KT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虽高于正常乳腺导管上皮组织标本(79.4%vs 50%),χ2=3.024,P=0.08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根据术后病理标本的肿瘤大小,将126例患者分为:≤2cm组,共54例(54/126,42.9%);2cm且≤5cm组,共62例(62/126,49.2%);5cm组,共10例(10/126,7.9%)。三组的p-AKT阳性率分别为44.4%,62.9%,90.0%。进行卡方检验,结果示χ2=8.804,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254,P=0.004。提示原发肿瘤直径与p-AKT的表达呈正相关。3根据术后石蜡标本淋巴结转移个数,将126例患者分为:N0(无淋巴结转移)组,共57例(57/126,45.2%);N1(淋巴结转移1~3枚)组,共26例(26/126,20.6%);N2(淋巴结转移4~9枚)组,共25例(25/126,19.9%);N3(淋巴结转移≥10枚)组,共18例(18/126,14.3%)。四组的p-AKT阳性率分别为:42.1%,50.0%,80.0%,83.3%。通过卡方检验对四组进行比较,χ2=16.18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338,P0.001。提示淋巴结转移数目与p-AKT的表达呈正相关。4根据术后TNM临床分期,将126例乳腺癌分为:Ⅰ期患者32例(32/126,25.4%),Ⅱ期患者55例,(55/126,43.7%),Ⅲ期患者39例(39/126,30.9%)。三组的p-AKT阳性率分别为40.6%,47.3%,84.6%。应用卡方进行分析,χ2=17.77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r=0.347,P0.001。提示术后TNM临床分期与p-AKT的表达呈正相关。5根据术后病理诊断中的组织学分级,将126例患者分为3组,分别是Ⅰ级组,共0例(0/126,0%);Ⅱ级组,共103例(103/126,81.7%),其中p-AKT阴性者50例(50/103,48.5%),p-AKT阳性者53例(53/103,51.5%);Ⅲ级组,共23例(23/126,18.3%),其中p-AKT阴性者4例(4/23,17.4%),p-AKT阳性者19例(19/23,82.6%)。采用卡方检验分析两组间p-AKT的表达情况,χ2=7.451,P=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级Ⅲ级组中p-AKT的阳性表达率较高。6根据HER2表达情况分为:HER2阴性组共92例(92/126,73.0%),其中p-AKT阳性者47例(47/92,51.1%);HER2阳性组共34例(34/126,27.0%),其中p-AKT阳性者25例(25/34,73.4%)。应用卡方检验分析p-AKT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χ2=5.106,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HER2阳性组中p-AKT阳性率较高。7根据患者在随访过程中是否发生过复发转移等不良事件的情况将126例乳腺癌患者分为:无复发转移组,共83例(83/126,65.9%);复发转移组,共43例(43/126,34.1%)。两组p-AKT阳性率分别为50.6%和69.8%。卡方检验结果示两组间p-AKT的表达情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48,P=0.039。提示发生复发转移组p-AKT阳性率较高。8按照随访终点患者的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共95例(95/126,75.4%);死亡组,共31例(31/126,24.6%)。两组p-AKT阳性率分别为49.5%和80.6%。采用卡方检验分析,结果示:χ2=9.247,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在死亡组中p-AKT阳性率较高。9 p-AKT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有无脉管瘤栓及ER、PR、Ki-67的表达情况均无关(均P0.05)。10 AKT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后TNM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脉管瘤栓及ER、PR、HER2、Ki-67的表达情况、DFS、OS均无关(均P0.05)。11 p-AKT阳性组五年OS低于p-AKT阴性组(73.6%,92.6%),χ2=9.46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KT阳性组五年DFS低于p-AKT阴性组(62.5%,83.3%),χ2=5.002,P=0.0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两项结果均提示p-AKT的阳性表达与不良预后有关。12将单因素分析得到的对乳腺癌患者生存期有影响的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淋巴结转移情况(P=0.033,HR=8.726)、术后TNM临床分期(P=0.015,HR=8.348)是影响乳腺癌患者OS的有意义的预后独立风险因素。13将单因素分析得到的对乳腺癌患者复发转移有影响的因素纳入COX多因素分析,发现只有淋巴结转移情况(P=0.004,HR=13.324)是影响乳腺癌患者DFS的有意义的预后独立风险因素。14根据Mfn2表达情况将126例患者分为:Mfn2(-)组,共21例(21/126,16.7%);Mfn2(+)组,共55例(55/126,43.7%);Mfn2(++)组,共25例(25/126,19.8%);Mfn2(+++)组,共25例(25/126,19.8%)。四组中p-AKT的阳性率分别为:76.2%,74.5%,48.0%,12.0%。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四组间p-AKT的表达情况,χ2=31.569,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KT表达情况与Mfn2表达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r=-0.455,P0.001,说明p-AKT表达情况与Mfn2表达情况呈负线性相关。Mfn2的表达降低了p-AKT的表达水平,提示Mfn2可能是潜在的抑癌基因。结论:1 p-AKT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较乳腺正常导管上皮组织升高,提示p-AKT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2 p-AKT的表达水平与术后的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TNM临床分期均呈正相关,在组织学分级Ⅲ组及HER2阳性组中p-AKT阳性率较高。较大的肿瘤直径、较多的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较高的TNM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均为提示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提示p-AKT的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肿瘤恶性程度呈正相关。3 p-AKT的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DFS及OS呈负相关,生存分析结果显示p-AKT的阳性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不良有关,但其不能作为影响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4 AKT的表达情况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术后TNM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有无脉管瘤栓及ER、PR、Ki-67、HER2的表达、DFS、OS均无关(均P0.05)。提示AKT的表达情况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无关。5 Mfn2的表达水平与p-AKT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提示Mfn2高表达可抑制p-AKT的表达,揭示Mfn2基因可能成为治疗乳腺癌的潜在靶点。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Huifang Guo;Peter German;Shanshan Bai;Sean Barnes;Wei Guo;Xiangjie Qi;Hongxiang Lou;Jiyong Liang;Eric Jonasch;Gordon B.Mills;Zhiyong Ding;;The PI3K/AKT Pathway and Renal Cell Carcinoma[J];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2015年07期
2 杨文涛;步宏;;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5年04期
3 Bianca Cheaib;Aurélie Auguste;Alexandra Leary;;The PI3K/Akt/m TOR pathway in ovarian cancer: therapeutic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5年01期
4 Khurum H. Khan;Timothy A. Yap;Li Yan;David Cunningham;;Targeting the PI3K-AKT-mTOR signaling network in cancer[J];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13年05期
5 水若鸿;杨文涛;;乳腺癌Ki-67阳性指数的检测和评估[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3年06期
,
本文编号:
2259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