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含BODIPY纳米金属有机框架颗粒用于肝癌CT造影剂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8-11-12 10:16
【摘要】: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当前,虽然随着诊疗技术手段的变革,肝癌患者总体生存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其仍具有较高的癌症相关性死亡率,肝癌防治形式仍然十分严峻。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因其高空间、高密度分辨率和深层组织穿透强的特点已经成为临床肝癌诊断一种重要工具。然而由于临近组织器官密度的相似使单纯CT成像难以清晰区分正常组织和病变组织。造影剂的使用成为一种必然需要。传统CT造影剂为小分子碘化芳香族药物,其快速肾清除率、非特异性分布以及毒副作用等缺陷严重限制其临床应用。采用纳米有机金属框架载体作为碘化物的载体,可以有效增加CT成像的靶向性及成像效果,并可降低药物用量及药物的毒副作用。纳米有机金属框架造影剂为恶性肿瘤的靶向诊断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思路。目的:本研究应用溶剂辅助配体交换技术制备含BODIPY纳米有机金属框架颗粒(UiO-PDT)。通过人源Hep G2细胞MTT实验、血液相容性实验以及昆明小鼠体内毒性试验验证UiO-PDT纳米颗粒生物相容性。应用鼠源肝癌细胞Walk 256建立SD大鼠原位肝癌模型,通过药物体外CT成像、体内肝癌CT成像以及与传统小分子CT造影剂泛影葡胺肝癌成像对比分析探讨含BODIPY纳米有机金属框架颗粒(UiO-PDT)用于肝癌CT成像对比剂的可行性及优良的成像效果。方法:(1)通过溶剂辅助配体交换技术将二碘代氟硼二甲川吡咯(I2-BDP)交换入锆基纳米配位聚合物体(UiO-66)得到含BODIPY纳米金属有机框架颗粒(UiO-PDT)。通过1H NMR、TEM、SEM、PXRD、UV-vis光谱和Micro CT测定纳米金属有机框架颗粒的理化性质并对其在体外环境中CT成像效果进行检测;(2)以人源肝癌细胞Hep G2为细胞实验对象,通过MTT法检测纳米药物在体外环境中的细胞相容性;通过血液相容性实验以及动物体内生物相容性相关实验验证UiO-PDT的生物安全性;(3)建立SD大鼠原位肝癌模型,通过尾静脉注射途径,总体评估UiO-PDT纳米晶体在肝癌增强成像效果以及成像图像变化规律。(4)对比小分子CT造影剂泛影葡胺在SD大鼠原位肝癌模型体内CT成像效果,分析UiO-PDT纳米颗粒用于肝癌CT造影剂的优势结果:(1)本研究成功合成制备了锆基纳米配位聚合物体(UiO-66),并成功将I2-BDP装载其中后得到UiO-PDT,其合成方法溶剂辅助配体交换反应,较其它纳米合成方法简便且易放大。在TEM和SEM下观察UiO-PDT均为正八面体结构,其粒径大小约为70nm。PXRD和UV-vis光谱结果间接显示晶体结构稳定性以及组成部分的化学成分及其自身结构相对完整性。在Micro CT下UiO-PDT纳米颗粒呈现出良好的浓度-CT值线性关系,为其用于CT造影剂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2)在本研究中,通过细胞学实验(细胞MTT毒性试验)、血液相容性实验(溶血实验和血浆凝血实验)、血液学分析(血常规和血生化指标)、体重变化曲线、组织病理学分析等结果证实UiO-PDT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进一步临床转化应用提供良好生物学基础。(3)在本研究中,成功建立SD大鼠原位肝癌模型,UiO-PDT在SD大鼠原位肝癌模型体内CT成像结果UiO-PDT除了显著延长了其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外,其在肝癌组织出的靶向聚集以及成像清晰度也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证实其作为肝癌CT造影剂的设想是可行的,且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4)通过对比小分子CT造影剂泛影葡胺在SD大鼠原位肝癌模型体内CT成像效果,UiO-PDT在体内的循环时间以及肿瘤部位显像时间显著增加;在相同碘含量的前提下,UiO-PDT的肝癌部位增强显像效果更好。结论:(1)在本研究中,成功设计并合成一种新型的纳米CT造影剂:含BODIPY纳米金属有机框架颗粒UiO-PDT。(2)UiO-PDT纳米颗粒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为其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与传统小分子造影剂相比,UiO-PDT具有更长的体内循环时间和肝癌CT增强显像时间以及更佳的肝癌CT增强显像效果,表明UiO-PDT作为肝癌CT造影剂的可行性以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5.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雁,汤钊猷;我国肝癌模型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1年05期

2 巨邦律,方驰华;纳米技术在肝癌外科中的应用前景[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年04期

3 沈卫东,黄介飞;肝癌特异性GGT诊断肝癌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年09期

4 张立洁;杨春;;化学性药物诱发肝癌模型的研究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09年06期

5 薛慧婷;黄晓丹;季国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肝癌诊治中的作用[J];医学综述;2012年16期

6 潘赫男;姚运平;;动物肝癌模型研究现状[J];传染病信息;1995年04期

7 郑青平;倪秉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肝癌[J];医学综述;2009年04期

8 王刚;连忠辉;田文洪;董小岩;尉迟捷;吴小兵;;建立分泌型荧光素酶基因标记的原位肝癌模型及用于干扰素β基因治疗评价[J];生物工程学报;2012年10期

9 迟秀婷;沈加林;;肝癌TACE治疗效果的影像学评估[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年08期

10 张靓;王光明;潘云;杜伟;;实验动物肝癌模型的建立[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卫卫;刘秀筠;张秀敏;何琪杨;;白藜芦醇增强吉西他滨抗肝癌活性的机制[A];2009医学前沿论坛暨第十一届全国肿瘤药理与化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邬雄飞;任进;戚新明;;短期大鼠致肝癌模型肝脏线粒体损伤的研究[A];2007年全国药物毒理学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徐绍斌;全显跃;孙希杰;;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动态磁共振张量成像的量化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董凤林;查月琴;刘哲婴;董彦;朱利霞;王阿军;李智;肖荣;;超声引导下建立兔VX2肝癌模型的实验研究[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贾洪顺;全显跃;孙涛;;兔VX2肝癌MRI征象与病理对照研究[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6 陈晟;邓钢;牛焕章;何仕诚;方文;郭金和;朱光宇;余辉;李国昭;滕皋军;;兔VX2肝癌模型的经股动脉插管技术探讨及对肝肾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黄智铭;陈旭艳;王剑虹;陈周峰;吴金明;吴建胜;陈向荣;蔡勇;;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肝癌免疫中的研究[A];首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黄智铭;陈旭艳;;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肝癌免疫中的研究[A];2008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9 罗仕华;郑传胜;冯敢生;;重组人P53腺病毒基因经介入方法治疗肝癌的的动物实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10 张玄;郑翔;何凡;陈知水;;移植肝肝癌中IL-17A的表达及意义的研究[A];2012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戴丽昕;肝癌的克星[N];上海科技报;2007年

2 记者 钱海红 郑莉丽;我国肝癌肝炎研究国际领先[N];健康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茁月;磁共振功能成像评价HIFU治疗兔VX2肝癌模型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2 尚飞;地塞米松对肝癌微循环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3 邹煜;经TAE介导靶向VEGF siRNA抑制兔VX2肝癌模型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4 任丽;肝癌缺氧微环境CCL28升高的意义及机制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4年

5 张涛;含BODIPY纳米金属有机框架颗粒用于肝癌CT造影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7年

6 唐建华;三维肝癌类组织体模型建立及肺侵袭关联蛋白筛查[D];复旦大学;2010年

7 赵荫农;消融联合瘤周注射免疫佐剂诱导小鼠抗肝癌主动免疫效应系列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8 王宁;肝癌介入治疗与肝癌多药耐药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谢萌;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控释靶向给药系统的构建及对肝癌的药效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10 孙希杰;兔VX2肝癌模型动态量化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与病理的对照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崇玲;活体成像技术监测肝癌Endgolin靶向放射性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杨巧丽;诺帝—褐藻酸钠微球治疗兔VX2肝癌的实验研究[D];四川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磊;EPA抑制上皮间质转化介导的肝癌细胞侵袭转移分子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4 李传侠;肝癌模型的建立及副肿瘤性周围神经病的电生理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蒋勇;超声靶向破坏微泡对H22小鼠原位肝癌化疗的辅助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15年

6 岳朝辅;肝素酶参与肝癌门静脉瘤栓形成的组织学证据研究[D];皖南医学院;2015年

7 徐倩;一个新的IL6R抗体“HC6R1”抗肝癌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8 张文广;AQP9过表达对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及分子机制的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9 程瑞文;IVIM对TACE序贯氩氦刀治疗肝癌疗效评估的价值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李红法;中药楼黄复方抗肝癌作用研究[D];天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3268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3268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c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