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胃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serum pepsinogen (PG), gastrin 17 (G17) and 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 in precancerous lesions. Methods the levels of PG and G17 were detected by ELISA in 424patients with precancerous lesions (case group) and 646 patients with non-precancerous lesions (control group), and H.pylorius was detected by 13C urea breath test. The levels of PG and G17 i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changes of PG and G17 in different atrophy, mucosal intestinal metaplasia,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and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best critical value for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was obtained by ROC curve. Results PG and G 17 levels were correlated with sex, age and H.pylori infection. The PGII of the case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 005), and the (PGR) ratio of PGI/PGII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 015). The PGI of severe atroph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 013), PGII and G17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low grade tumor degeneration group and high grade tumor degeneration group than in control group (P0.05), PGR in atrophy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 The decrease of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oup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best critical value of). PGR for diagnosis of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s was 8.75 (sensitivity 70.0%, specificity 58.0%). When H.pylori is positive, the best critical value is 7.70 (sensitivity 75.6%, specificity 73.7%), and when H.pylori is negative, the best critical value is 9.50 (sensitivity 57.5%, specificity 58.2%). Conclusion low level PGR combined with H.pylori has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 PGII and G17 a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group, which suggests that they can be used as an index of gastric precancerous lesion.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消化内科;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
【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资助(编号:1604a0802075)
【分类号】:R735.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申星杰;刘亮;朱靖宇;;胃早癌患者内镜治疗前后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变化和意义[J];医学与哲学(B);2017年02期
2 王霄腾;蔡利军;吕宾;;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联合胃蛋白酶原检测在胃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6年09期
3 袁媛;;胃黏膜“血清学活检”临床应用现状与展望[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高永红;;关于支撑高中生物学习的互动交流工具的研究[J];学周刊;2017年09期
2 郑云琴;;模型建构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教研论丛;2016年11期
3 周睿哲;;生物学习中图像的重要性[J];读天下;2016年17期
4 孙红蕾;;再论信息技术的工具性[J];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2016年08期
5 龙维;;互动教学理念下新型生物课堂的构建探究[J];学周刊;2016年09期
6 杨宇飞;;支撑高中生物学习的互动交流工具探讨[J];考试周刊;2015年99期
7 吕凤俊;;生活实践与生物课堂教学的结合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5年02期
8 孟秀梅;;高中生物“图和图表”的教学策略[J];学苑教育;2014年21期
9 张玲花;;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浅析[J];科技展望;2014年19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王玉玺;钟绍春;阚功稳;;支撑高中生物学习的互动交流工具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年11期
2 王迎;孔维强;张鹏;董艳;;利用QQ群教学方式提高远程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初探[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年01期
3 蒋燕;熊才平;;利用QQ群构建课外辅导答疑平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年24期
4 李群;彭琼芝;王维平;朱一凡;;IM在实时在线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年04期
5 刘欣;;从对话理论看远程教育师生交互原则[J];中国远程教育;2006年03期
6 童明辉;巴赫金的对话理论与中学语文教学[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12期
7 陈丽;远程学习的教学交互模型和教学交互层次塔[J];中国远程教育;2004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龙;魏晓平;;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对胃肠疾病诊断的意义[J];内科;2007年02期
2 曾滨;杨雷;金鑫;胡秀蕊;高海龙;赵正道;丁霖颖;;天津地区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水平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3 刘佳;;80例男性查体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3年03期
4 张晖;江枫;;南通地区不同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检测分析[J];交通医学;2013年02期
5 宫桂华,王孟薇;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其临床意义[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1990年02期
6 徐瑞龙,祝福春,胡轶,胡少龙;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测定对胃部疾病的诊断意义[J];江西医学检验;2005年05期
7 三木一正 ,韩少良;血清胃蛋白酶原[J];日本医学介绍;2005年02期
8 孙丽萍;宫月华;王兰;董明;袁媛;;辽宁庄河地区居民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检测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10期
9 刘燕;厉永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血清胃蛋白酶原的表达[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4期
10 赵水娣;李彬;贾宁人;;血清胃蛋白酶原临床检测中的稳定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顾志冬;瞿晨芸;冯晓静;樊绮诗;;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及其比值在胃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孙荣同;辛晓文;孙耀辉;苏磊;;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对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资料汇编[C];2008年
3 刘卫东;赵永富;王建玺;张兰福;郭超;李毅;王学范;陈立军;韩忠祥;马峻岭;张联;游伟程;;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镜检查对胃癌早诊筛查的研究[A];全国肿瘤流行病学和肿瘤病因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付丽;雷旦生;;血清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代峰;;血清胃蛋白酶原、糖蛋白抗原72-4对胃癌诊断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6 曹兴建;谢玮;郭新荣;葛熙;;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及其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于秀艳;汪杰;高海燕;;血清胃蛋白酶原(PGl)测定对胃癌及其它胃部疾病诊断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8 孙丽萍;宫月华;王兰;宫伟;袁媛;;辽宁庄河胃癌高危人群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动态检测及其意义[A];第四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肿瘤学术会议教育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秦宁;心情好胃口就好[N];广东科技报;2000年
2 王丹;甘于寂寞 勤于耕耘[N];健康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宋健;基于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胃癌前病变不同证候类型的癌变风险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任建松;林县幽门螺杆菌、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与胃癌和食管癌风险的前瞻性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楠;胃镜表现及血清胃蛋白酶原和促胃液素-17对胃癌前病变临床筛查能力的评价[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2 焦瑞;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检测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D];延安大学;2016年
3 马亚楠;慢性胃部病变与血清胃蛋白酶原变化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4 孙丽萍;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5 郎金飞;辨证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前列腺素E_2的影响[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魏印梅;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胃泌素-17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7 梁宏洁;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胃液胃蛋白酶含量测定及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检测与胃癌的关系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3年
8 汪畅;血清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IgG抗体在萎缩性胃炎和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D];蚌埠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4298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42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