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背景及目的宫颈癌所致的死亡率仅次于乳腺癌,是致使世界范围内妇女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在年轻女性中的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全世界范围内每年大约新增50万宫颈癌病例,80%发生在发展中国家,约25万人死亡。TCT和HPV的联合筛查以及阴道镜检查等手段在宫颈癌筛查中有利于发现宫颈癌早期患者甚至癌前病变患者,使这部分患者得到早期诊断及治疗成为了可能。然而,由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机制至今仍不明确,缺乏有效的预测和监控肿瘤细胞恶性行为的方法,宫颈癌的侵袭和转移所致的死亡率仍占到了总体死亡率的80%。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SCCA、CEA、CA19-9、Ki67、CA15-3和CA125等与宫颈癌患者病情进展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已被确定,但其灵敏度及特异性并不是很高,因此,探索与宫颈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等恶性行为相关的有效生物学分子,以辅助宫颈癌预后判断是宫颈癌研究的热点内容。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属于一种分泌型磷酸化糖蛋白,在人类不同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如上皮组织、肾、骨头、牙齿以及体液,包括血液和乳汁,作为一种细胞粘附蛋白,它同时也属于细胞因子类,参与机体炎症反应和伤口愈合、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细胞黏附、化学趋附、淋巴细胞归巢等多种生物学功能。目前大量研究认为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OPN都通过某些途径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肿瘤转移的相关基因,同时,对分析多种类别的肿瘤的预后也具有标记物性质功能。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是一种独特的酶,能够激活其他酶,具有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活性,促成肿瘤细胞增值、分化、粘连、迁移、免疫逃逸和血管生成等过程,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报道指出其具备癌基因的性质。整合素ανβ3(integrinανβ3,INTανβ3),属于玻璃体结合蛋白受体,参与细胞相互间及细胞周围基质之间的生化过程,调解细胞的迁徙、粘附,调控细胞分化、增殖,影响细胞信号传递等生理活动,已在乳腺癌、大肠黏液腺癌、肺非小细胞肺癌中得到了确认。有文献报道OPN与INTανβ3结合后能够激活ILK,进而促使AP-1与MMP-2的启动子区域及u PA的启动子区域相互结合,使MMP-2及u PA的表达上调,从而促成细胞基质的降解,参与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提示OPN、INTανβ3和ILK与肿瘤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且三者之间的作用有一定关联,那么三者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如何?三者表达情况与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何关系?三者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是否具有关联性?以上问题目前仍不明确。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慢性宫颈炎、42例CIN及85例宫颈癌组织中OPN、INTανβ3和ILK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三者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三者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探讨OPN、INTανβ3和ILK在宫颈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提供实验及理论基础,为宫颈癌预后判断提供新的方向及思路。材料和方法1.标本来源: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月—2016年1月手术切除或宫颈活检,并经病理证实的85例宫颈鳞癌、42例CIN及3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蜡块。排除标准:术前进行放疗、化疗或者免疫治疗者。2.实验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5例宫颈癌、42例CIN及3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中OPN、INTανβ3和ILK蛋白的表达水平,判断其在不同宫颈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异同,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三者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关系。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不同组间阳性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χ2检验的连续性校正及Fisher确切概率法;宫颈癌组织中OPN、ILK及INTανβ3的表达相关性使用2×2配对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OPN阳性表达为棕黄色颗粒,OPN主要定位于CIN和癌细胞的胞浆,巢状或片状分布。OPN在慢性宫颈炎中的表达率为0,CIN中的表达率40.47%,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72.94%,呈现递增趋势,CIN组较慢性宫颈炎组阳性表达率高(χ2=17.727,P=0.000),宫颈癌组较CIN组阳性表达率高(χ2=12.602,P=0.000),同时在宫颈癌组中阳性表达率亦高于慢性宫颈炎组(χ2=51.775,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PN在CINI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1.11%,在CINII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5.00%,在CINIII组中阳性率为61.90%,其中CINI组与CINII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10);CINII与CINII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4,P=0.041);CINI与CINIII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49,P=0.031)。OPN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分期(χ2=5.511,P=0.019)、肿瘤直径(χ2=5.625,P=0.017)、肌层浸润深度(χ2=17.988,P=0.000)、组织分化程度(χ2=7.724,P=0.005)及淋巴结转移(χ2=8.240,P=0.004)均有关。2.INTανβ3在CIN和宫颈癌组织中主要表达与细胞浆及细胞膜。INTανβ3在慢性宫颈炎的阳性表达率为0,在CIN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3.3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8.82%,三组阳性率呈现递增趋势。其中CIN组较慢性宫颈炎组阳性表达率高(χ2=13.892,P=0.000),宫颈癌组较CIN组阳性表达率高(χ2=7.306,P=0.007),宫颈癌组阳性表达率亦高于慢性宫颈炎组(χ2=34.49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NTανβ3在CINI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1.11%,在CINII组中的阳性率为25.00%,在CINIII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7.62%,三者比较,其中CINI组与CINII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10);CINII与CINII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26,P=0.363);CINI与CINII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5,P=0.137)。INTανβ3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分期(χ2=5.544,P=0.019)、肿瘤直径(χ2=12.465,P=0.000)、肌层浸润深度(χ2=4.000,P=0.046)、组织分化程度(χ2=14.767,P=0.000)及淋巴结转移(χ2=7.365,P=0.007)有关。3.ILK在慢性宫颈炎组织中不表达,在CIN及宫颈癌组织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慢性宫颈炎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0%;在CIN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21.43%;在宫颈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52.94%。ILK在宫颈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χ2=28.946,P=0.000)和CIN组(χ2=11.422,P=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CIN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亦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χ2=6.339,P=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CINI、CINII及CINIII组中ILK的阳性率分别为0%、16.67%和33.33%,其中CINI组与CINII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58,P=0.486);CINII与CINII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4,P=0.530);CINI与CINII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2,P=0.132)。ILK表达水平与宫颈癌肿瘤直径及组织分化程度不相关(χ2=0.007,P=0.935;χ2=0.634,P=0.426);与宫颈癌临床分期(χ2=5.148,P=0.023)、肌层浸润深度(χ2=7.231,P=0.007)及淋巴结转移(χ2=5.567,P=0.018)有关。4.OPN及INTανβ3在宫颈癌组织中共同表达阳性例数为45,共同阴性20例;在宫颈癌组织中OPN及ILK共同阳性表达数为21例,共同阴性9例;INTανβ3与ILK在宫颈癌组织中共同阳性者19例,共同阴性者17例。在宫颈癌组织中OPN与INTανβ3及ILK的表达均有明显正相关性(r=0.930、P=0.213;r=0.856、P=0.000),同时INTανβ3及ILK的表达亦有明显正相关性(r=0.551、P=0.03)。结论1.OPN、INTανβ3和ILK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三者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OPN、INTανβ3和ILK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均相关,它们可能与宫颈癌的浸润及转移有关。3.OPN、INTανβ3和ILK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正相关性,它们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到了协同作用。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7.3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郝华;徐芬;邬黎青;李里香;曾磊;张昕昕;龚丹;杨宇晴;;乳腺浸润癌组织中骨桥蛋白、环氧化酶-2和细胞周期素D1的表达及其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17期
2 刘晶;李义飞;冯艳萍;谢磊;葛静;杨艳红;张红真;;宫颈癌组织ILK和MMP9表达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4年02期
3 邓j卿;周龙书;史文静;;骨桥蛋白、整合素ανβ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3年02期
4 符策广;刘洁;夏海斌;;骨桥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及在骨改建中的作用[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2年08期
5 吴子晏;杨述华;;OPN和vWF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与肺转移的关系[J];实用癌症杂志;2008年03期
6 付维;范尔钟;杨征;王琪;;骨桥蛋白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8年04期
7 于翠珍;李双标;孙德飞;;整合素连接激酶在卵巢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年09期
8 贾欣永;李杰;徐宗珍;韩旭;张强波;时昌文;;整合素αV、β3反义基因抑制裸鼠种植性肝癌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7年02期
9 蹇华;陈乾美;;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在肿瘤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年07期
10 艾文兵,陶胜忠,薛德麟;人脑胶质瘤中VEGF和整合素ανβ3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J];肿瘤防治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JASMA MALLY;HPV-DNA联合TCT检查对于诊断宫颈疾病的临床评价[D];吉林大学;2013年
2 姜雪勤;卵巢癌中OPN、αvβ3和VEGF的表达及其与侵袭转移的关系[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
,
本文编号:
2493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