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首发内脏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first-time internal organ transfer thre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he condition of first-line chemotherapy and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prognosis.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the first-line chemotherapy and the survival condition of 107 patients with first-line visceral metastasis in the first-line visceral metastasis from January 1,2011 to June 30,2013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101 patients with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94.4%), other pathological types or mixed 6 cases (5.6%). The median no-disease interval was 14.4 months, and the 1,2 and 3-year survival rates were 75.7%, 41.1% and 22.4%, respectively.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f the first-line platinum-containing regimen was 60.0%,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 was 8.6 months, 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f the non-platinum-based chemotherapy was 36.2%, the 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 was 5.1 month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oth objective and non-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 (P = 0.014 and P = 0.023).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the platinum-containing regimen was 19.9 months. The median survival time of the non-platinum regimen was 20.9 months,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 = 0.423). The results of the single factor analysis show that whether the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the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the size of the tumor,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the clinical stage, the disease-free interval, the best curative effect of the first-line chemotherapy, the multiple visceral metastasis,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first-line chemotherapy was related to the prognosis (P <0.05). The multi-factor analysis suggested that whether the new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the disease-free interval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that affected the overall survival of the first-time visceral metastasis in the first-time visceral metastasis (P <0.05). Conclusion: The short-term and long-term survival rate of the three-negativ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with the first-line visceral metastasis is a good choice for the first-line chemotherapy, and whether the new 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the disease-free interval are not more than 1 year may be th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of the overall survival after the metastasis.
【作者单位】: 河南宏力医院肿瘤内科;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
【基金】: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面上资助项目(编号:201640069)~~
【分类号】:R73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彭祖祥;钟晓蓉;王竹;王宇;王艳萍;郑鸿;敬静;;复发转移性三阴乳腺癌患者进展后生存特征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年04期
2 何锦园;李昀;刘立宝;黄邵洪;张军航;;非小细胞肺癌并肺寡转移的外科治疗[J];实用医学杂志;2015年01期
3 周立艳;史业辉;汪旭;贾勇圣;佟仲生;;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及预后分析[J];肿瘤;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一;廖宏伟;宋扬;;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过程中血清维生素D、维生素B_(12)、叶酸水平变化与化疗效果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7年27期
2 尹海庆;程真;张剑;;术后首发内脏转移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肿瘤;2017年04期
3 徐肖;周爱军;王春凤;王洪勇;李振;李涛;赵宝来;孙书峰;段晓明;马逦楠;;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预后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年11期
4 李瑞宁;李晓敏;;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寡转移放射治疗的理论及研究现状[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年18期
5 林智蔚;苏静;;三阴性乳腺癌应用TAC方案术前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6年02期
6 胡爱萍;;不同剂量表柔比星紫杉醇新辅助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比较[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年24期
7 李永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腺苷A2A受体和TIM3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分析[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5年05期
8 仇爱峰;王学斌;施育华;苗志龙;葛国侃;;顺铂联合多西他赛对BLBC患者新辅助化疗疗效的Ⅱ期临床研究[J];肿瘤;2015年09期
9 张小飞;覃庆洪;练斌;于滢华;黄真;杨伟萍;韦长元;莫钦国;;167例Ⅱ、Ⅲ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及影响因素[J];现代肿瘤医学;2015年1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5版)[J];中国癌症杂志;2015年09期
2 杨文涛;步宏;;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指南[J];中华病理学杂志;201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磊;乳腺癌患者手术前后实施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J];齐鲁护理杂志;2001年05期
2 刘煜,韩承新,朱晓丹,张纪华,潘惠娟,王沁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J];武警医学;2001年04期
3 余淑坤,董明新,赵彤,刘金,刘淑芹,冯燕;乳腺癌治疗策略与实施[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4期
4 任书伟,张锋,杨富斌;乳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综合治疗[J];陕西肿瘤医学;2002年01期
5 陈海湖;参芪延生汤配合西医治疗乳腺癌100例疗效分析[J];广东医学;2004年09期
6 郭兰青,谭利娜;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04期
7 蔡利锋,李蔚青,李来英;乳腺癌手术患者护理体会[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年07期
8 薛淑英,王志彦,张彦楼;影响乳腺癌手术患者睡眠形态紊乱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药;2005年07期
9 ;乳腺癌手术可能触发远处肿瘤生长[J];中国社区医师;2005年20期
10 武志恒;冯冬花;;乳腺癌的外科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5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锐;;乳腺癌患者的生育问题[A];第十一届全国中医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任国胜;;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进展[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8分会场-癌症流行趋势和防控策略研究研讨会论文集(补充)[C];2011年
3 张东云;;乳腺癌的饮食指导及康复锻炼[A];肿瘤研究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李泉水;;乳腺癌超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二次全国浅表器官及外周血管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5 盛立军;;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A];山东省第四届“CSCO——山东”首届肿瘤化疗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6 朱雅群;田野;季永领;李先明;刘景杰;余德;;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可手术乳腺癌治疗模式:1999年和2006年的抽样调查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7 李泉水;;乳腺癌超声研究的现状与展望[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8 赵祥生;唐金海;蒋谦;徐晓明;龚建平;;从我院乳腺癌收治情况谈乳腺癌“三早”的重要性[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9 孙燕;;乳腺癌内科治疗进展[A];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2001)——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中心(CSCO)第五届年会论文集[C];2001年
10 肖胜洛;程静霞;;综合治疗46例乳腺癌的体会[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崔立新;心理问题 乳腺癌患者不能承受之重[N];中国人口报;2003年
2 赵宝椿;乳腺癌手术后的康复锻炼[N];家庭医生报;2003年
3 黄馨;乳腺癌术后手臂常举抬[N];保健时报;2007年
4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肿瘤科 曹阳;乳腺癌不同时期饮食有别[N];保健时报;2007年
5 姚敏;乳腺癌治疗发布最新研究成果[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6 李洪涛;乳腺癌患者注意调整饮食结构[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7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 何裕民;乳腺癌是可以控制的[N];温州日报;2008年
8 李清晨;治乳腺癌一定要毁形吗?[N];科技日报;2009年
9 洪宋贞 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副主任医师罗秀丽 湖北省中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李明琪 郑州市第二中医院乳腺科主任林毅 广东省中医院乳腺科主任医师张岂凡 哈医大第四附属医院肿瘤中心主任;乳腺癌不是女人专利[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陈英云 乔蕤琳;女性要高度警惕乳腺癌[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唯杰;乳腺癌个案管理护理实践模式的建构与实施:一项行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陈健;中药活性成分姜黄素对乳腺癌细胞自噬和内质网应激通路的影响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郝爽;三阴性乳腺癌预后因子的验证及探索[D];复旦大学;2014年
4 章倩;放射治疗联合系统治疗在乳腺癌辅助治疗和脑转移综合治疗中的应用[D];复旦大学;2013年
5 崔美子;miRNA-1及相关基因调控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机制[D];吉林大学;2016年
6 邢琬莹;Neogenin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7 孙亚冬;类载脂蛋白C-I在乳腺癌血清中的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8 赖丽如;基于数据挖掘的乳腺癌术后中医辨治与用药规律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霍慧萍;基于分子影像技术的光学靶向纳米探针诊断和微波消融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10 周玉容;介入分子影像引导下的乳腺癌精准诊疗[D];浙江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春春;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研究进展[D];蚌埠医学院;2013年
2 林晓萌;早期乳腺癌超象限切除同期背阔肌皮瓣转移乳房重建术的临床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孔祥忠;乳腺癌患者围手术、化疗期细胞免疫状态的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4 李红梅;“Y”型整复法治疗乳腺癌术后腋窝瘢痕挛缩疗效观察[D];泰山医学院;2014年
5 吴杰;含顺铂化疗方案对中年乳腺癌患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影响的临床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4年
6 左玮玮;乳腺癌钼靶X线肿块边缘征象与临床预后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7 韩慧娜;乳腺癌术后放疗与否对亚型和预后关系影响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8 杨海萍;miR-320a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及与其靶蛋白Rab14相关性分析[D];复旦大学;2014年
9 姚颖;乳腺癌病证规范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10 殷蕾;ATP柠檬酸裂解酶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治疗应用[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5053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505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