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基于荧光标记功能核酸的乳腺癌检测及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28 13:23
【摘要】:乳腺癌是全世界的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早期检测可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死亡率,然而由于当前缺乏有效的识别早期乳腺癌的肿瘤生物标志物,乳腺癌早期检测的手段的准确性还稍显不足。具有RNA剪切功能的荧光脱氧核酶(RFDs)是一种具有催化剪切RNA功能的DNA分子,可以通过与特定的靶标结合产生催化作用,并利用RNA的剪切产生增强的荧光信号。RFD分子可以通过指数富集的系统配体进化(SELEX)过程获得。本论文主要围绕与乳腺癌相关的荧光标记功能核酸,建立了针对乳腺癌及其相关分子的新型检测技术。主要结果如下:利用SELEX过程筛选出可以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产生应答的RFD分子探针AAI2-5。该探针可以对低至0.5μg/mL的MDA-MB-231蛋白进行检测(相当于约5,000 cell/mL)。利用荧光偏振检测其Kd值为103.7±8.4μg/m L。利用蛋白酶解的方式证明其靶标为蛋白分子。分子筛截留蛋白实验确定其靶标蛋白分子量为50 kDa以上。胞质/胞核实验显示其靶标位于细胞质内。该探针可以对MDA-MB-231细胞与其他细胞系进行区分,包括正常细胞、其他类型的肿瘤细胞,甚至其他乳腺癌细胞亚型。此外,AAI2-5可以对90%以上的临床乳腺肿瘤组织样本产生应答。本实验首次实现了可检测肿瘤细胞的RFD分子的筛选,表明RFD今后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应用的潜力。利用SELEX过程筛选出特异性针对雌激素受体蛋白的RFD分子探针ER-3。这是第一个利用单纯蛋白通过体外筛选得到的RFD分子探针。接下来通过对不同二价离子、离子浓度、反应温度、反应体系pH及反应时间的优化,优化了该探针检测雌激素受体蛋白的反应条件。ER-3可对低至0.8μg/mL的ER蛋白产生催化作用,显示出了良好的灵敏度,有望通过进一步对实体病例样本的研究,向临床检测乳腺癌及乳腺癌分型上进一步发展。基于荧光核酸适配体及石墨烯建立了一种具有变构效应的ATP检测方法,通过利用核酸外切酶III的剪切产物来放大荧光信号,与其他未进行信号放大的基于石墨烯及ATP的核酸适配体检测方法相比,显著提高了ATP检测的灵敏度。实验证实该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不易受蛋白干扰,有望应用于实体生物样本的检测。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O65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尚闻;;男人也患乳腺癌[J];环境;2003年12期

2 王和亿;;散步能降低女性患乳腺癌风险[J];山西老年;2014年07期

3 严毅梅;;能降低患乳腺癌风险的食物[J];晚霞;2014年13期

4 胡海舰;祖超;郭琳;胡庆楠;王健生;徐怡庄;吴瑾光;;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实时监测乳腺癌细胞化疗反应性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3年11期

5 单良;陈慧雁;孙震;姚惠源;;同工麦胚凝集素Ⅱ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J];食品科学;2006年10期

6 鲍刘莉;李哲光;彭景;;维生素D代谢与乳腺癌预防[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12年02期

7 ;英国研究发现常吃豆瓣菜有助于预防乳腺癌[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年08期

8 Eos Lee;;乳房健康值多少钱[J];医学美学美容;2007年08期

9 仲卫冬;胡随随;叶宗煌;赵婧;陈钟;;基于核酸外切酶Ⅰ催化的核酸降解反应构建乳腺癌细胞电化学传感器[J];分析化学;2014年07期

10 严伟;张琼;陈斌;梁广铁;李伟萱;周小棉;刘大渔;;微流控多层纸芯片研究乳腺癌组织的微环境酸化[J];分析化学;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永利;;抗乳腺癌免疫治疗融合蛋白[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郭红飞;;中医治疗乳腺癌的策略[A];江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肿瘤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3 庞朋沙;伍会健;;乳腺癌治疗靶标的研究进展[A];北方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陆劲松;邵志敏;吴炅;韩企夏;沈镇宙;;新型维甲酸抑制乳腺癌细胞的生长及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刘爱国;胡冰;;乳腺癌临床治疗进展[A];安徽省抗癌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暨乳腺癌、肺癌专业委员会成立会议、安徽省肿瘤防治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6 张嘉庆;王殊;乔新民;;乳腺癌的现状和远景[A];第一届全国中西医结合乳腺疾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刘清俊;;乳腺癌综合治疗的新进展[A];山西省抗癌协会第六届肿瘤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8 邵志敏;;21世纪乳腺癌治疗的展望[A];第三届中国肿瘤学术大会教育论文集[C];2004年

9 陈松旺;张明;;乳腺癌治疗的回顾与展望[A];西部地区肿瘤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10 白霞;傅建新;丁凯阳;王兆钺;阮长耿;;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血检有望揭示乳腺癌治疗效果[N];医药经济报;2004年

2 记者 郑晓春;乳腺癌细胞扩散基因被找到[N];科技日报;2007年

3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肿瘤中心主任 宋三泰;乳腺癌有了新疗法[N];中国妇女报;2002年

4 王艳红;抑制DNA修补可消灭乳腺癌细胞[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詹建;乳腺癌饮食 两个时期不一样[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辛君;乳腺癌扩散基因“浮出水面”[N];大众卫生报;2009年

7 记者 毛黎;美发现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分子[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 吴春燕 通讯员 王丽霞;乳腺癌治疗将有新途径[N];光明日报;2011年

9 王乐 沈基飞;我科学家发现导致乳腺癌耐药的新标志物[N];科技日报;2011年

10 刘霞;一种天然分子能阻止乳腺癌恶化[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柴红燕;疾病状态下CYP4Z1和4A的生物学行为及其药物干预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2 李凯;ID(inhibitor of DNA binding)家族蛋白调控乳腺细胞的分化并影响乳腺癌的预后[D];复旦大学;2014年

3 江一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后基因变异检测及其功能论证[D];复旦大学;2014年

4 马邵;酪氨酸去磷酸化增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乳腺癌治疗中靶向性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姚若斯;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MT7诱导乳腺癌细胞发生表皮—间质转换及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侯培锋;α-酮戊二酸二甲酯(DM-2KG)上调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诱发高致瘤性干细胞样乳腺癌细胞机制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7 李丽丽;分泌蛋白SHON调控乳腺癌细胞EMT的分子机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8 陈丽艳;PI3K抑制剂联合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对乳腺癌协同杀伤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朴俊杰;乳腺癌差异基因筛选及PAIP1对其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延边大学;2015年

10 汪[?如;染色体6q25.1区域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文英;乳腺癌分子亚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D];郑州大学;2011年

2 贾晓菲;彩色多普勒超声与乳腺癌病理及免疫组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3 靳文;乳腺癌全基因组DNA甲基化修饰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5年

4 吴坤琳;TLR4/MyD88信号通路对乳腺癌侵袭性影响的实验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5 葛广哲;树,

本文编号:25301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5301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58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