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叶状分割性并血管内平滑肌瘤病保留生育功能成功1例报道
发布时间:2019-09-26 19:00
【摘要】: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36岁,因"发现子宫肌瘤13天"于2016年1月18日入院。入院前近3个月月经经量较前增多,约为既往经量的2倍,伴经期下腹痛。患者既往体健,已婚,G3P1A2。妇科查体:宫体前位,如孕3个月大,形态不规则,活动好,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超声示:子宫峡部左侧壁向外突出约7.4cm×6.7cm实性团块,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似有多个肌核融合而成,CDI内血流信号较丰富。术前诊断:
【图文】:
,36岁,因“发现子宫肌瘤13天”于2016年1月18日入院。入院前近3个月月经经量较前增多,约为既往经量的2倍,伴经期下腹痛。患者既往体健,已婚,G3P1A2。妇科查体:宫体前位,如孕3个月大,形态不规则,活动好,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超声示:子宫峡部左侧壁向外突出约7.4cm×6.7cm实性团块,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似有多个肌核融合而成,CDI内血流信号较丰富。术前诊断:子宫肌瘤。2016年1月20日行腹腔镜手术,术中探查子宫颈下段偏左侧向阔韧带内突起1个不规则实性团块,大小约8cm×7cm×6cm(图1A)。分解盆腔粘连后,超声刀切断左侧圆韧带,打开阔韧带前叶,打开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暴露肌瘤。超声刀逐个打开肌瘤外假包膜,逐个搬出每叶肌瘤(图1B)。其中左下方一叶肌瘤自宫旁血管内拔出(图1C~E),肌瘤尖端可见水泡状物,完整暴露出约15叶肌瘤后,可见分叶状肌瘤根部与子宫分界尚清(图1F)。双极电凝,超声刀切断肌瘤根部。缝合盆腔血管止血。将肌瘤装于标本袋保护,肌瘤粉碎器将其粉碎后自右下腹穿刺孔分次取出。关闭膀胱反折腹膜,行腹腔镜下腔内超声评估,盆腔及下腔静脉内未见肌瘤残留。术中冰冻病理示:(子宫)梭形细胞肿瘤,考虑平滑肌瘤,局部富于细胞。手术全程经经阴道超声引导,以防肌瘤残留。术中出血量约50ml。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平滑肌瘤(合计直径5cm),部分区域细胞丰富;免疫组化:CD10少数细胞(+)、Desmin(+)(图2A)、SMA(+)(图2B)、HMB45(-)(图2C)、Ki-67阳性率约1%。术后诊断:子宫叶状分割性并血管内平滑肌瘤玻术后2天患者行腹部静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图1腹腔镜手术A:术中探查,暴露左侧阔韧带肿物;B:逐个搬出每叶肌瘤;C~E:发现并拔出静脉内平滑肌瘤;F:切?
图2免疫组化A:Desmin;B:SMA;C:HMB452讨论1996年Roth等[1]首次使用“绒毛叶状”、“分割性”等特点描述一种特殊类型的平滑肌瘤,子宫外生部分呈分叶状似胎盘组织与子宫肌层内肿瘤结节相连续,并将其称为子宫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或Sternberg瘤,并注意到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子宫浸润性平滑肌瘤、多结节水泡状平滑肌瘤及分叶状平滑肌瘤之间的联系,认为可能存在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合并静脉内平滑肌瘤。2002年Jordan等[2]证实并命名子宫叶状分割性合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cotyledonoidhydropicin-travenousleiomyomatosis,CHIL)。CHIL临床罕见,为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同时累及宫旁血管,兼具静脉内平滑肌瘤(in-travenousleiomyomatosis,IVL)的特点。目前国内外仅有8例报道[2-6],其中行保守性手术治疗1例,,后因近期复发行根治性手术[2]。本例患者子宫外肿瘤分为15叶,其中一叶自宫旁静脉内拔出,故为CHIL。CHIL多好发于生育期女性,偶见于绝经后女性[3,7]。其病理大体标本表现为外生部分呈分叶状或息肉状生长于浆膜下,并经常突向一侧阔韧带内,色暗红,内生部分常呈分割状或浸润性伸入子宫肌层,与肌层分界不清,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宫内、宫旁脉管内瘤栓[2-5,7]。镜下常表现为良性平滑肌细胞,可伴局部富于细胞,并伴广泛水肿及透明变性,可见薄壁或厚壁血管大量分布,并无核异形、细胞有丝分裂象及肿瘤细胞坏死凝固等[4],部分病例可于镜下见平滑肌瘤外静脉和淋巴管内有平滑肌瘤生长。免疫组化检查提示肿瘤ER、PR、SMA及Desmin常为阳性,CD10阴性,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3,4,6]。CHIL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对于静脉内瘤栓较小者,影像学评估常易将其误诊为普通子宫肌瘤或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妇科;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
【分类号】:R737.33
本文编号:2542289
【图文】:
,36岁,因“发现子宫肌瘤13天”于2016年1月18日入院。入院前近3个月月经经量较前增多,约为既往经量的2倍,伴经期下腹痛。患者既往体健,已婚,G3P1A2。妇科查体:宫体前位,如孕3个月大,形态不规则,活动好,无压痛。双侧附件区未扪及异常。超声示:子宫峡部左侧壁向外突出约7.4cm×6.7cm实性团块,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似有多个肌核融合而成,CDI内血流信号较丰富。术前诊断:子宫肌瘤。2016年1月20日行腹腔镜手术,术中探查子宫颈下段偏左侧向阔韧带内突起1个不规则实性团块,大小约8cm×7cm×6cm(图1A)。分解盆腔粘连后,超声刀切断左侧圆韧带,打开阔韧带前叶,打开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暴露肌瘤。超声刀逐个打开肌瘤外假包膜,逐个搬出每叶肌瘤(图1B)。其中左下方一叶肌瘤自宫旁血管内拔出(图1C~E),肌瘤尖端可见水泡状物,完整暴露出约15叶肌瘤后,可见分叶状肌瘤根部与子宫分界尚清(图1F)。双极电凝,超声刀切断肌瘤根部。缝合盆腔血管止血。将肌瘤装于标本袋保护,肌瘤粉碎器将其粉碎后自右下腹穿刺孔分次取出。关闭膀胱反折腹膜,行腹腔镜下腔内超声评估,盆腔及下腔静脉内未见肌瘤残留。术中冰冻病理示:(子宫)梭形细胞肿瘤,考虑平滑肌瘤,局部富于细胞。手术全程经经阴道超声引导,以防肌瘤残留。术中出血量约50ml。术后病理提示(子宫)平滑肌瘤(合计直径5cm),部分区域细胞丰富;免疫组化:CD10少数细胞(+)、Desmin(+)(图2A)、SMA(+)(图2B)、HMB45(-)(图2C)、Ki-67阳性率约1%。术后诊断:子宫叶状分割性并血管内平滑肌瘤玻术后2天患者行腹部静脉CT血管造影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图1腹腔镜手术A:术中探查,暴露左侧阔韧带肿物;B:逐个搬出每叶肌瘤;C~E:发现并拔出静脉内平滑肌瘤;F:切?
图2免疫组化A:Desmin;B:SMA;C:HMB452讨论1996年Roth等[1]首次使用“绒毛叶状”、“分割性”等特点描述一种特殊类型的平滑肌瘤,子宫外生部分呈分叶状似胎盘组织与子宫肌层内肿瘤结节相连续,并将其称为子宫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或Sternberg瘤,并注意到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子宫浸润性平滑肌瘤、多结节水泡状平滑肌瘤及分叶状平滑肌瘤之间的联系,认为可能存在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合并静脉内平滑肌瘤。2002年Jordan等[2]证实并命名子宫叶状分割性合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cotyledonoidhydropicin-travenousleiomyomatosis,CHIL)。CHIL临床罕见,为叶状分割性平滑肌瘤同时累及宫旁血管,兼具静脉内平滑肌瘤(in-travenousleiomyomatosis,IVL)的特点。目前国内外仅有8例报道[2-6],其中行保守性手术治疗1例,,后因近期复发行根治性手术[2]。本例患者子宫外肿瘤分为15叶,其中一叶自宫旁静脉内拔出,故为CHIL。CHIL多好发于生育期女性,偶见于绝经后女性[3,7]。其病理大体标本表现为外生部分呈分叶状或息肉状生长于浆膜下,并经常突向一侧阔韧带内,色暗红,内生部分常呈分割状或浸润性伸入子宫肌层,与肌层分界不清,肉眼可见或不可见的宫内、宫旁脉管内瘤栓[2-5,7]。镜下常表现为良性平滑肌细胞,可伴局部富于细胞,并伴广泛水肿及透明变性,可见薄壁或厚壁血管大量分布,并无核异形、细胞有丝分裂象及肿瘤细胞坏死凝固等[4],部分病例可于镜下见平滑肌瘤外静脉和淋巴管内有平滑肌瘤生长。免疫组化检查提示肿瘤ER、PR、SMA及Desmin常为阳性,CD10阴性,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3,4,6]。CHIL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对于静脉内瘤栓较小者,影像学评估常易将其误诊为普通子宫肌瘤或
【作者单位】: 青岛大学;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西海岸院区妇科;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
【分类号】:R73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影;蔡菊芳;张国峰;翁寿向;虞义建;;子宫绒毛叶状水泡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一例[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6年12期
2 奚政君,成宇帆,张文竹;绒毛叶状分割性子宫平滑肌瘤1例及文献复习[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3 苏惠玲;;子宫绒毛叶状水泡状静脉内平滑肌瘤病2例[J];宁夏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4 李涵严;单胎叶状胎盘一例[J];湖南医学;1990年02期
本文编号:25422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54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