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Th22细胞及相关因子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作用机理探讨

发布时间:2020-02-22 03:24
【摘要】:第一部分 Th22细胞及相关因子在结直肠肿瘤微环境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目的Th22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辅助性T细胞,在芳香族受体(AHR)的启动下主要分泌IL-22发挥功能作用,其早期研究主要集中在炎症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性疾,在结直肠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部分检测Th22细胞及相关因子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分布情况,探讨其可能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行结直肠癌切除手术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并且能够经手术切除肿瘤。所有患者在手术前均没有接受放疗或化疗,术前无感染病史,既往无免疫性疾病病史,具有多个原发灶的患者也被排除。患者进行大肠癌手术切除时收集新鲜的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距离病灶5cm以上的正常大肠组织)进行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方法验证Th22细胞的功能因子IL-22在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是否表达;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Th22细胞比例的变化,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从基因水平证实检测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Th22细胞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探讨Th22细胞分布差异的可能机制。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存在IL-22蛋白的表达,但肿瘤组织中表达更为明显。通过流式细胞术,以散射光FSC/SSC及CD4+T细胞亚群设门,分析Th22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显示Th22细胞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的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检的结直肠癌组织中,TNMⅢ-Ⅳ期的Th22细胞比例明显高于TNM Ⅰ-Ⅱ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Th22细胞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聚集,并且随着肿瘤的进展含量增高。分析在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Th22细胞及Th17细胞的相关性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Th22细胞的比例与Th17细胞的比例变化呈正相关,R=0.52,P0.05。对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的细胞因子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以β-actin为内参基因计算相关因子的相对表达量。已知Th22细胞的关键转录因子为AHR,主要分泌IL-22;其表型特征为CCR4、CCR6和CCR10,对应的配体分别为CCL22、CCL20和CCL27。结果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Th22细胞的功能因子IL-22和转录因子AHR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结果与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的结果保持一致。趋化因子CCL20和CCL2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明显比癌旁组织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趋化因子CCL27在结直肠癌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也较癌旁组织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肿瘤微环境中含有大量Th22细胞相关的趋化因子。结论Th22淋巴细胞表达存在于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大肠组织中,Th22细胞在结直肠癌肿瘤微环境中高度表达,并且随着肿瘤的分期进展比例增高;通过肿瘤微环境的细胞因子分析表明,Th22细胞在结直肠癌中聚集,可能与肿瘤微环境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对Th22细胞的趋化作用有关。第二部分IL-22在体外对大肠癌的作用研究目的通过IL-22在体外与结肠癌细胞株进行共培养,研究IL-22对大肠癌的作用,并使用STAT3抑制剂进行干预,对其可能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购买人结肠癌RKO细胞株,进行复苏、常规培养、传代,取生长状态良好、对数期的细胞进行种板培养,使用细胞因子进行干预实验。将细胞培养12孔板分为空白对照组、IL-22干预组、IL-22联合STAT3抑制剂干预组三个小组,观察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通过流式细胞术,使用凋亡试剂盒Annxin V PE和7-AAD观察细胞凋亡比例;使用细胞增殖相关的核抗原物质Ki-67抗体检测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比例;统计分析各组的差异。结果通过IL-22与人结肠癌RKO细胞株在体外共培养或IL-22联合STAT3抑制剂(S31-201)与人结肠癌RKO细胞株在体外共培养或来判断IL-22在体外对结肠癌凋亡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RKO结肠癌细胞的凋亡率我们可以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22可以明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凋亡,降低凋亡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IL-22联合STAT3抑制剂与结肠癌细胞进行共培养时,IL-22抑制结肠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完全被逆转,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Th22细胞的功能因子IL-22对大肠癌凋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STAT3信号通路来完成的。通过IL-22与人结肠癌RKO细胞株在体外共培养或IL-22联合STAT3抑制剂(S31-201)与人结肠癌RKO细胞株在体外共培养或来判断IL-22在体外对结肠癌增殖作用的影响及可能机制。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RKO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比例我们可以发现,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22可以明显促进结肠癌细胞的增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当IL-22联合STAT3抑制剂与结肠癌细胞进行共培养时,IL-22促进结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完全被逆转,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Th22细胞的功能因子IL-22对大肠癌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STAT3信号通路来完成的。结论本部分研究通过IL-22与结肠癌细胞株体外共培养,阐明IL-22在结肠癌中起到促癌的作用,抑制了结肠肿瘤细胞的凋亡,促进增殖;其作用效应可以被STAT3抑制剂所逆转,提示IL-22可能是通过STAT3信号转导通路来发挥作用的。第三部分IL-22在小鼠大肠癌动物模型的作用研究目的目前针对Th22细胞的功能研究主要是通过其功能因子IL-22来进行,前面部分研究结果表明IL-22在体外对结肠癌细胞株具有保护作用,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以及抑制凋亡。本部分研究通过BALB/c裸鼠动物建立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使用IL-22及STAT3抑制剂进行干预,探讨IL-22在体内对大肠癌生长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常规培养结肠癌RKO细胞株,待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处于对数期时消化,以生理盐水调整细胞浓度,注射在BALB/c裸鼠皮下,建立结肠癌小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待小鼠肿瘤体积达到60mmm3时随机分成3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IL-22,C组:IL-22+STAT3抑制剂)隔天进行腹腔注射干预,隔天一次共5次,观察各组小鼠肿瘤生长情况,第11天颈椎脱臼法处死,完整切除肿瘤,游标卡尺测量计算终体积进行统计分析。称取一定量的小鼠肿瘤组织,进行匀浆,收集组织匀浆上清液,使用液相芯片技术检测各组小鼠肿瘤中IL-22蛋白的含量。结果本研究使用RKO结肠癌细胞进行小鼠皮下结肠癌模型的建立成功,饲养1周后所有的BALB/c裸鼠均成瘤,皮下可以触及;肿瘤体积达到60mm3时随机分成3组,腹腔注射药物进行干预。三组小鼠在给药过程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空白对照组小鼠肿瘤缓慢平稳生长,而IL-22干预组小鼠肿瘤生长迅速,与对照组相比,第11天时肿瘤体积明显增大,638mm3±58mm3 vs.428mm3±51mm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IL-22联合S31-201进行给药时,IL-22对小鼠结肠癌生长的促进作用明显被逆转,第11天时肿瘤体积显著小于IL-22组,313mm3±38mm3 vs.638mm3±58mm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IL-22可以在体内促进结肠癌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STAT3信号通路来实施。为了进一步证实IL-22在体内对结肠癌生长的作用,我们对三组结肠癌小鼠皮下移植肿瘤进行组织匀浆,通过Luminex液相芯片系统检测小鼠肿瘤中IL-22蛋白的含量。结果表明,单独IL-22干预组小鼠肿瘤中IL-22蛋白的含量明显比空白对照组增高,124.1pg/ml±14.9pg/ml vs.25.36pg/ml±4.1p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然而,单独IL-22干预组与IL-22联合S3I-201干预组小鼠肿瘤中IL-22蛋白的含量相比无明显差别,124.1pg/ml±14.9pg/ml vs.118.3pg/ml±13.5pg/ml,P0.05,无统计学意义。表明IL-22确实在结肠癌肿瘤微环境中聚集并能够促进肿瘤生长,与第一部分人体标本的检测结果类似。结论本部分研究通过BALB/c裸鼠建立结肠癌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使用IL-22及STAT3抑制剂进行干预,在体内证实了IL-22对结肠癌生长的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STAT3信号通路来完成。本研究通过人体标本检测、体外细胞共培养以及动物模型一系列实验阐明Th22细胞及其功能因子IL.22在结直肠癌的表达及可能作用机制,为结直肠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或靶点。
【图文】:

癌症,在线版,女性,男性


在发达国家是主要的致死病因,在发展中国家排行第呈增加趋势,很大部分原因是由于人口的增长老化和,例如吸烟、体力活动减少、肥胖和“西化”的饮食⑴。癌症研究机构权威发布的最新版本在线版数据库“全LOBOCAN邋2012)显示,2012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约140约820万,存活的癌症患者(被确诊5年以内)约3200,全球男性的癌症发病率为205/10万,女性的癌症发比女性氋出25%。就地域分布来讲,男性发病率地区大利亚和新西兰(365/10万),最低为西非(79/10万);高为北美地区(295/10万),最低为亚洲中南部(103/1地域差异则相对较小,男性为69-173/10万,女性为65-1

结直肠癌,全球,癌症,发病率


利亚和新西兰(每10万人口中男性为44.8,女性为32.2),发病率最低的逡逑地区为西非(每10万人口中男性为4.5,女性为3.8)。结直肠癌的总体死逡逑亡率相对比较低,大约75万,占8.5%,在欠发达地区则明显增高(图2)逡逑[2]。根据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的数据,国内结直肠癌2010年新发逡逑例数27.5万,发病率占所有癌症第3位;2010年死亡例数13.2万,,死亡率逡逑占所有癌症第5位。逡逑M*)*逡逑WfSSw邋Su>o?>r逡逑IViWf逦iWBBIHaBiBBJgjjjjjjmjIBiSBSmi逡逑Were邋dkwiaped邋npieni逡逑<.?<#?邋Jivj邋biKa'K邋?U'upe逡逑lALIJnetM逦tauiMlllL邋售逡逑w*>M逦""""wiiBir"*逡逑iBJiS^fvr^ca逡逑Scu^£?a?f?-Ai3逦—逡逑“"tfmAMMdnwiwn逡逑Cfnr*j邋Amertf?逦^SBST逡逑Ni>--fcisfi'邋MK-t逡逑"I邋ir?逡逑StRflh-CsfW*邋Asst逡逑M-^Atre*逡逑vvsasmWMi逡逑#5邋so"邋,ry邋,?;:邋ll邋I邋;?.?逦Tl邋2l邋W逡逑?邋fc--;:saR'ce逡逑图2.邋2012年全球结直肠癌分布(每10万人口例数,引自GLOBOCAN2012官网)逡逑Figure2.邋2012邋Worldwide邋Colorectal邋Cancer邋Distribution邋(per邋100,000,邋Cited邋from邋GLOBOCAN邋2012)逡逑13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5.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建平,王磊,杨祖立,黄奕华,董文广,覃建章,詹文华;青年结直肠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2年04期

2 陈达民;老年多发性结直肠癌:手术与尸检病例的回顾性研究[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2年02期

3 静雨;;吸烟与结直肠癌[J];国外医学情报;2002年04期

4 黄萍,周紫垣,马恒太,刘晋yN,周燕虹,曹佳,葛海燕,余佩武,Toshiro Takezaki;重庆地区人群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19期

5 李新宇,王杉,马向涛,叶颖江,崔志荣;细胞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的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3年08期

6 曹文兰,布洁,白月奎,周良玉,张文政,武东风,卫亚希;Ⅳ期结直肠癌非手术治疗临床研究[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3年06期

7 杨林,王金万;结直肠癌辅助治疗现状[J];癌症进展;2003年04期

8 耿稚江;;妇女应从50岁起接受结直肠癌的普查[J];国外医学情报;2003年07期

9 蒋沁婷,陈坤,邹艳,赵玉婉,马新源,李其龙,姚开颜,郑树;随访队列的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肿瘤;2004年01期

10 杨丹球,陈哲;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染色体脆性位点研究[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超;朱洪波;;结直肠癌的生物治疗[A];2009年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年会暨肿瘤外科规范化诊治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2 万德森;;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疗效的思考[A];2009年浙江省肿瘤学术年会暨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3 王哲海;;结直肠癌的诊断与系统性化疗[A];山东省第四届“CSCO——山东”首届肿瘤化疗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9年

4 邓小梅;郑桂喜;王传新;张建;李伟;张晓;;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蛋白质谱检测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5 李秉慧;李青科;韩梅;何立芳;陈书艾;;石家庄市及周边县区不同人群的结直肠癌危险因素的分析[A];第五届全国中医药免疫学术研讨会——暨环境·免疫与肿瘤防治综合交叉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6 于丁;;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A];湖北省胃肠肿瘤诊治进展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丁义江;吴]岚;;结直肠癌的中医治疗[A];中医肛肠理论与实践——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大会暨二零一零年中医肛肠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杨怀中;杨宇飞;贾小强;吴寅莹;;结直肠癌防治未来展望[A];2010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大会摘要集[C];2010年

9 陈嘉;;结直肠癌个体化靶向治疗新理念[A];2010年江苏省抗癌协会第二届传统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10年

10 巩跃生;魏淑娥;宋太平;张威;宋光瑞;;结直肠癌外科治疗新进展[A];中国肛肠病研究心得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贾岩;跨线治疗构筑结直肠癌最后防线[N];医药经济报;2012年

2 ;降低结直肠癌复发有新疗法[N];人民日报;2003年

3 韩自力;新化疗方案可高效治疗结直肠癌[N];健康报;2007年

4 齐攀;联合成像技术可以改善结直肠癌的诊断[N];医药经济报;2007年

5 常林;中国结直肠癌人数增长率达20%[N];医药经济报;2007年

6 宋奇思;青年型结直肠癌特点[N];家庭医生报;2008年

7 健康时报记者 刘桥斌;治结直肠癌前先查基因[N];健康时报;2009年

8 驻沪记者 魏峗;结直肠癌治疗十年取得重大进展[N];医药经济报;2009年

9 记者 李天舒;我国学者找到结直肠癌新靶标[N];健康报;2009年

10 记者 叶芳 通讯员 简文杨;专家呼吁把结直肠癌纳入常规体检[N];广东科技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常星;miR-143/miR-145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调节作用[D];复旦大学;2009年

2 赵光;结直肠癌血清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及特征多肽的功能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陈坤;结直肠癌环境与宿主因素的流行病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刘莉;脂联素及瘦素基因家族与结直肠癌[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伟光;结直肠癌相关微生态菌群及其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周畅;MicroRNA-339-5p/3p在结直肠癌中作用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7 鞠海星;散发性结直肠癌的微卫星不稳定与染色体不稳定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徐芳英;结直肠癌预后评估及预测模型的建立[D];浙江大学;2009年

9 张艳玲;叶酸代谢酶相关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10 张爽爽;有机氯化合物内暴露与结直肠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俊刚;应用蛋白指纹图谱技术筛选结直肠癌及肝转移特异性相关蛋白的初步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2 王德强;环境暴露下的错配修复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3 郭立国;具有突变子表型散发性结直肠癌筛选策略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4 贺敬虎;白细胞介素-6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5 范春红;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环境暴露与结直肠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6 马恒太;重庆地区人群营养膳食半定量食物频数问卷的制定与结直肠癌病例—对照标本库的建立[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7 刘林;miR-195/miR-365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8 邓佳;二脂酰甘油酰基转移酶及脂肪酰胺水解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9 阿尔夏提·阿衣提哈力;青年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3年

10 王巍巍;结直肠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的水平检测及其临床意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18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5818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3f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