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REC8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6 11:51
【摘要】:肝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根据最新统计,在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男性中,肝癌是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发达国家的男性中,排名癌症死亡的第六位。据统计,在2012年期间全世界大约有78.25万新增肝癌病例,因肝癌死亡的人数大约74.55万例,而我国就占了新增病例及死亡病例总数的50%。肝细胞癌是肝癌的主要类型,占肝癌的70-90%。然而肝细胞癌形成和发展的具体机制仍不清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目前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肝细胞癌的首选方法,然而根治性切除后患者的5年复发率高、转移率高,这成为肝细胞癌临床治疗的难题。因此,从分子水平研究肝细胞癌的发生机制,并针对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措施成为当今肝细胞癌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REC8是构成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复合体黏着素中的一员。黏着素在细胞有丝分裂及减数分裂中发挥调整染色体分离和同源重组的作用,参与DNA损伤修复,在真核细胞增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染色体的正确分离对于细胞的增殖非常重要,染色体的分离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尤其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黏着素在转录过程中可以与DNA结合调控增强子与启动子的相互作用。能够参与多种基因的表达调控,如原癌基因、癌基因的表达调控,同时与CCCTC-结合因子(CCCTCbinding factor,CTCF)共定位于染色体,通过CTCF的作用调控转录,因此黏着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REC8是黏着素家族中新近发现的一员,它属于黏着素减数分裂特异亚基,进入减数分裂Ⅰ期,RAD21被减数分裂特异的黏着素亚基REC8取代。同时REC8是肿瘤/睾丸(Cancer/Testis,CT)基因的一员,这类基因生理状态下在生殖细胞系高表达,在癌症中被异常激活,它们在癌症细胞生理学的作用仍有待阐明。近期研究发现在胃肠间质瘤中出现REC8的异常甲基化,在多倍体肿瘤细胞中表达异常,在胃癌、甲状腺癌中表现出抑癌作用。目前,国内外尚未见到有关REC8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报道。本研究观察REC8在人类肝细胞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的表达,研究其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血管形成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它在肝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为肝细胞癌提供新的治疗靶点。第一部分:REC8在肝细胞癌组织及肝癌细胞中的表达目的:观察REC8在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REC8在肝癌细胞系和肝细胞系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肝胆外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切除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肝细胞癌患者40例。实验标本共80例,包括新鲜肝细胞癌组织标本40例及相应癌旁组织4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Real-time PCR、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REC8在肝细胞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及特点,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析、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癌细胞以及肝细胞中的REC8的表达水平及特点。结果:1 REC8在肝癌组织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癌旁组织中主要定位于细胞浆,在肝癌组织细胞核中表达较癌旁组织增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REC8在肝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肝细胞癌组织中REC8主要定位于细胞核,在癌旁组织中REC8主要定位于细胞浆,REC8在细胞核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Real-time PCR结果显示在肝癌组织中REC8 m RNA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没有显著差别(P0.05)。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在肝癌组织中REC8在细胞核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提示REC8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2 REC8在肝癌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在肝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浆,在肝癌细胞系细胞核中表达较肝细胞增高细胞免疫荧光染色分析的结果表明在Hep G2、Hu H-7、BEL-7402三种肝癌细胞中REC8主要表达于细胞核,而在QSG-7701肝细胞中REC8在细胞核、细胞浆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浆。蛋白免疫印迹法实验检测肝癌细胞、肝细胞细胞核内的REC8表达,当上样蛋白总量为150μg时结果显示三种肝癌细胞系中细胞核内REC8的表达高于肝细胞(P0.05),提示REC8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第二部分:REC8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应用pcDNA3.1-Flag-REC8质粒转染肝癌细胞建立REC8过表达肝癌细胞模型,观察REC8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侵袭、血管生成能力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pcDNA3.1-Flag-REC8质粒分别转染Hep G2、Hu H-7、BEL-7402三种肝癌细胞(REC8组),以空载体(Control组)作为对照组,之后再利用蛋白免疫印迹检测PCNA蛋白表达、细胞克隆形成实验、CCK-8实验观察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细胞凋亡观察肝癌细胞凋亡的变化;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MP-9、Tr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观察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改变;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VEGF-C、小管形成实验观察肝癌细胞对血管形成能力的改变。结果:1 pcDNA3.1-Flag-REC8质粒过表达REC8的效果鉴定应用pcDNA3.1-Flag-REC8质粒分别转染Hep G2、Hu H-7、BEL-7402三种肝癌细胞,以空载体作为对照组,转染pcDNA3.1-Flag-REC8质粒后REC8的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明显上调(P0.01),证实pcDNA3.1-Flag-REC8质粒在三种肝癌细胞中均可成功过表达REC8。2过表达REC8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证明,与Control组比较,转染REC8过表达质粒48h后,在Hep G2、Hu H-7、BEL-7402三种肝癌细胞中PCNA表达均下降(P0.01),表明在肝癌细胞系中,过表达REC8后,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比较,转染REC8过表达质粒48h后,在Hep G2、Hu H-7、BEL-7402三种肝癌细胞中细胞克隆形成数量减少(P0.01),表明过表达REC8后,肝癌细胞克隆形成受到抑制。CCK-8实验结果表明,与Control组比较,转染REC8过表达质粒24h、48h、72h后,Hep G2、Hu H-7、BEL-7402三种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均下降(P0.05)。3过表达REC8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证明,与Control组比较,转染REC8过表达质粒48h后,在Hep G2、Hu H-7、BEL-7402三种肝癌细胞中Cleaved-Caspase3表达均上升(P0.01),表明在肝癌细胞系中,过表达REC8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实验证明,与Control组比较,转染REC8过表达质粒48h后,在Hep G2、Hu H-7、BEL-7402三种肝癌细胞中细胞早期凋亡率升高(P0.01),表明过表达REC8促进肝癌细胞的凋亡。4过表达REC8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证明,与Control组比较,转染REC8过表达质粒48h后,在Hep G2、Hu H-7、BEL-7402三种肝癌细胞中MMP-9表达均上调(P0.01),表明在肝癌细胞系中,过表达REC8增加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证明,与Control组比较,转染REC8过表达质粒48h后,Hep G2、Hu H-7、BEL-7402三种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增加,穿到Transwell小室下层的细胞数增加(P0.01),表明过表达REC8增加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侵袭实验结果证明,与Control组比较,转染REC8过表达质粒48h后,Hep G2、Hu H-7、BEL-7402三种肝癌细胞的划痕愈合能力增加(P0.01),表明过表达REC8增加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5过表达REC8促进肝癌细胞的血管形成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证明,与Control组比较,转染REC8过表达质粒48h后,在Hep G2、Hu H-7、BEL-7402三种肝癌细胞中VEGF-C表达均上调(P0.01),表明在肝癌细胞系中,过表达REC8增加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小管形成实验结果证明,与Control组比较,转染REC8过表达质粒48h后,Hep G2、Hu H-7、BEL-7402三种肝癌细胞对血管形成能力增加(P0.01),过表达REC8增加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第三部分:REC8通过PKA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目的:通过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筛选与REC8相互作用的靶蛋白,探讨REC8促进肝癌细胞迁移侵袭及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免疫共沉淀以及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验证REC8与靶蛋白的相互作用。在过表达REC8后应用靶蛋白抑制剂干预肝癌细胞系并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MMP-9、VEGF-C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小管形成实验验证其功能。结果:1在肝癌细胞中REC8与PKA RII-α存在相互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联合质谱分析后筛选与REC8相互作用的靶蛋白58个,其中PKA RII-α与细胞的迁移侵袭、血管形成关系密切。我们应用免疫共沉淀进行验证,沉淀产物以PKA RII-α抗体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时出现阳性结果,提示PKA RII-α与REC8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应用PKA RII-α抗体进行沉淀,沉淀产物以REC8抗体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出现阳性结果。我们进一步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REC8与PKA RII-α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发现REC8染色定位于细胞核,PKA RII-α染色同时定位于细胞核,两者间存在共定位,提示REC8与PKA RII-α存在相互作用。2在肝癌细胞中REC8通过与PKA RII-α作用使PKA活性升高蛋白免疫印迹法结果证明,过表达REC8后对PKA RII-α表达无明显影响(P0.05)。PKA活性测定结果显示,过表达REC8后PKA活性升高(P0.01),表明在肝癌细胞系中,REC8促进PKA活性上升。以上两个结果提示REC8通过与PKA RII-α作用使PKA活性上升但不影响其表达。3 REC8通过PKA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证明,过表达REC8后应用PKA抑制剂H89,肝癌细胞Hu H-7中MMP-9表达下降(P0.01),表明在肝癌细胞系中,REC8通过PKA通路上调MMP-9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PKA抑制剂H89可抑制REC8过表达诱导的迁移、侵袭(P0.01)。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REC8通过PKA通路影响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显示REC8通过PKA通路影响肝癌细胞的迁移能力(P0.01)。4 REC8通过PKA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结果证明,过表达REC8后应用PKA抑制剂H89,肝癌细胞Hu H-7中VEGF-C表达下降(P0.01),表明在肝癌细胞系中,REC8通过PKA通路上调VEGF-C的表达,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小管形成实验结果证明,过表达REC8后应用PKA抑制剂H89,肝癌细胞Hu H-7对血管形成能力减低,表明在肝癌细胞系中,REC8通过PKA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结论:1 REC8在肝细胞癌组织及肝癌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核,在癌旁组织及肝细胞主要表达于细胞浆,提示REC8可能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2 REC8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3 REC8通过PKA通路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和血管生成。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735.7
【图文】:

放大倍数,和肝,HE染色,肝癌组织


35附 图图1 组织标本经HE染色证实为癌旁组织和肝细胞癌(放大倍数200倍)Fig.1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was confirmed by HE staining with a 200×magnification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肝癌组织中REC8在细胞核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代表图片,放大倍数 400 倍)Fig.2 The results of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e expressionof REC8 in the nucleus in the HCC tissues was higher than in the normaladjacent tissues with a 400×magnification (representative pictures)

肝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片,表达水平


35图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在肝癌组织中REC8在细胞核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代表图片,放大倍数 400 倍)Fig.2 The results of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showed the expressionof REC8 in the nucleus in the HCC tissues was higher than in the normaladjacent tissues with a 400×magnification (representative pictures)

肝癌组织


组织中 REC8 mRNA 的表达与癌旁组织没有mRNA expression of REC8 between normal adjand HCC tissues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孟东;;肝癌有哪些类型[J];抗癌之窗;2008年02期

2 张涛;卢娜;杜小滢;田银娣;张慧;李静静;;健康教育在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57例中的应用[J];交通医学;2013年01期

3 何振平;肝细胞癌多中心发生的临床意义[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年10期

4 刘自光;汪玲;马韵;邓卓霖;;肝癌遗传易感性与解毒酶基因多态性[J];中国医学文摘(肿瘤学);2002年04期

5 管晨滔;魏文强;;肝癌防治研究进展[J];肝癌电子杂志;2015年02期

6 任功一,万大方,顾健人;肝细胞癌中的杂合性缺失[J];国外医学.遗传学分册;2000年02期

7 刘金有;;1例肝癌舌转移[J];现代医药卫生;2006年08期

8 张芙蓉;谢志春;;枸杞多糖对肝癌细胞中VEGF表达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0年22期

9 李秀霞,陈志英,范毅军,白石山,托娅,王玉芳;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肝癌中的定量研究[J];内蒙古医学杂志;1994年04期

10 张启芳,范竹萍;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J];华夏医学;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利;陈剑;张元元;王季石;;PIN1在肝癌中的表达[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杨海山;胡真真;;肝癌影像诊断进展[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3 李利;陈剑;张元元;王季石;;PIN1在肝癌中的表达[A];贵州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专题讲座及论文汇编[C];2007年

4 谢晓燕;徐辉雄;吕明德;殷晓煜;匡铭;徐作峰;刘广健;;反复超声引导经皮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A];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新进展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唐远平;段学鹏;曾嵘;李亦学;石铁流;;蛋白质相互作用信息在肝癌中的应用[A];中国蛋白质组学第二届学术大会论文摘要论文集[C];2004年

6 钱国军;;肝癌消融治疗程序探讨[A];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第一届全国介入超声及肿瘤消融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7 吴泽志;傅遍红;董澄;秦建;蔡绍皙;吴云鹏;;整合素对肝癌细胞与Ⅳ型胶原粘附与趋化行为的影响[A];第七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贾宁阳;;肝胆期成像在LI-RADS的应用[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第十五次全国学术大会暨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医学影像专业委员会2017年学术年会暨《医学影像新技术的临床应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7年

9 徐相廷;王素英;;治疗亚临床期肝癌的体会[A];发挥中医优势,注重转化医学——2013年全国中医肿瘤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10 谢晓燕;徐辉雄;吕明德;殷晓煜;匡铭;徐作峰;刘广建;;超声引导经皮消融治疗复发性肝癌[A];庆祝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成立20周年——第八届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魏静;A股再掀“抗癌热” 肝癌概念受青睐[N];中国证券报;2013年

2 陈青;全球年新发肝癌病例中国逾五成[N];文汇报;2008年

3 张中桥;AFP可作为治疗肝癌的新靶标[N];中国医药报;2006年

4 实习生 姜海;肝癌检测新方法问世[N];科技日报;2007年

5 郝新宇;全球首个晚期肝癌多靶点药在我国启用[N];科技日报;2008年

6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崔逾瑜 胡蔓 通讯员 魏薇;肝癌良药正在审批路上[N];湖北日报;2018年

7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诸葛亚寒;我国科学家新发现有望实现肝癌“早发现、早治疗”[N];中国青年报;2016年

8 记者 胡德荣;肝癌或可提前一年预警[N];健康报;2016年

9 唐一尘;新基因剪刀助力肝癌建模[N];中国科学报;2019年

10 记者 吴苡婷 通讯员 杨静;上海科学家发现抑制肝癌新机制[N];上海科技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静;REC8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7年

2 邹奇飞;肝癌中具有转移特性肿瘤干细胞的鉴定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3 钟崇;健脾化瘀法中药治疗肝癌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

4 王志明;大鼠肝星状细胞促进肝癌生长、侵袭及调控免疫微环境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5 韩建立;原代肝癌细胞体外培养化疗敏感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徐志远;上皮间质转化在调控肝癌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7 朱楠;RASSF6在肝细胞癌增殖及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7年

8 周闯;原发性肝癌术后转移复发分子预测模型的优化整合与临床转化[D];复旦大学;2012年

9 张智;蜂毒素作用于组织蛋白酶S抗肝癌血管生成机制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黄华;癌旁免疫炎症相关因子及癌内骨桥蛋白表达与肝癌术后复发关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东暄;肿瘤/睾丸抗原REC8在结直肠癌进展中的作用及机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2 吕波;肝癌肝移植术后肝癌复发特点的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王彬;符合米兰标准的复发性肝癌的治疗分析[D];吉林大学;2017年

4 郑苏苏;松友饮联合TACE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肝癌患者的临床研究及分子机制探索[D];复旦大学;2014年

5 刘强;姜黄素经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通路抑制缺氧肝癌HepG2细胞VEGF表达的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6 孙海艳;骨桥蛋白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转移相关的糖基化改变[D];复旦大学;2012年

7 陈浩;细胞外基质蛋白-1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8 曹胜男;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对肝癌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D];湖北科技学院;2016年

9 侯悦悦;PDGF-D/miR-106a/Twist1信号途径参与吉西他滨耐药肝癌细胞的上皮间质样转换[D];蚌埠医学院;2015年

10 陈文军;缺血再灌注对肝癌细胞多药耐药表型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27579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7579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4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