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及干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1 18:55
   第一部分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及干预研究目的:血小板输注是血液病患者重要的止血措施之一,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血小板无效输注(PTR),PTR可增加出血风险,导致患者不良预后。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主要括非免疫性、免疫性以及血小板自身因素。对于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治疗,包括丙种球蛋白在内的多种措施的治疗效果尚存在争议。本研究旨在分析我中心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的资料,探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危险因素及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3例恶性血液肿瘤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可能危险因素,并按输注血小板前有无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分为丙球组(n=23)和非丙球组(n=50),并分析两组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改善情况。结果: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感染、脾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所占比例最高(67.2%)。丙球组患者24小时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CCI)显著高于非丙球组(p=0.037),48小时血小板纠正增加指数、72小时内血小板及红细胞输注量、出血评分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发生血小板无效输注的所有危险因素中,感染所占比例最高,输注血小板前静脉应用丙种球蛋白可在短期内改善血小板无效输注状态。第二部分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在出血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中的疗效分析目的:出血是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常见且重要的并发症,可严重影响患者预后。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r FVIIa)为一基因工程合成的止血药物,目前主要批准用于治疗凝血因子Ⅷ或Ⅸ抑制物阳性的先天性血友病、获得性血友病、先天性凝血因子VII缺乏症患者出血的防治,但在出血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中的应用报道尚较少。在前期血小板无效输注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旨在进一步分析r FVIIa在出血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4例恶性血液肿瘤出血合并血小板无效输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按止血治疗方式分为r FVIIa组和对照组,r FVIIa组(n=32)患者接受r FVIIa的治疗,对照组(n=32)患者仅接受常规止血药物治疗,比较分析r FVIIa的止血效果及预后。结果:r FVIIa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基本匹配。r FVIIa组患者接受止血治疗后的24小时(84.3%vs.56.2%;p=0.014),48小时(93.7%vs.73.8%;p=0.020)总体治疗反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小时(43.8%vs.18.8%;p=0.031),48小时(50.0%vs.25.0%;p=0.039)及72小时(53.1%vs.25%;p=0.021)完全反应率(CR)显著高于对照组。r FVIIa组治疗后72小时出血评分(1.94±0.21 vs.2.59±0.21;p=0.029),达有效止血的时间(3.11±0.40 vs.4.58±0.54天;p=0.03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32.54±1.67 vs.39.56±2.45;p=0.021)。r FVIIa组治疗后72小时内红细胞输注量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2.81±0.63 vs.3.52±0.51;p=0.388)。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输注量(p=0.490),血小板计数增高值(p=0.275),血红蛋白增加量(p=0.326),住院时间(p=0.119),凝血酶原时间(p=0.261)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r FVIIa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总体生存(OS)无统计学差异(p=0.240)。r FVIIa组达CR患者OS明显优于非CR患者(中位生存时间,282.5天vs.8天;p=0.020)。治疗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无血栓并发症发生。结论:重组人凝血因子VIIa与常规止血药物相比可有效且安全止血,治疗后达CR患者总体生存优于非CR患者。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琼;;老年恶性血液肿瘤并其他脏器肿瘤的临床护理问题研究[J];当代医学;2014年25期

2 杨建柱;王晓萌;张祥宏;;Twist1在恶性血液肿瘤中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8年06期

3 薛重重,杨丽萍,王钧,范金环,刘荣英,王建华,刘俊茹,苏国宏,刘英,吴秀然;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观察[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0年06期

4 闫金松;;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知情不同意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医学与哲学;2019年20期

5 张佳思;阮潜瑛;陈梅;;CIK输注治疗恶性血液肿瘤患者的护理[J];激光杂志;2016年10期

6 曾东风,陈幸华,孔佩艳,彭贤贵,魏立,常城;SDF-1与VEGF在不同类型恶性血液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重庆医学;2005年09期

7 黄东生,唐锁勤,刘立真,王建文,刘英,吕善根,彭橘云;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小儿恶性血液肿瘤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师杂志;2004年06期

8 展新荣;牛新清;王羽;尹俊杰;梁波;王中良;李志慧;;三联活菌制剂保留灌肠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相关的难治性肠道菌群失调的临床分析1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0年25期

9 赵景兰,王逸民;血清CG、HA、RIA在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交通医学;1995年04期

10 杨弘;聂波;;66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原因与防治[J];中国医药指南;2013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丽妙;杨洪乐;胡蕊;郝冀洪;;多原发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及血液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中青年检验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黄东生;张伟令;唐锁勤;吕善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小儿恶性血液肿瘤的临床应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沈凌;陈灏;严秀娟;任振义;;以胸腔积液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血液肿瘤三例[A];2011年第三十三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暨呼吸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4 王立生;李庆芳;黄文荣;段海峰;吴祖泽;;SPK-S1P信号-恶性血液肿瘤治疗的新靶点[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5 曾东风;陈幸华;孔佩艳;彭贤贵;魏立;常诚;;SDF-1与VEGF在不同类型恶性血液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高全立;;应用CART细胞治疗恶性血液肿瘤河南省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7 何静松;蔡真;黄河;叶锦;谢万灼;张洁;施继敏;李黎;郑伟燕;罗依;林茂芳;;伊曲康唑注射液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合并真菌感染51例临床分析[A];第10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曾东风;孔佩艳;;SDF-1/CXCR4轴与血管新生[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血液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谢亚萍;施鹏飞;钱申贤;高大泉;陈况;谭俊峰;黄细莲;刘利蓉;;血液系统肿瘤患者化疗后合并中性粒细胞减少性肠炎的诊治研究[A];2015年浙江省血液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10 曾东风;陈幸华;孔佩艳;张曦;李杰平;刘红;;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骨髓活检动态变化特点及其临床意义[A];第13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韩昆昆;泛素连接酶RNF6在恶性血液肿瘤中的功能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柯珂;PI3Kγ抑制剂的抗肿瘤活性评价及其机制分析[D];江南大学;2019年

2 楚甜甜;恶性血液肿瘤患者血小板无效输注及干预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王恬恬;PCT及CRP在成人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发热中的诊断价值[D];山东大学;2019年

4 周文峰;DC-CIK细胞治疗对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4年

5 金丽娜;雷帕霉素对恶性血液肿瘤细胞株抗肿瘤效应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王秀娟;恶性血液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7 马萌;多发性骨髓瘤血瘀证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熊文艳;Eps8在恶性血液肿瘤细胞株中表达情况及意义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101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8101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f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