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早期肝癌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方法

发布时间:2020-10-14 03:48
   原发性肝癌位于我国癌症死因的第二位,总体死亡率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早期肝癌诊断可以提高肝癌患者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是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手段,但是传统的检测方法无法有效及准确的对肝癌进行早期诊断。本论文提出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的早期肝癌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方法,并选择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与miRNA-125b作为联合检测标志物,提高诊断灵敏度与特异性,有望实现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改善肝癌患者的存活率。本论文针对血清中AFP与miRNA-125b的联合、特异性、高灵敏度浓度测量,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首先,选用基于SPR的Biacore 3000检测系统,利用其微流体系统的四通道设计,通过单通道选通修饰与四通道串联测量的有机结合,仅需单份微量患者血清样品,便可以实现其中AFP与miRNA-125b的联合定量检测。同时,通过在四通道中选择第一通道,将其设置为参考通道,消除背景光及其他环境因素的干扰。接着,选用CM5芯片,利用芯片表面的葡聚糖,通过共价键结合在芯片的金膜表面修饰AFP与miRNA-125b的生物探针,消除血清中复杂成分(例如,蛋白质、葡萄糖、激素等)的干扰,实现对AFP与miRNA-125b的特异性检测。实验中将与miRNA-125b碱基互补配对的DNA探针修饰在第二通道的传感区域,将抗AFP单克隆抗体修饰在第三通道的传感区域,实验结果表明,实现了对AFP与miRNA-125b特异性检测,但是这种直接检测法的灵敏度不高,无法满足血清中检测要求。然后,分别采用双抗夹心法和S9.6抗体增强法,提高AFP与miRNA-125b的SPR响应信号和检测灵敏度,实现血清中AFP与miRNA-125b的低浓度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双抗夹心法能够提高AFP的检测灵敏度,可以实现临床浓度范围0-400ng/mL的精确检测;S9.6抗体增强法能够提高miRNA-125b的检测灵敏度,最小检测浓度可以达到200pM。最后,应用双抗夹心法和S9.6抗体增强法修饰的CM5芯片对AFP(0-400ng/mL)与miRNA-125b(0-1000pM)进行了联合检测实验,验证了本论文提出的联合检测方法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可行性。
【学位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5.7;O646.9
【部分图文】:

测量系统


(a) (b)图 2-2 (a) SensiQ 测量系统图; (b) SensiQ Discovery 测量系统图 与 SensiQ Discovery 是以 SPR 技术为基础的半自动通道生物仪。如图 2-2 所示,SensiQ 与 SensiQ Discovery 具有先进的光的微流控系统、多样的芯片表面修饰、简单方便的控制软件件,是应用广泛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检测系统。SensiQ 与出现,使得科研机构获得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和亲。这些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检测结果有助于开发药物、研究细开发抗体筛选等。 与 SensiQ Discovery 内部应用的 Spreeta 光学传感器,该传感ann 棱镜结构,测量结果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作为内ta 传感器安装方便,几秒钟即可轻松完成。此外,用户可以多种化学修饰,用于研究不同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微个纳升数量级的流通通道,将其中一个作为参考通道,用于

测量系统,微流控系统


图 2-3 SensiQ Pioneer 测量系统图ensiQ Pioneer 的内部微流控系统,件,制作工艺精细和经久耐用。在该液的情况,确保系统可以正常使用命。由于该系统具有全自动的三通方式,可以检测多种生物分子之间通量和高灵敏度的需求。对于不现全自动配置具有不同浓度的待测动吸入缓冲液与待测样品混合,产人为配置溶液带来的误差。该方法剂样品以及传感器消耗。

表面结构,芯片,配体,金膜


天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性re 系列检测系统的配套传感芯,核酸,碳水化合物等各种配体的载玻片,金膜表面修饰了一层配体连接在芯片表面,实现对待一些有机溶剂中,芯片表面上面修饰上配体后,配体的稳定时测量 AFP 和 miRNA-125b 的M5 芯片上,具有一层葡聚糖,定在金膜表面的不同区域,实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诚;施斌;朱樑;;蛋白质组学在肝癌标志物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癌症杂志;2006年12期

2 潘骥群;原发性肝癌标志物国内研究概况[J];临床荟萃;1992年08期

3 徐冠南;张晓华;;甲胎蛋白和肝癌标志物[J];人民军医;1988年03期

4 梁后杰,刘为纹,袁爱力;肝癌标志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1989年05期

5 陆士中;;原发性肝癌标志物研究新进展[J];医学研究通讯;1989年04期

6 沈鼎明;肝癌标志物的研究动向[J];中华肝脏病杂志;1999年03期

7 谢先火,沈鼎明,沈薇;三种肝癌标志物对肝癌诊断特异性的再评价[J];中华内科杂志;1994年01期

8 付久洲;刘勤;;原发性肝癌标志物临床应用及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1990年03期

9 张太阳;王忠杭;;原发性肝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0年03期

10 赵以森;近年原发性肝癌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1991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秀菊;抗人肝癌标志物MXR7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2 廖剑;糖蛋白质组学分析肝癌相关血清糖蛋白岩藻糖基化异常[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苏杰;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的早期肝癌标志物的联合检测方法[D];天津大学;2018年

2 陈谦;基于高通量数据对宫颈癌和肝癌标志物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3 吕思芳;基于量子点和MoS_2的光化学传感器对肝癌标志物microRNAs的检测[D];湘潭大学;2017年

4 张孝峰;新的候选肝癌标志物胸腺肽β4的初步验证及其影响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5 霍景瑞;肝癌相关抗原的扩增及肝癌相关蛋白的抗体制备[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0年

6 王祥法;藻胆蛋白/链霉亲和素生物探针的研制及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6年

7 谷立通;外周血肿瘤相关抗原的自身抗体与肝细胞癌发生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401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8401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23c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