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胃肠间质瘤KIT外显子11突变谱及其临床意义

发布时间:2020-10-17 08:59
   背景与目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肿瘤,其特征是存在KIT基因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基因获得性功能突变。KIT基因的突变不仅用于GISTs的诊断和预测伊马替尼的疗效。研究表明,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是GISTs预后不良的一个因素,存在外显子11突变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复发和转移。但并不是所有的外显子11突变的患者均表现出此恶性行为,这可能与外显子11不同的突变类型相关。少量研究发现外显子11不同的突变类型与GISTs预后相关,其不同突变类型与GISTs的临床病理关系仍不明确。本研究通过PCR测序检测GISTs患者KIT基因突变,并分析GISTs KIT基因外显子11不同突变类型的突变频谱,同时探索KIT基因外显子11不同突变类型的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经组织病理学及PCR测序确诊的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的GISTs患者共188例,均经根治性手术治疗。入组标准为:1、组织病理学明确诊断为胃肠间质瘤,基因检测结果为KIT外显子11突变患者2、肿瘤可手术完全切除患者3、具有完整临床病历资料及随访资料。排除标准:1、双外显子突变患者2、既往放化疗患者3、极低危复发风险患者4、同时发现或确诊GISTs之后发现第二肿瘤的患者5、伴有严重的心血管或精神疾病、患有其他不适宜手术的疾病或全身状态处于衰竭状态。分析外显子11不同突变类型患者的突变类型、突变位点、突变形式、突变频率及临床病理特征。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对入组的188例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s精确检验分析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类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COX单因素分析外显子11突变GISTs的临床病理特征与无复发生存时间(Relapse-Free Survival,RFS)的关系,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曲线之间的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具有预后意义的因素进入COX风险比例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当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KIT基因外显子11突变类型及频率依次是点突变(36.7%,69/188),缺失突变(31.9%,60/188),混合突变(缺失-插入突变)(23.4%,44/188),插入突变(4.8%,9/188),串联重复突变(3.2%,6/188)。点突变最常见的位点为557、559、560密码子突变,以559密码子突变最多(36.2%,25/69),其次为557密码子(23.2%,16/69)、560密码子(17.4%,12/69)和576密码子(8.7%,6/69),553和579密码子突变数最少(分别为2例和1例)。其中559密码子常见的突变形式为V559D(27.5%,19/69)、V559A(10.1%,7/69)、V559G(5.8%,4/69),其次为V559E(1.4%,1/69)和V559H(1.4%,1/69)。557密码子常见的突变形式为W557R(18.8%,13/69)、W557G(4.3%,3/69)。560密码子常见的突变形式为V560D(14.5%,10/69)、V560G(2.9%,2/69)。576密码子突变形式为L576P(8.7%,6/69)。较少见的突变位点及形式为Y553D、Y553N、P577S,各1例;E554K与V555P同时点突变1例,P551T与Y553C同时点突变1例。缺失突变位点主要集中于11外显子5’端编码的近膜热点区域550-560密码子,约占66.7%(40/60),其中557-558缺失最为常见(18.3%,11/60),其次为559缺失(10.0%,6/69)和555-558缺失(6.7%,4/60)。551-554缺失、557-561缺失、558-559缺失、579缺失突变等各占5.0%(3/60)。混合突变(缺失-插入突变)形式多变,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557-558密码子(15.9%,7/44),其次为550-555密码子(6.8%,3/44)和550-553密码子(4.5%,2/44)、556-565密码子(4.5%,2/44)、558-561密码子(4.5%,2/44)。插入突变及串联重复突变位点及形式多变,插入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第570-580密码子,其中576-577密码子插入突变最常见(33.3%,3/9),其次为575-576密码子插入突变(22.2%,2/9)。串联重复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第570-590密码子,各1例。2.外显子11点突变GISTs多发在胃(68.1%vs 51.0%,P=0.028),以低核分裂像(5/50HPF)(53.6%vs 34.6%,P=0.018)、中危复发风险(40.6%vs23.1%,P=0.013)更常见。外显子11缺失及混合突变GISTs多发在非胃部位(49.0%vs 31.9%,P=0.028),以高核分裂像(≥5/50HPF)(65.4%vs 43.5%,P=0.018)、高危复发风险(61.5%vs 43.1%,P=0.013)更常见。3.单因素分析显示RFS不良预后的因素包括:肿瘤直径大于5cm(RR=7.587,95%CI:1.014~52.126,P=0.039)、核分裂像大于5/50HPF(RR=5.031,95%CI:1.120~22.597,P=0.035)、高危复发风险(RR=3.758,95%CI:1.750~17.731,P=0.030)、外显子11突变中的缺失及混合突变(RR=6.435,95%CI:1.491~27.714,P=0.012)。多因素分析示:高危复发风险(RR=7.672,95%CI:1.321~9.437,P=0.023)是影响外显子11突变GISTs RFS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结论1.KIT外显子11突变形式及位点复杂多变,以点突变最常见,其次为缺失突变。2.外显子11点突变GISTs多发在胃,以低核分裂像(≤5/50HPF)、中危复发风险更常见。外显子11缺失及混合突变GISTs多发在非胃部位,以高核分裂像(5/50HPF)、高危复发风险更常见。3.肿瘤直径大于5cm、高核分裂像(5/50HPF)、高危复发风险、缺失及混合突变是外显子11突变GISTs RFS的不良预后因素。
【学位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5
【部分图文】:

预后关系,患者


续表 4因素总例数 复发例数RR 95%CI n(%) n(%)-1阳性 182(96.8) 22(95.7)21.495 0.000~23.877 0阴性 6(3.2) 1(4.3)此,得出结论: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瘤内溃疡、瘤内出血、D117、CD34、DOG-1与GISTs患者的RFS不良预后无相关性,而肿cm、核分裂像大于5/50HPF、高危复发风险、外显子11突变中的缺与GISTs患者的RFS不良预后相关。 5 为低、中危复发风险患者与高危复发风险患者的 KM 无复发生结果,低、中危组和高危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大于 50 月,Log-Rank 检验 χ2=7.818,P=0.02,三条生存曲线差别有统计学危复发风险患者无复发生存高于高危复发风险患者。

预后关系,患者,生存时间,生存曲线


图 6 为肿瘤直径小于等于 5cm 与肿瘤直径大于 5cm 患者 KM 无复发生比较结果,两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大于 50 个月和 50 个Rank 检验 χ2=5.886,P=0.015,两条生存曲线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等于 5cm 患者无复发生存高于肿瘤直径大于 5cm 患者。

预后关系,肿瘤,生存曲线,患者


7 为肿瘤核分裂像小于等于 5/50HPF 与肿瘤核分裂像大于 5/50HP复发生存曲线的比较结果,两组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大于56 个月,Log-Rank 检验 χ2=5.447,P=0.019,两条生存曲线差别有肿瘤核分裂像小于等于 5/50HPF 患者无复发生存高于肿瘤核分裂PF 患者。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英君;李军;王霞;;KIT在子宫肉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当代医药;2011年17期

2 杨蓉;冯永山;;KIT基因突变与斑驳病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医药;2010年06期

3 邓伟平,陆春,朱国兴,林群娣,冯佩英;斑驳病的一种新的KIT基因突变[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年05期

4 程艳艳;陈少锋;黄燕君;;斑驳病患者KIT基因突变的检测[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4年03期

5 张巧灵;姜俊兵;贺俊平;范瑞文;耿建军;赫晓燕;董常生;;羊驼显性白毛调控KIT基因的分子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激光生物学报;2008年01期

6 邓伟平;黄跃深;陆春;赖维;朱国兴;林群娣;冯佩英;;中国南方斑驳病一家系的一种新的KIT基因突变[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5年06期

7 陈荃;林志森;李名扬;张洁;汪慧君;王晓雯;杨勇;;重型斑驳病一家系KIT基因新突变[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2年04期

8 张敏;丁显平;朱一剑;沈梦捷;冉静;付莉;;KI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四川地区男性不育的相关性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9 李艳红;汪慧君;陈官芝;汤晓婷;林志淼;杨勇;汤占利;;斑驳病并发多发性咖啡斑1例KIT基因突变检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年06期

10 高伟会;张毅;刘林;范翌鹏;张胜利;张沅;;KIT基因多态性与荷斯坦牛着色性状的关联分析[J];中国奶牛;2011年1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蔡寨;大肠癌致病基因筛选及KIT基因在大肠癌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7年

2 侯晓玮;配体依赖的干细胞因子/KIT通路促进胃肠道间质瘤增殖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3 高春涛;胰腺癌细胞乏氧环境下Kit配基的表达调控机制及功能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4 奚炜炜;kit基因和CD4~+细胞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作用[D];浙江大学;2010年

5 韩鹃;Kit信号通路调控新生小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发育和增殖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6 李杰华;胃肠间质瘤多基因全序列联合检测及预后因素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4年

7 来森艳;胃肠道间质瘤伊马替尼继发耐药的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何芊;膀胱起搏点及其与逼尿肌不稳定的关系初探[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亚楠;胃肠间质瘤KIT外显子11突变谱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8年

2 潘红梅;KIT基因与荣昌猪毛色相关性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3 李喜英;斑驳病KIT基因突变位点与临床表型相关性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4 王晓静;具有显性白特征的蒙古白马KIT基因的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1年

5 牛玉娜;五指山猪KIT基因拷贝数检测暨猪PSME1基因与免疫性状关系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朱家晴;胃肠道间质瘤CK2和KIT的协同靶向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7 任丽琴;KIT基因与猪毛色和仔猪初生重相关的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8 程攀;DNMT1、KIT和KITLG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生精障碍关系的初步研究[D];大理学院;2014年

9 侯佳妮;蓝狐KIT、KITLG及EDNRB基因的克隆及与显性白毛色突变的相关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4年

10 王雪峰;原癌基因kit、myc在多伊棺头蟋(Loxoblemmus doenitzi)配子发生中的特异性表达及受精囊的显微结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8445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8445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30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