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目前世界范围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不断攀升,已经超越心血管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恶性肿瘤第一位,在病理类型上,肺癌主要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占肺癌总数的20%~25%。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包括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抑制剂治疗,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在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面,仍是以放化疗为主。化疗在抗肿瘤的同时,带来一系列的毒副作用,常见的有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脱发等。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细胞毒类化疗药物主要的不良反应,使化疗药物减量、化疗时间延迟等,并最终影响化疗效果。中性粒细胞减少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主要通过化验血常规发现。造成包括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FN)、感染、脓毒血症等相关并发症,导致了患者死亡风险增加。NCCN推荐肿瘤化疗期间FN风险20%的患者,预防性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由于rhG-CSF的药物半衰期相对较短,需患者在每个化疗周期中多次注射且多次复查血常规。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是聚乙二醇化与rhG-CSF合成的长效制剂,每周期应用1次,减少了患者反复注射的痛苦。2012年首个国产PEG-rhG-CSF(商品名津优力)上市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大量临床研究显示,与rhG-CSF相对比,两者疗效和安全性相似,有效减低了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目的1.对比预防性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和未应用PEG-rhG-CSF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化疗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及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天数。2.观察应用PEG-rhG-CSF的患者在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变化情况。方法我们主要通过电话、问诊、翻阅病例等方式进行回顾和随访,2018年02月01日结束患者相关随访。本研究采用GraphPad Prism 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得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多个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的均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将P值0.05界定为有统计学意义。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持续时间,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结果1.病例资料及临床特点共筛选出3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8例,对照组17例。治疗组中患者18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4例。年龄为62.1±8.4岁。广泛期9例,局限期9例。7例患者化疗方案为EP,11例患者为EL。化疗前ANC为4.86±2.62X10~9/L,化疗前WBC为7.00±2.57X10~9/L。对照组中患者17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年龄为64.2±7.5岁。局限期6例,广泛期11例。6例患者化疗方案为EP,11例患者为EL。化疗前ANC为3.67±1.36 X10~9/L,化疗前WBC为5.67±1.39X10~9/L。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化疗方案、化疗前WBC、ANC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2.治疗组患者,在应用PEG-rhG-CSF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16.6%,对照组患者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为88.2%。两组患者在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生率上具有显著差异(P0.001)。3.治疗组患者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为1.33±0.57天。对照组患者发生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持续时间为4.2±2.14天。两组患者在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上存在差异(P=0.039)。4.至化疗第21天,治疗组化疗延迟率为5.88%,对照组化疗延迟率为11.76%。两组患者在化疗延迟率上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33)。5.治疗组中,无FN患者;对照组中FN发生率为11.76%。6.PEG-rhG-CSF的不良反应轻微,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1.预防性应用PEG-rhG-CSF能够降低患者化疗后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减少3/4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持续时间。2.预防性应用PEG-rhG-CSF能够显著提高化疗后ANC最低值,但对最低值出现的时间无显著差异。
【学位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4.2
【文章目录】: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纳入标准
1.1.2 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观察方法
1.2.2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指标
次要观察指标
1.3 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病例资料及临床特点
2.2 主要观察指标
2.3 次要观察指标
2.3.1 化疗延迟率及延迟时间
2.3.2 中性粒细胞的最低值以及最低值出现的时间
2.3.3 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发生率
2.3.4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变化情况
2.3.5 不良反应
3.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万青;左婷婷;郑荣寿;曾红梅;张思维;赫捷;;2013年中国肺癌发病与死亡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7年10期
2 黄慧强;白冰;高玉环;邹德慧;邹善华;谭获;宋永平;李振宇;金洁;李薇;苏航;龚玉萍;钟美佐;双跃荣;朱军;张金巧;蔡真;滕清良;孙万军;杨瑜;夏忠军;陈海林;化罗明;鲍扬漪;吴宁;;应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G-CSF预防淋巴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一项前瞻、多中心、开放性临床研究[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7年10期
3 杨晟;何小慧;刘鹏;周生余;董梅;秦燕;杨建良;张长弓;韩晓红;石远凯;;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5年12期
4 朱青;徐丽华;;抗肿瘤药致骨髓抑制的相关因素分析[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5年01期
5 叶静;陆友金;赵卉;;洛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J];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09期
6 夏修远;房文铮;宋洪涛;;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分析[J];中南药学;2012年03期
7 ;石药集团两个抗肿瘤新药上市[J];中国处方药;2012年01期
8 兰海涛;罗树春;胡洪林;吴琦;;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1年12期
9 李娜;欧伦;陈方;孙效;邹佳;董立厚;王清清;宋海峰;;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药代动力学与组织分布研究[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1年04期
10 余海峰;范云;罗吕宏;黄志煜;;洛铂联合依托泊苷与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治疗初治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J];中国肿瘤临床;2010年2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鹏;肿瘤新药临床研究1.注射用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Ⅰ期临床试验 2.注射用康普瑞丁磷酸二钢Ⅰ期临床试验[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
28554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855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