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预防性放疗降低恶性胸膜间皮瘤有创操作通道转移发生率的Meta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31 16:11
   目的:系统评价预防性放疗能否降低恶性胸膜间皮瘤有创操作通道转移发生率。方法:检索 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数据库,收集关于恶性胸膜间皮瘤有创操作后对操作通道进行预防性放疗的相关研究,之后进行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7项研究,包括4篇RCTs,3篇队列研究,共计6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预防性放疗不能降低所有恶性胸膜间皮瘤有创操作通道转移的发生率(OR=0.48,95%CI:0.22~1.07,P=0.07)。而进行亚组分析后发现预防性放疗能有效减少进行大口径操作(OR=0.39,95%CI:0.18~0.84,P=0.02)或上皮型(OR=0.21,95%CI:0.11~0.69,P=0.006)患者医源性有创操作通道转移的发生,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预防性放疗能有效预防进行开胸手术、胸腔镜、留置胸壁引流管等大口径操作或病理类型为上皮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医源性有创操作通道转移的发生。受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上述结论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验证。
【学位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4.3
【部分图文】:

流程图,文献,流程,队列研究


初步获得11篇文献,阅读全文后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5篇文献,由参考文献补充??1篇文献,最终获得7篇文献(其中1篇仅获得英文摘要^),共4个RCTP,n_13]、??3个队列研究[1G,14_15],共698例患者。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见图1。纳入的RCT整??体质量不高:4个RCT均在文中提及了“随机”;仅有1个RCTM详细交代了随机??及分配隐藏方式;有1个RCT[11]以操作部位作为样本进行随机分配及计算发生率;??有1个RCT[12]失访率较高,仅41%的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有3个RCT[11_13]遵照意??向性治疗原则。纳入队列研究的整体质量较高,其中2个队列研究大于5分,??1个队列研究[14]为4分。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见表2、3。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估见表4、5。??8??

发生率,对照组,异质性,随机效应模型


计学异质性(户=51%,P=0.0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PTMs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〇/?=0.48,?95%C7:?0.22?1.07,卢0.07),??提示预防性放疗对降低PTMs发生率无明显作用,见图2。分析异质性原因,考虑??为MPM患者胸膜有创操作类型以及肿瘤病理类型差异较大引起,进一步行亚组分??析,见表6。另外,:87(1(1沉等[11]的研究得出类似的阴性结论(Oi?=0.69,?95%C7:??0.11?4_49

漏斗图,发生率,胸膜,肿瘤细胞


??倚,见图3。??SE(log【OR])?(??0.5-?〇?P??〇?!??〇??1?--??〇??1.5--?〇?\??2J?1?=?1?1?^??□.□1?0.1?1?10?100??图3有创操作通道转移发生率的漏斗图??Figure?3?Funnel?Plot?of?PTMs??3讨论??MPM在CT下可表现为胸壁广泛增厚、结节状隆起,时常难以与结核性胸膜??炎等病变表现区分,近年来放射性显像剂正电子成像技术联合磁共振大大提高了??MPM诊断的敏感性,并辅助局部分期,但由于价格昂贵,存在假阳性、假阴性等??局限,临床上MPM确诊仍主要依靠胸膜病理及免疫组化等有创手段[16_17]。MPM??预后极差,晚期患者治疗目的在于减少胸腔积液、缓解呼吸困难、提高生活质量。??绝大多数MPM患者在诊治过程中需要经历胸膜有创操作,而肿瘤细胞在衆膜面呈??平铺覆盖的生长习性,当医源性操作破坏肿瘤原来的覆盖模式,肿瘤细胞沿有创??操作通道由胸膜蔓延至皮下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婧;张维革;关志伟;吕永刚;焦鹏飞;;恶性胸膜间皮瘤25例临床分析[J];肿瘤基础与临床;2018年03期

2 魏媛;袁冶;;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分析1例[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年37期

3 张幸;楼建林;郑建军;孙文勇;郭振英;裘国勤;蒋友华;王江峰;许亚萍;程蕾;卢红阳;徐晓玲;方美玉;;恶性胸膜间皮瘤诊疗共识(试行)[J];肿瘤学杂志;2017年11期

4 李莘;王咏梅;杨鸿春;;恶性胸膜间皮瘤13例病理学报道及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6年06期

5 许卫东;马陌;;放疗在恶性胸膜间皮瘤治疗中的作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6 仝丽;李宝兰;贺伟;;恶性胸膜间皮瘤5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刊;2011年09期

7 王乐民;王晓虹;张群;;恶性胸膜间皮瘤33例临床误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3年02期

8 宋丽;;恶性胸膜间皮瘤19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2年01期

9 陈洁;赵微;刘星辰;田庆;杨震;陈良安;;恶性胸膜间皮瘤45例临床分析[J];中国肺癌杂志;2012年02期

10 张胜强;齐宝林;杜尔滨;刘贵廷;李杨;;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浩;CT定量分析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D];安徽医科大学;2017年

2 王晖;DCLK1在MET和ERK5表达调控中的作用研究及其对恶性胸膜间皮瘤预后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8年

3 姚周虹;预后营养指数对恶性胸膜间皮瘤预后的影响及黄连素诱导其凋亡、自噬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莫世贤;RNA干扰Fibulin-3基因沉默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8年

2 刘雪;预防性放疗降低恶性胸膜间皮瘤有创操作通道转移发生率的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8年

3 杨睿;恶性胸膜间皮瘤47例临床病例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4 范海洋;恶性胸膜间皮瘤基因突变和预后判断的初步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7年

5 王茂华;COX-2和MDR1(P-glycoprotein)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D];昆明医学院;2006年

6 蔡莹;原发性胸膜肉瘤样癌一例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7 刘孟嘉;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8 张丽彬;恶性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方案的临床观察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9 许晓玲;恶性胸膜间皮瘤6例临床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10 谢斌;恶性胸膜间皮瘤1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D];遵义医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8641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8641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3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