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斑蝥素与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胰腺癌中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发布时间:2020-10-31 20:27
   目的:斑蝥素(Cantharidin)是传统中药斑蝥的活性成分,我们前期研究已经证实,斑蝥素在体外确实能显著抑制胰腺癌的生长和转移,但其在体内的具体作用尚缺乏实验研究。因此,本研究拟探讨斑蝥素对体内胰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为斑蝥素应用于胰腺癌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方法:1、应用裸鼠皮下及胰腺体尾部注射胰腺癌PANC-1细胞株悬液法制作裸鼠皮下及原位胰腺癌移植瘤模型。2、应用裸鼠皮下及原位胰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斑蝥素对胰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并应用Luminex技术检测平均萤光强度。3、应用免疫组化检测胰腺癌移植瘤标本中CD34蛋白的表达;根据C D34表达水平计算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4、应用Milliplex技术检测经斑蝥素处理后,PANC-1细胞培养液中VEGF、IL-6、IL-8、TNF-α细胞因子的水平。5、应用Microarray、RNA-seq、Ray Bio antibody array分别检测PANC-1细胞中目的基因在m RNA水平或蛋白质水平的表达情况。6、应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经ERK、JNK、NF-κB、PKC通路抑制剂预处理后,斑蝥素对PANC-1细胞中目的基因表达的影响。7、应用MTT检测人参皂苷Rg3(Ginsenoside Rg3)、PKC通路抑制剂他莫昔芬(Tamoxifen)对PANC-1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8、应用裸鼠皮下胰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斑蝥素分别联合PKC通路抑制剂他莫昔芬、抗血管生成药物,包括人参皂苷Rg3、贝伐单抗(Bevacizumab)、阿帕替尼(Apatinib)、恩度(Endostar),对胰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9、应用裸鼠皮下胰腺癌移植瘤模型,观察斑蝥素衍生物分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对胰腺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1、斑蝥素处理组裸鼠皮下及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的体积、重量均明显增大,萤光强度明显增强,并且萤光峰值出现更早,衰减更快,移植瘤样本中MVD也明显升高,提示斑蝥素在体内具有促进胰腺癌增殖的作用,且可能与诱导肿瘤血管生成相关。2、斑蝥素和冈田酸(Okadaic acid,OA)能显著提高PANC-1细胞培养液中VEGF、IL-6、IL-8、TNF-α血管生成相关细胞因子的水平,并且可上调PANC-1细胞中血管生成相关基因IL-8/CXCL8、CXCL1/GRO-α、VEGF/VEGFA、GM-CSF/CSF2和PLAUR/u PAR在m RNA以及蛋白质水平的表达。3、ERK、JNK、NF-κB、PKC信号通路抑制剂预处理PANC-1细胞后,可削弱斑蝥素上调促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作用,提示上述激酶通路可能参与了斑蝥素诱导的肿瘤血管重塑过程。4、人参皂苷Rg3、他莫昔芬在体外均对PANC-1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时间依赖性。5、斑蝥素分别联合他莫昔芬、抗血管生成药物(人参皂苷Rg3、贝伐单抗、阿帕替尼、恩度)治疗荷瘤裸鼠,肿瘤体积、重量均较对照组明显缩小,萤光强度亦下降,提示抗血管生成治疗与PKC通路抑制剂可以拮抗斑蝥素的促生长作用,并呈现出协同抗肿瘤作用。6、斑蝥素衍生物分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治疗荷瘤裸鼠,肿瘤体积、重量均较对照组明显缩小,萤光强度亦下降,进一步证实斑蝥素衍生物与抗血管生成治疗在体内亦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结论:斑蝥素通过诱导体内肿瘤微血管生成,促进胰腺癌的增殖,ERK、JNK、NF-κB、PKC激酶通路可能参与了斑蝥素诱导肿瘤血管重塑的过程。抗血管生成治疗药物与激酶通路抑制剂可以拮抗斑蝥素的促生长作用,并呈现出显著的协同抗肿瘤作用。上述结果提示,临床应用斑蝥素抗肿瘤应在抗血管生成治疗的前提下进行。
【学位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R735.9
【部分图文】:

斑蝥素,胰腺癌,移植瘤,裸鼠


图 1 斑蝥素促进裸鼠皮下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斑蝥素(CAN)处理组与对照组裸鼠皮下胰腺癌移植瘤体积(A)与裸鼠体重(B)的变化活体动物可见光成像图片(C)与萤光强度分析(D);瘤体剥除后直观图(E)与肿瘤重量(F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 < 0.01。为了研究斑蝥素的这种体内促生长作用是否与肿瘤类别相关,我们用同样的方构建了肺癌 NCI-H292 及肠癌 LoVo 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斑蝥处理组的肿瘤大小明显较对照组大,肿瘤重量也明显增加(图 2A-B 肺癌,C-D 肠癌)这说明斑蝥素同样可以促进肺癌及肠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且其促生长作用与肿类别无关。

斑蝥素,肠癌,裸鼠,肺癌


图 1 斑蝥素促进裸鼠皮下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斑蝥素(CAN)处理组与对照组裸鼠皮下胰腺癌移植瘤体积(A)与裸鼠体重(B)的变化;活体动物可见光成像图片(C)与萤光强度分析(D);瘤体剥除后直观图(E)与肿瘤重量(F)。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 < 0.05,**表示与对照组比较 P < 0.01。为了研究斑蝥素的这种体内促生长作用是否与肿瘤类别相关,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构建了肺癌 NCI-H292 及肠癌 LoVo 的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研究结果显示,斑蝥素处理组的肿瘤大小明显较对照组大,肿瘤重量也明显增加(图 2A-B 肺癌,C-D 肠癌),这说明斑蝥素同样可以促进肺癌及肠癌皮下移植瘤的生长,并且其促生长作用与肿瘤类别无关。

斑蝥素,裸鼠,胰腺癌,移植瘤


斑蝥素与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胰腺癌中的协同抗肿瘤作用 结 果二、斑蝥素促进裸鼠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同样地,在裸鼠原位胰腺癌移植瘤模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在给药 13天后,斑蝥素处理组的裸鼠体重开始呈下降趋势;给药 19 天后,两组裸鼠体重出现明显差异(图 3A)。活体动物体内可见光成像系统也清楚地呈现了两组裸鼠胰腺原位移植瘤情况(图 3B)。通过分析瘤体的萤光强度,我们也得出斑蝥素处理组原位肿瘤的萤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的结论(图 3C)。图 3D-E 也直观地呈现了两组裸鼠胰腺原位肿瘤的大小和重量。我们可以看到,斑蝥素处理组胰腺原位剥除下来的肿瘤无论外形上还是重量上,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大。上述结果提示,斑蝥素也可以促进裸鼠原位胰腺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永华,李太华;去甲基斑蝥素衍生物的合成,碘-125标记及在动物体内的分布[J];合成化学;1999年02期

2 李太华,黄永华;N-取代溴化去甲基斑蝥素衍生物的合成、标记及动物体内分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1期

3 李太华;两种去甲基斑蝥素衍生物的合成、~(125)I 标记及其动物体内分布[J];同位素;1998年02期

4 王祖陶;冷恒进;刘纪云;;斑蝥素衍生物的量子化学研究[J];化学学报;1985年09期

5 刘纪云,张宝殉,李瑞禧;肿瘤化学治疗的研究——斑蝥素衍生物的合成[J];药学学报;1980年05期

6 叶敏,戴均贵,果德安;桔梗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对斑蝥素的生物转化研究[J];中草药;2003年10期

7 刘纪云,张保珣,孙家莉;肿瘤化学治疗的研究——Ⅱ.斑蝥素衍生物和类似物的合成[J];药学学报;1983年10期

8 王平;王晓晶;潘小霞;杨淬;黄超;;斑蝥素衍生物的合成、抗肝癌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J];化学通报;2018年04期

9 董环文;刘超美;李科;Joanne Kim;;新型去甲斑蝥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12期

10 刘纪云;张宝珣;李瑞禧;;斑蝥素衍生物的合成[J];中国药学杂志;198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腾蛟;绿芫菁成分定性分析、斑蝥素含量测定及斑蝥素与其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8年

2 徐梦丹;斑蝥素与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胰腺癌中的协同抗肿瘤作用[D];苏州大学;2018年

3 季祥;斑蝥素及其类似物对枸杞棉蚜的生物活性及对吡虫啉增效作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4 陈农;斑蝥素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修饰及抗癌活性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5 詹建锋;去甲斑蝥素衍生物的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6 王新风;四种斑蝥素衍生物抗惊厥作用的药效学比较及胺甲氧斑蝥素的抗耐药机制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易志波;斑蝥经光合细菌生物转化后化学成分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7年

8 陈文菲;去甲斑蝥素金刚烷胺衍生物(SU2162)的小肠吸收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5年

9 李树纲;吡虫啉和斑蝥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10 秦涛余;斑蝥素衍生物结构—毒性分析及去甲斑蝥素对胃癌细胞MGC-803增殖抑制的机制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44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8644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2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