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自噬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发展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自噬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发展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观察Lewis lung carcinoma(LLC)细胞株来源的细胞培养上清(tumor cellconditioned medium,TCCM)对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granulocytic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G-MDSC)自噬的影响;研究肿瘤微环境下的G-MDSC自噬对其自身生存与免疫抑制功能的影响;研究G-MDSC自噬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发展的影响。方法1.G-MDSC分离及鉴定构建小鼠Lewi s肺癌移植瘤模型,磁珠分选脾脏G-MDSC,标记细胞表面Ly-6G、Ly-6C和CD11b后,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其纯度;将分离得到的细胞涂片后进行瑞士-吉姆萨复合染液染色,观察细胞形态。2.LLC细胞株来源的TCCM的制备Lewis细胞用含有10%NBCS(newborn calf serum)的DMEM高糖培养液培养,待细胞汇合度达到90%的时候,用无血清的DMEM替换培养液,培养24h后,收集上清。3.TCCM抑制G-MDSC凋亡与上调ROS(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用不同浓度的TCCM处理G-MDSC12h、24h,Annexin V/PI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DCFDA染色后FCM检测对细胞效应分子ROS的影响。4.TCCM促进G-MDSC自噬的检测磁珠分选得到的G-MDSC在含有TCCM和氯喹(Chloroquine,CQ)的10%FBS(fatal bovine serum)RPMI 1640刺激2h、4h,收集细胞,提取总蛋白,WB(western blot)检测自噬小体形成标志物LC3Ⅱ(light chain 3Ⅱ)的水平。5.自噬抑制G-MDSC凋亡的检测磁珠分选获得G-MDSC,在含有TCCM和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自噬的抑制剂)RPMI 1640中培养12h、24h,收集细胞,Annexin V/PI染色,FCM检测自噬对G-MDSC生存的影响。6.自噬上调G-MDSC功能的检测将G-MDSC在含TCCM和3-MA的RPMI 1640中培养。培养12h,收集细胞,与小鼠脾脏CD4~+T细胞共培养,培养体系中加入抗CD3/CD28抗体,形成CD4~+T细胞增殖体系,通过3H-胸腺嘧啶核苷([3H]-thymidine,3H-Td R)掺入法检测CD4~+T细胞增殖情况。培养12h、24h,收集细胞,DCFDA染色后FCM检测ROS的表达;提取总蛋白检测精氨酸酶(arginase 1,ARG1)活性。7.G-MDSC自噬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发展的影响构建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分别在16、23d,尾静脉注射3-MA阻断自噬的G-MDSC,观察小鼠移植瘤生长情况,FCM检测分泌IFN-γ的辅助性T细胞1型(helper T cell type 1,Th1)和细胞毒性T细胞1型(cytotoxic T lymphocytes type 1,Tc1)的比例。结果1.在体外,将不同浓度的TCCM加入到对G-MDSC培养体系中,FCM检测刺激12h、24h对细胞生存与效应分子ROS的影响。结果显示TCCM有利于G-MDSC在体外存活,存在浓度依赖效应;TCCM上调G-MDSCs的效应分子ROS的水平。2.将G-MDSC在含有TCCM和氯喹(Chloroquine,CQ)RPMI 1640中培养2h、4h,WB检测细胞中LC3Ⅱ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TCCM处理2、4h上调了胞内LC3Ⅱ水平,表明了肿瘤微环境中,G-MDSC自噬的水平会上调(P0.01)。3.选取TCCM占培养体系体积的1/2来研究自噬对G-MDSC的影响,用3-MA抑制自噬,体外培养24h,观察抑制自噬对G-MDSC在体外存活的影响。结果显示,与1/2TCCM组相比,1/2TCCM+3-MA组活细胞比例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抑制自噬,不利于G-MDSC在体外存活。4.体外检测G-MDSC对CD4~+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1/4TCCM+3-MA组与1/4TCCM组相比,在抑制了自噬后,G-MDSC对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变弱,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1/2TCCM+3-MA组与1/2TCCM组相比,G-MDSC抑制CD4~+T细胞增殖作用变弱,结果也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抑制G-MDSC自噬后减弱了其对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5.体外培养12h,提取细胞总蛋白,检测ARG1活性结果显示,1/2TCCM+3-MA组与1/2TCCM组相比,在抑制了自噬后,G-MDSC细胞中ARG1活性降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6.体外培养12、24h,细胞染色后FCM检测DCFDA平均荧光强度,以反映ROS活性。结果显示,1/2TCCM+3-MA组与1/2TCCM组相比,抑制自噬后,G-MDSC细胞中ROS活性呈下降趋势。7.造模22、24d时,1/2TCCM+3-MA处理组小鼠肿瘤体积明显小于1/2TCCM诱导的G-MDSC处理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第25d时,1/2TCCM+3-MA处理组小鼠肿瘤重量小于1/2TCCM诱导的G-MDSC处理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并且较1/2TCCM诱导的G-MDSC组,1/2TCCM+3-MA处理组小鼠脾脏Tc1和Th1的比例均升高,Tc1升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这些结果表明阻断GMDSC自噬能够降低其免疫抑制功能,抗瘤免疫细胞的比例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结论1.TCCM在体外对G-MDSC具有促进生存、增强自噬、上调ROS的作用。2.在体外,G-MDSC自噬能够促进细胞存活并且上调其对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也能够上调其效应分子ROS和ARG-1。3.G-MDSC自噬有利于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的发展,这可能与G-MDSC自噬抑制Tc1和Th1细胞有关。
【关键词】:粒细胞样髓源性抑制细胞 肿瘤细胞培养上清 细胞自噬 辅助性T细胞1型 细胞毒性T细胞1型 精氨酸酶1 活性氧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4.2;R730.43
【目录】:
- 摘要5-8
- Abstract8-15
- 第一章 绪论15-28
- 1.1 MDSC在肿瘤中的作用15-19
- 1.1.1 MDSC的起源和定义16-17
- 1.1.2 小鼠MDSC17-18
- 1.1.3 MDSC的免疫抑制功能18-19
- 1.2 细胞自噬19-24
- 1.2.1 概述20-22
- 1.2.2 自噬的生物学功能22-23
- 1.2.3 自噬与巨噬细胞23-24
- 1.3 研究目的、方法、实验设计及意义24-28
- 1.3.1 研究目的24
- 1.3.2 研究方法24-25
- 1.3.3 实验设计25-27
- 1.3.4 本研究的意义27-28
- 第二章 TCCM对G-MDSC生存、功能及自噬的影响28-45
- 2.1 实验仪器和材料28-33
- 2.1.1 实验仪器28
- 2.1.2 实验试剂和材料28-30
- 2.1.3 主要溶液配制30-33
- 2.1.4 实验动物33
- 2.2 实验方法33-38
- 2.2.1 构建小鼠Lewis移植瘤模型33
- 2.2.2 G-MDSC制备及纯度,形态鉴定33-35
- 2.2.3 肿瘤上清TCCM制备35
- 2.2.4 不同浓度TCCM影响G-MDSC凋亡的检测35-36
- 2.2.5 不同浓度TCCM影响G-MDSC效应分子ROS活性的检测36
- 2.2.6 Western blot检测TCCM对G-MDSC自噬的影响36-38
- 2.2.7 统计学分析38
- 2.3 实验结果38-43
- 2.3.1 免疫磁珠分选的模型小鼠脾脏G-MDSC纯度鉴定38-39
- 2.3.2 G-MDSC瑞士吉姆萨染色后镜下形态39-40
- 2.3.3 不同浓度TCCM对G-MDSC凋亡的影响40-41
- 2.3.4 不同浓度TCCM对G-MDSC ROS的影响41-42
- 2.3.5 TCCM对G-MDSC细胞内LC3蛋白含量的影响42-43
- 2.4 讨论43-45
- 第三章 自噬对G-MDSC生存及功能的影响45-55
- 3.1 实验仪器和材料45-47
- 3.1.1 实验仪器45
- 3.1.2 实验试剂和材料45-46
- 3.1.3 主要溶液配制46
- 3.1.4 实验动物46-47
- 3.2 实验方法47-50
- 3.2.1 构建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模型47
- 3.2.2 G-MDSC制备及纯度鉴定47
- 3.2.3 肿瘤上清TCCM制备47
- 3.2.4 自噬对G-MDSC凋亡影响的检测47-48
- 3.2.5 自噬对G-MDSC抑制CD4~+T细胞增殖影响的检测48-49
- 3.2.6 自噬对G-MDSC效应分子ARG-1 活性影响的检测49-50
- 3.2.7 自噬对G-MDSC效应分子ROS活性影响的检测50
- 3.2.8 统计学分析50
- 3.3 实验结果50-53
- 3.3.1 自噬抑制G-MDSC凋亡50-51
- 3.3.2 自噬增强G-MDSC对CD4~+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51-52
- 3.3.3 自噬上调G-MDSC效应分子ARG-1 活性52-53
- 3.3.4 自噬上调G-MDSC效应分子ROS活性53
- 3.4 讨论53-55
- 第四章G-MDSC自噬对小鼠LEWIS肺癌移植瘤发展的影响55-63
- 4.1 实验仪器和材料55-57
- 4.1.1 实验仪器55
- 4.1.2 实验试剂和材料55-56
- 4.1.3 主要溶液配制56
- 4.1.4 实验动物56-57
- 4.2 实验方法57-59
- 4.2.1 构建小鼠Lewis移植瘤模型57
- 4.2.2 G-MDSC体外处理57
- 4.2.3 G-MDSC自噬对小鼠肿瘤生长的影响57-58
- 4.2.4 G-MDSC自噬对小鼠脾脏中CD3~+CD8-IFN-γ+ T细胞和CD3~+CD8+IFN-γ+ T细胞比例的影响58
- 4.2.5 统计学分析58-59
- 4.3 实验结果59-62
- 4.3.1 G-MDSC自噬促进小鼠肿瘤生长59-60
- 4.3.2 G-MDSC自噬增加小鼠脾脏中CD3~+CD8-IFN-γ+T细胞和CD3~+CD8+IFN-γ+T细胞比例60-62
- 4.4 讨论62-63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及展望63-64
- 5.1 结论63
- 5.2 创新点63
- 5.3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70
- 致谢70-71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国胜;贺桂泉;赵文君;;药物对细胞自噬性死亡的干预作用[J];天津药学;2011年03期
2 ;《现代细胞自噬分子生物学》出版[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5期
3 ;《现代细胞自噬分子生物学》出版[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4 陈兰芳;肖亮;杨军平;;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及其功能[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4年02期
5 李桂兰;闫华超;;细胞自噬对衰老的调节[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年09期
6 王琦;苏舒;王立新;;胞内感染病原体与细胞自噬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年03期
7 ;《自然-细胞生物学》:蛋白抗癌与其诱导细胞自噬有关[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20期
8 汪昌丽;满娜;温龙平;;纳米材料诱导细胞自噬的效应及生物学功能[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1期
9 钱帅伟;漆正堂;支彩霞;丁树哲;;抑癌基因p53与细胞自噬[J];生命的化学;2011年05期
10 马泰;孙国平;李家斌;;细胞自噬的研究方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赤;陈文捷;杨杨;李华;易述红;陈规划;;老年大鼠肝脏细胞自噬及其移植后改变[A];2013中国器官移植大会论文汇编[C];2013年
2 刘杰民;纪云西;蒋历;黄贵华;郑超伟;郭超峰;;细胞自噬是探索中医药微观机制的新思路[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3 李康生;代剑平;;病毒感染与细胞自噬[A];新发和再发传染病防治热点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杨键;邓玉杰;张晓燕;吕鹏飞;徐俊;杨颖;宁光;;脂肪细胞自噬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意义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5 陈英;朴英杰;;人肝细胞自噬性凋亡的形态学观察[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杨键;邓玉杰;张晓燕;吕鹏飞;徐俊;杨颖;宁光;;脂肪细胞自噬检测方法的建立及意义探讨[A];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2年
7 赵颖;杨静;廖文娟;刘向宇;张辉;王杉;王冬来;冯京南;俞立;朱卫国;;胞浆中Fox01引起细胞自噬进而发挥抑制肿瘤的功能[A];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第七届全国中青年肿瘤学术会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中华肿瘤 明日之星”大型评选活动暨中青年委员全国遴选论文汇编[C];2011年
8 陈永;邹s舠
本文编号:2879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87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