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小鼠肥胖介导的肠道炎症反应与肠癌发病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21 13:53
   肥胖已经成为世界性流行性疾病。肥胖会增加不良健康状况的风险,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肌肉骨骼疾病、精神障碍以及多种癌症(尤其是结肠癌)等。因此,了解肥胖和结肠癌发生机制,并且希望找到可以阻止肥胖介导的结肠癌的天然药物,将对结肠癌的预防和治疗有重大意义。本论文使用C57BL/6J 4周龄雄性小鼠作为材料,通过建立肥胖模型,结肠癌模型,研究肥胖、炎症和结肠癌之间的关系。目前肥胖和结肠癌之间关系的机制很多,本论文偏向慢性炎症机制,但是肥胖与结肠癌的发生机制的具体分子通路尚不清楚。我们采用高脂饲料建立肥胖模型,它与人类肥胖形成过程相似;采用氧化偶氮甲烷(AOM)法建立结肠癌模型,死亡率低,成瘤高效,这两种建模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肥胖和结肠癌的研究。姜黄素在很多研究成果中表明具有抗炎抗癌的效果,并且是一种天然的植物成分,无毒副作用,可用来作为炎症和结肠癌的预防和治疗药物。本研究主要采取动物模型和分子检测手段,探究肥胖、炎症与结肠癌的关系。具体工作归纳如下:1.建立起肥胖模型和结肠癌模型。本研究采用60 kcal%高脂饲料和氧化偶氮甲烷法来建立肥胖模型和结肠癌模型,统计肥胖度、体重平均值、器官质量、脂肪湿重、Lee's指数以及肿瘤样组织个数和隐窝异常病灶(aberrant crypt foci,ACF)的量,观察HE病理染色图。结果表明,肥胖组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肥胖标准,结肠组织也出现了肿瘤样组织和ACF病灶。以上结果表明,肥胖模型和结肠癌模型建立成功。2.肥胖、炎症和结肠癌关系研究。本实验通过RT-PCR法定量检测TNF-α、 IL-6、IL-10和IFN-γ,实验结果表明,在肥胖组和结肠癌组中它们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尤其是TNF-α和IL-6更为明显。HE染色实验更加直观的告诉我们,炎症反应与结肠癌以及肥胖之间的联系。以上实验结果表明,炎性因子有可能是肥胖和结肠癌之间的桥梁。这一结果与我们的假设相一致。3.姜黄素的抗炎抗癌效果研究。本实验采用姜黄素灌喂的方式,对比肥胖组、结肠癌组和姜黄素组的相关肥胖指标和结肠癌组织特征,结果表明,肥胖度、炎性因子和ACF病灶等指标都降低。这说明姜黄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肥胖的发生,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肥胖诱导的炎症和结肠癌的发生。4.炎症介导的结肠癌与Wnt信号通路的研究。本实验通过RT-PCR实验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TNF-α、p-GSK-3β和β-catenin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肥胖诱导炎症反应的产生,引发TNF-α表达异常,同时Wnt/β-catenin通路中的关键因子p-GSK-3β:和β-catenin在细胞内的异常积累。这表明,TNF-α了能是Wnt/β-catenin言号通路的激活因子,影响了Wnt/β-catenin通路中的关键因子GSK-3β的磷酸化状态,从而导致β-catenin在细胞质内的异常积累。
【学位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R735.3
【部分图文】:

测定标准,患病率,成年居民,儿童


16.7%和5.4%,2010年成年人肥胖和超重率提升到了30.4%和12.1%。经过了H十??年,2010年的超重和肥胖率明显高于1990年和2000年的水平。由此看出,中国的??肥胖率正在惊人的速度急速增长,图1.2显示了?1989-2009年中国成年居民超重??与肥胖的患病率[151。??3??

成年居民,患病率,趋势,比例


201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肥胖人数己达4300万,从1990年至2010??年十年期间肥胖率迅速増加,由4.?2%上升到6.?7%,预计到2020年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人口将达6000万,肥胖率将提升至9.?5%。图1.3显示了美国1960-2010年儿童??和青少年的化胖患病率的变化£"3。而在中国城市地区的学前儿童(2-6岁)中报道??指出,肥胖的比例由1989年的1.5%增加到了?1997年的12.?6%,并且超重的比例也在??同时由14.?6%增加到了28.?9%。虽然在2004年其水平下降了,但是下降比例并没有??能够达到整体的34%f"=。除此之外,更可能的是増加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几率,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身体过重和肥胖巧总共占的比例达到了?68%。??4??

患病率,测定标准,影响因素,美国


?2009??Year??图1.2?1989-2009年中国成年居民超重与祀胖的患病率??除了上述各地区肥胖总人曰呈增加趋势,肥胖的另一个趋势特征为年轻化。??2010年在全世界范围内,儿童和青少年群体肥胖人数己达4300万,从1990年至2010??年十年期间肥胖率迅速増加,由4.?2%上升到6.?7%,预计到2020年儿童青少年肥胖??患者人口将达6000万,肥胖率将提升至9.?5%。图1.3显示了美国1960-2010年儿童??和青少年的化胖患病率的变化£"3。而在中国城市地区的学前儿童(2-6岁)中报道??指出,肥胖的比例由1989年的1.5%增加到了?1997年的12.?6%,并且超重的比例也在??同时由14.?6%增加到了28.?9%。虽然在2004年其水平下降了,但是下降比例并没有??能够达到整体的34%f"=。除此之外,更可能的是増加超重和肥胖的发生几率,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群体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毅;王芳;赵宏宇;王阳;周余来;原田守;山田亮;伊东恭悟;;前列腺酸性磷酸酶——结肠癌主动免疫治疗新靶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年18期

2 邵世和,谢立苹,霍龙;硒与结肠癌研究进展[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程文芳,顾晓红,钱伟,易粹琼;结肠癌中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受体的表达[J];胃肠病学;2003年02期

4 郭艳丽,闫慧明,宋善俊;组织因子在结肠癌表达的临床意义(英文)[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年15期

5 李建国;王双燕;沈若武;王守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结肠癌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医药;2006年07期

6 孙军;沈磊;罗和生;沈志祥;;结肠癌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及其意义[J];中华消化杂志;2006年08期

7 宋旸;操海萍;高申;张桂珍;;结缔组织核心蛋白聚糖基因在结肠癌组织中转录水平表达的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8 贾宗良;马继贤;白建华;关仙花;;结肠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7期

9 汤智勇;陈华;李倩;邓乐方;陈立华;;人类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结肠癌相关关系的初步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2007年03期

10 朱勤;张阳德;胡煜;刘辉;卢艳;龚连生;潘一峰;王吉伟;;热休克蛋白90β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帅;Vasohibin1对结肠癌血管生成调控和肿瘤细胞抑制功能的临床和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钟玲;IARS2基因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功能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3 单树花;小米米糠活性蛋白的制备及其抗结肠癌效应研究[D];山西大学;2014年

4 李鹏;长链非编码RNA在人结肠癌中的异常表达[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5 沈智勇;S100P在结肠癌转移中的作用及其上游转录调控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6 周明良;CD147上调表达与结肠癌耐药及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7 李志;eIF3e在结肠肿瘤中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8 宛迎春;miR-155在结肠癌中的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梁彦;MicroRNA-381靶向调控LRH-1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影响及机制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6年

10 许金金;蛋白酶体激活因子REGγ在实验性肠炎及炎症相关的结肠癌中的作用与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玉盘;炎症微环境在炎症性结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及机制解析[D];复旦大学;2014年

2 周跃;ECM蛋白SRPX2对结肠癌SW480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5年

3 张宁;AEG-1、β-catenin和LEF-1在人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5年

4 罗晓旭;KRT81及KIAA0423和MicroRNA结合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肠癌发生的关系[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5 郭星;Survivin、PTEN和P53与结肠癌关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6 刘莹莹;CEACAM6、FOXP3及TILs在结肠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7 刘恩东;CK8负调控TLR/NF-κB信号通路抑制结肠炎及炎症相关结肠癌发生[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8 杨阳;YKL-40和IL-6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9 张峰;Rap1GAP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甲基化水平[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10 牛正川;整合素avβ6在翻译起始因子4E调控作用下促进结肠癌恶性行为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8931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28931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8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