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55-5p靶向调控STAT1在白血病细胞向粒系定向分化中的作用与机制
发布时间:2021-05-24 19:17
背景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细胞分化被阻滞在早期阶段而不具备成熟细胞的功能。诱导分化疗法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成熟,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我国学者首次以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取得成功。但ATRA诱导疗法尚具有疗效不稳定、部分患者易复发等问题,因而进一步阐释其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机制将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途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1(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1,STAT1)作为STATs家族的重要成员之一,主要被干扰素(IFN)激活,参与机体抗感染,调节细胞增殖、分化、生长及凋亡,并在抑制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维甲酸诱导的人组织细胞淋巴瘤U-937细胞分化与STAT1丝氨酸727位磷酸化密切相关,但其在人急性髓系白血病HL-60、NB4细胞向粒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miRNA)是一类小分子非编码单...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白血病概述及治疗现状
1.2 STAT信号通路及其在白血病细胞向粒细胞诱导分化中的作用
1.3 miRNA表观遗传调控与白血病源性粒细胞分化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系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模型建立
2.2.3 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2.2.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11b表达
2.2.5 q-PCR检测细胞中STAT1及相关转录因子mRNA表达
2.2.6 Westernblot检测STAT1总蛋白及磷酸化水平
2.2.7 STAT1蛋白活性调控对白血病细胞向粒系分化的影响
2.2.8 基因芯片筛选差异miRNA
2.2.9 q-PCR验证miR-155-5p表达
2.2.10 miR-155-5p表达调控对白血病细胞向粒系分化的影响
2.2.11 miR-155-5p表达调控对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
2.2.12 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155-5p与STAT1潜在结合
2.2.13 STAT1mRNA3'UTR突变载体构建
2.2.14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定miR-155-5p与STAT1互补结合位点
2.2.1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ATRA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
3.2 ATRA诱导前后细胞表面CD11b表达水平变化
3.3 基因芯片筛选差异mRNA
3.4 ATRA诱导前后STAT1mRNA表达水平变化
3.5 ATRA诱导前后STAT1总蛋白及磷酸化水平变化
3.6 ATRA诱导前后粒细胞分化关键转录因子表达变化
3.7 Fludarabine对STAT1蛋白活性的抑制作用
3.8 Fludarabine抑制STAT1活性对白血病源性粒细胞分化的影响
3.9 Fludarabine抑制STAT1活性对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3.10 STAT1与粒细胞分化转录因子相关性分析
3.11 基因芯片筛选差异miRNA
3.12 ATRA诱导前后miR-155-5p表达水平变化
3.13 STAT1与miR-155-5p相关性分析
3.14 miR-155-5p表达调控对白血病源性粒细胞分化的影响
3.15 miR-155-5p表达调控对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
3.16 miR-155-5p与STAT1结合位点确定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iR-29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J]. 胡静宇,何静,陈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7(03)
[2]STAT1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 黄平,窦长武,鞠海涛,王宏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04)
[3]花色素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J]. 谭利利,徐俊英,龚珂,苏圣,张玉敏,朱文慧,侯毅鞠.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5(02)
[4]microRNA的功能及其临床应用[J]. 张航,刘威,刘建军. 生物技术通讯. 2015(02)
[5]浅谈白血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刘一岚.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
[6]miRNA-155与恶性血液病[J]. 薛华,化罗明,罗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03)
[7]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家族与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白厚桥,高鹏,姜国胜. 中华全科医学. 2011(01)
[8]白血病发病原理研究:“多次打击”学说[J]. 王月英,陈赛娟. 自然杂志. 2008(03)
[9]Differentiation therapy for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ith alltrans retinoic acid :10year experience ofits clinical application[J]. 王振义,孙关林,沈志祥,陈赛娟,陈竺.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999(11)
本文编号:3204720
【文章来源】:济南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第一章 前言
1.1 白血病概述及治疗现状
1.2 STAT信号通路及其在白血病细胞向粒细胞诱导分化中的作用
1.3 miRNA表观遗传调控与白血病源性粒细胞分化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细胞系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
2.2.2 白血病细胞诱导分化模型建立
2.2.3 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
2.2.4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11b表达
2.2.5 q-PCR检测细胞中STAT1及相关转录因子mRNA表达
2.2.6 Westernblot检测STAT1总蛋白及磷酸化水平
2.2.7 STAT1蛋白活性调控对白血病细胞向粒系分化的影响
2.2.8 基因芯片筛选差异miRNA
2.2.9 q-PCR验证miR-155-5p表达
2.2.10 miR-155-5p表达调控对白血病细胞向粒系分化的影响
2.2.11 miR-155-5p表达调控对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
2.2.12 Targetscan软件预测miR-155-5p与STAT1潜在结合
2.2.13 STAT1mRNA3'UTR突变载体构建
2.2.14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定miR-155-5p与STAT1互补结合位点
2.2.15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ATRA诱导前后细胞形态学变化
3.2 ATRA诱导前后细胞表面CD11b表达水平变化
3.3 基因芯片筛选差异mRNA
3.4 ATRA诱导前后STAT1mRNA表达水平变化
3.5 ATRA诱导前后STAT1总蛋白及磷酸化水平变化
3.6 ATRA诱导前后粒细胞分化关键转录因子表达变化
3.7 Fludarabine对STAT1蛋白活性的抑制作用
3.8 Fludarabine抑制STAT1活性对白血病源性粒细胞分化的影响
3.9 Fludarabine抑制STAT1活性对相关转录因子表达的影响
3.10 STAT1与粒细胞分化转录因子相关性分析
3.11 基因芯片筛选差异miRNA
3.12 ATRA诱导前后miR-155-5p表达水平变化
3.13 STAT1与miR-155-5p相关性分析
3.14 miR-155-5p表达调控对白血病源性粒细胞分化的影响
3.15 miR-155-5p表达调控对STAT1信号通路的影响
3.16 miR-155-5p与STAT1结合位点确定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miR-29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J]. 胡静宇,何静,陈燕. 临床血液学杂志. 2017(03)
[2]STAT1与恶性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 黄平,窦长武,鞠海涛,王宏伟.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5(04)
[3]花色素对白血病细胞株K562细胞增殖的影响[J]. 谭利利,徐俊英,龚珂,苏圣,张玉敏,朱文慧,侯毅鞠.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5(02)
[4]microRNA的功能及其临床应用[J]. 张航,刘威,刘建军. 生物技术通讯. 2015(02)
[5]浅谈白血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刘一岚. 当代医药论丛. 2014(02)
[6]miRNA-155与恶性血液病[J]. 薛华,化罗明,罗建民.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013(03)
[7]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家族与白血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 白厚桥,高鹏,姜国胜. 中华全科医学. 2011(01)
[8]白血病发病原理研究:“多次打击”学说[J]. 王月英,陈赛娟. 自然杂志. 2008(03)
[9]Differentiation therapy for 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with alltrans retinoic acid :10year experience ofits clinical application[J]. 王振义,孙关林,沈志祥,陈赛娟,陈竺.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999(11)
本文编号:32047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3204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