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神经胶质瘤病人术前肿瘤组织定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5 18:22

  本文关键词: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神经胶质瘤病人术前肿瘤组织定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神经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所有脑肿瘤的70-80%。神经外科手术是最常用治疗手段。对肿瘤组织以及瘤周重要功能区进行精确的定位能够辅助神经外科手术在尽可能保护重要功能区的前提下,进行肿瘤组织的的最大化切除,这能够大大减少患者的死亡率,进一步提高病人术后生活质量。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是用于辅助术前定位重要功能区的常规检查模态。在本研究中我们揭示了这个成像模态在术前的另外一项有趣的创新性的应用:术前肿瘤组织的功能定位。我们提出了全新的基于静息态fMRI和独立成分分析(ICA)以及基于模板匹配的自动化肿瘤组织识别算法—“基于辨别力指数的成分识别(DICI)"对神经胶质瘤病人进行术前肿瘤组织定位。我们从三个中心采集了32个神经胶质瘤病人的数据来验证我们方法的可行性,并且从第四个中心采集了28个非脑部肿瘤(骨骼肌肿瘤的数据来探究肿瘤组织识别的潜在生理机制。我们运用个体水平的ICA方法,并且在多个成分数(TNCs)上重复运行,把静息态fMRI数据分解成多个空间独立的成分。然后运用自动化成分识别的DICI算法来识别最优的肿瘤相关成分以及与之对应的最佳TNCs。结果表明前三个中心肿瘤组织识别的成功率分别为100%,100%,93.75%,第四个中心非脑部肿瘤的的识别成功率也到到85.19%。不同的肿瘤大小、位置以及病理机制都不阻碍我们方法的运用。我们还证明了DICI算法不受二值化阈值的影响,具有较高的鲁棒性。此外,考虑到个体间差异较大,我们也是首个提出“被试特定的TNCs"来识别感兴趣成分(如本研究中的最优肿瘤相关成分)的研究,即每个被试都有其合适的最佳的模型阶数(总的成分个数,TNCs),而不是所有的被试都采用统一的TNCs。我们还把我们的方法与已有研究运用的比较多的种子点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我们的自动化肿瘤组织识别方法要优于种子点相关分析方法。最后,对于自动化肿瘤组织识别如此高的成功率,我们提出了一些可能的潜在生理机制的解释。BOLD信号不仅受自发神经活动的影响,而且与脑血流(CBF)、血容量(CBV)以及微血管的自我调节等因素密切相关。肿瘤组织异于正常组织的形态学以及代谢的差异很可能导致局部脑血流增加、不正常的血管化、血管运动以及微血管的自我调节等,因此肿瘤组织也有其不同的BOLD信号强度。ICA作为一种敏感的盲源分离方法,恰好能够抓住肿瘤组织BOLD信号这种不正常的时空特征,从而能够分离出“肿瘤相关成分”。这些有趣的发现都表明静息态BOLD-fMRI作为一种富有前景的非侵入性技术将为综合的术前评估提供更多有用的辅助信息。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 肿瘤组织识别 血氧水平依赖(BOLD)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静息态 独立成分分析(ICA) 基于辨别力指数的成分识别(DICI) 术前计划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445.2;R739.41
【目录】:
  • 致谢4-6
  • 摘要6-8
  • Abstract8-12
  • 1 绪论12-23
  • 1.1 术前肿瘤组织定位的意义12
  • 1.2 传统的结构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肿瘤组织定位中的应用12-13
  • 1.3 现代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概述13-20
  • 1.4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肿瘤组织定位中的初步探索20
  • 1.5 已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可行的解决办法20-21
  • 1.6 本文研究目的与研究假设21-23
  • 2 材料与方法23-35
  • 2.1 被试23-25
  • 2.2 成像参数25-27
  • 2.3 数据预处理27-29
  • 2.4 独立成分分析29
  • 2.5 自动化的个体肿瘤成分识别29-32
  • 2.6 非脑部肿瘤组织的识别32-33
  • 2.7 描述性统计分析33
  • 2.8 自动化的个体肿瘤组织识别方法与种子点相关分析方法的比较33-34
  • 2.9 DICI算法的鲁棒性34-35
  • 3 结果35-49
  • 3.1 范例结果呈现35-36
  • 3.2 多中心的神经胶质瘤组织识别36-38
  • 3.3 非脑部肿瘤组织识别38-39
  • 3.4 描述性统计分析39-43
  • 3.5 自动化的个体肿瘤组织识别方法与种子点相关分析方法的比较43-46
  • 3.6 DICI算法的鲁棒性46-49
  • 4 讨论49-55
  • 4.1 静息态BOLD-fMRI的优点49-50
  • 4.2 ICA相对于种子点相关分析方法的优点50-51
  • 4.3 TNCs效应51
  • 4.4 自动化肿瘤相关成分识别方法DICI的优点51-52
  • 4.5 DICI算法的鲁棒性52-53
  • 4.6 基于静息态BOLD-fMRI的肿瘤组织定位技术的潜在生理机制53
  • 4.7 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53-55
  • 5 总结55-56
  • 参考文献56-63
  • 个人简历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伊涛;傅先明;钱若兵;;默认网络的静息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1年02期

2 杜培锋;杨剑;吕胜富;钟宁;;静息态脑区的活动特征研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3 于旭宏,王玉英,林雅谷;140例青少年眼调节静息态的测定[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4 黄文涛;冯又层;;静息态人脑功能网络的小世界特性[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5 乔鹏飞;牛广明;韩晓东;;利用低频振幅算法在正常人静息态下的脑性别差异磁共振研究[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朱一芳;李传富;;静息态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11年04期

7 秦玲娣;周滟;赵志明;路青;戈欣;李磊;杜亚松;许建荣;;静息态脑功能成像在青少年网络成瘾中的初步研究[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年01期

8 黄钦钦;;稀疏编码在静息态核磁共振图像中的应用[J];信息化研究;2012年02期

9 王辉;卢洁;李坤成;张苗;王晓怡;;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方法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3年04期

10 张龙江;杨桂芬;祁吉;;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的研究与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春红;李峰;周福春;李丽君;张宇;董杰;马辛;王传跃;邬霞;;抑郁患者及其同胞的静息态脑活动的改变[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2 王晓微;汪祚军;原献学;;静息态下的无意识决策[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戴西件;龚洪翰;刘碧霞;肖香佐;王思勇;;静息态下正常人睡眠剥夺前后脑局部一致性的性别差异[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魏丽丽;章迎春;原彬科;屠玲玲;藏玉峰;陈炜;;记忆自巩固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A];2013年浙江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老年精神障碍学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5 肖雅琼;;儿童静息态网络与认知能力的发展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6 孙岩;;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的聚类分析[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汪晨波;韩世辉;;自我构念启动调节静息态神经活动[A];增强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功能——中国心理学会成立90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四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周友龙;刘首芳;靳翔愚;苏程果;段艳丽;;运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手太阴肺经在大脑中的功能网络[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9 周建松;张英东;宋西俊;陈琛;王红;李纯;吕颖;翁旭初;刘东强;李凌江;王小平;;青少年暴力犯罪者冲动性及其脑静息态磁共振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殷莉;梁素改;黄晓琦;张华为;龚启勇;黄颐;;抑郁症自杀相关静息态神经影像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精神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天明;静息态fMRI在脑功能皮质定位及脑功能重塑中的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熊坤林;扩散张量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轻度创伤性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3 王一峰;BOLD信号振荡与低频稳态脑响应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玲;静息态下汉字加工神经机制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5 谢小平;基于静息态脑fMRI数据的时空非线性动力学特性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6 杨丽琴;重度抑郁症患者静息态脑功能网络分析及大鼠脑磁共振解剖图像模板的制作[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3年

7 张小崔;抑郁认知易感者脑结构及静息态脑功能的磁共振成像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8 张文悦;抑郁状态人群针剌早期干预及静息态磁共振成像特点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刘志蓉;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患者PRRT2基因检测及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10 张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钱森;2型糖尿病的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5年

2 董德波;限制性饮食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暴食和体重增加的风险[D];西南大学;2015年

3 张茜;有先兆与无先兆偏头痛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4 张梓青;静息态大脑fMRI数据分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2015年

5 李静;基于静息态fMRI的ICA方法的研究及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5年

6 刘代洪;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损害的脑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7 杨君;缺血性脑白质病变患者脑部功能异常的静息态fMRI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8 冯帅;早产儿与足月儿静息态功能磁共振默认网络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9 马许静;基于静息态磁共振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患者脑功能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洁;模拟低氧暴露对飞行员静息态脑功能及脑血流灌注影响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的神经胶质瘤病人术前肿瘤组织定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8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368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f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