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肿瘤论文 >

通过调控ROS建立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2 18:06

  本文关键词:通过调控ROS建立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调控ROS建立人乳腺癌多药耐药细胞株并研究其机制。方法:通过DCFH-DA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CF-7及其耐药株MCF-7/ADM细胞内荧光强度及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MCF-7及其耐药株MCF-7/ADM细胞内ROS含量差异。使用不同浓度H2O2、GSH作用不同时间,MTT法检测阿霉素(ADM)对MCF-7细胞的抑制作用,根据实验结果选定H2O2的造模浓度为0.001,0.01,0.1μmol/L,造模时间为20周,耐药性最高者命名为MCF-7/ROS细胞;选定GSH的造模浓度为0.001,0.01,0.1 mmol/L,造模时间为12周,耐药性最高者命名为MCF-7/GSH细胞。采用MTT法测定各浓度阿霉素、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氨鲁米特、环磷酰胺对MCF-7/ROS细胞的抑制率,计算IC50及耐药指数;SRB法检测各浓度紫杉醇对MCF-7/GSH细胞的抑制率,计算IC50及耐药指数。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所建耐药细胞株的形态学变化。运用PI单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MCF-7、MCF-7/ADM、MCF-7/ROS、MCF-7/GSH细胞的周期分布。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所建耐药细胞内ROS的含量变化;高内涵细胞术观察ROS在MCF-7、MCF-7/ADM、MCF-7/ROS细胞内的分布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MRP1和P-gp表达的剂量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关系;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CF-7,MCF-7/ROS细胞中MRP1和P-gp的表达及分布。流式细胞术检测所建耐药细胞对Rh123的累积能力。化学法检测MCF-7/ROS和MCF-7/GSH细胞内GPx和GSH的含量、SOD和Catalase的活性变化。通过使用工具药Y294002、PD98059、PDTC和Staurosporine,MTT法检测MCF-7、MCF-7/ADM、MCF-7/ROS和MCF-7/GSH细胞对ADM耐药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p-Akt、p-ERK、p-I-?B、PKCα、P-gp、MRP1、GSTπ的表达,分析MCF-7/ROS和MCF-7/GSH细胞耐药产生的机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MCF-7及MCF-7/ROS细胞中耐药相关的核转录因子Nrf2,NF-κB,HIF-1α的表达与分布。结果:耐药细胞MCF-7/ADM内ROS含量约为敏感株细胞的2.77±0.21倍,且呈均匀分布。长期孵育H2O2及GSH均可诱导MCF-7细胞产生多药耐药,且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其中0.1μmol/L的H2O2连续孵育20周及0.1 mmol/L的GSH连续孵育12周所诱导产生的耐药性最强;分别命名为MCF-7/ROS和MCF-7/GSH细胞。此后随孵育时间延长,细胞耐药性未出现显著性改变。MCF-7/ROS细胞对阿霉素、紫杉醇、顺铂、5-氟尿嘧啶、长春新碱、氨鲁米特、环磷酰胺的耐药指数分别为13.99、4.61、5.32、1.73、8.80、4.06、3.49,MCF-7/GSH细胞对紫杉醇的耐药指数为3.29。与MCF-7相比,MCF-7/ADM、MCF-7/ROS、MCF-7/GSH耐药细胞的G2/M期所占比例有显著增加,而MCF-7/GSH细胞S期所占比例则相对减少。流式细胞术及高内涵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长期孵育H2O2及GSH均可降低MCF-7细胞内的ROS含量。Western blot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表明,长期调控ROS可剂量、时间依赖性诱导MCF-7细胞表达MRP1和P-gp,且该外排蛋白主要分布于细胞膜上;此外,各模型组细胞对Rh123的累积能力均显著降低。与MCF-7相比,MCF-7/ROS与MCF-7/ADM耐药细胞内GPx和GSH含量均高于敏感株,但SOD和Catalase活性与敏感株相比无显著差异;MCF-7/GSH细胞则表现为GPx含量降低,而GSH含量与SOD、Catalase活性均有显著升高。机制研究表明:PI3K、ERK、NF-κB和PKC的抑制剂均可不同程度地逆转MCF-7/ADM、MCF-7/ROS和MCF-7/GSH细胞的耐药性。其中,对于MCF-7/ROS细胞,LY294002、PD98059均可显著下调MRP1、P-gp的表达;LY294002可显著下调GSTπ的表达。对于MCF-7/GSH细胞,LY294002、PDTC、PD98059可显著下调MRP1的表达;LY294002、PDTC可显著下调P-gp的表达;LY294002、Staurosporine可显著下调GSTπ的表达。此外,MCF-7/ROS细胞中Nrf2,NF-κB,HIF-1α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其敏感株MCF-7细胞,其中过量表达的Nrf2与HIF-1α均于核内聚集。结论:耐药株MCF-7/ADM细胞内ROS的含量显著高于其敏感株MCF-7细胞。通过双向调控ROS,对敏感MCF-7细胞长期孵育低剂量的H2O2和GSH,可分别建立MCF-7/ROS和MCF-7/GSH耐药细胞模型,且该模型细胞均具有肿瘤多药耐药的特点。所建耐药细胞特征主要体现为:细胞周期的变化、细胞内ROS含量的变化、外排蛋白功能与表达的变化、细胞内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等。耐药机制可能涉及PI3K、ERK、NF-κB和PKC信号通路,最终通过上调细胞内MRP1、P-gp和GSTπ的功能与表达介导肿瘤多药耐药的产生。此外,在MCF-7/ROS细胞中,ROS或可通过激活Nrf2,HIF-1α等核转录因子介导多药耐药。
【关键词】:MDR ROS MCF-7 P-gp MRP1 信号通路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7.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前言12-16
  • 参考文献13-16
  • 第一章 通过调控ROS建立人乳腺癌耐药细胞株16-30
  • 1 实验材料17-19
  • 1.1 药品与试剂17-18
  • 1.2 主要仪器18-19
  • 2 实验方法19-22
  • 2.1 MCF-7 和MCF-7/ADM细胞的培养19
  • 2.2 检测人乳腺癌细胞MCF-7 及MCF-7/ADM中ROS含量19-20
  • 2.3 MCF-7/ROS的建立及耐药性检测20-21
  • 2.4 MCF-7/GSH的建立及耐药性检测21-22
  • 3 统计学处理22
  • 4 结果22-27
  • 4.1 人乳腺癌细胞MCF-7 及MCF-7/ADM中ROS含量差异22-23
  • 4.2 MCF-7/ROS的建立及耐药性评价23-24
  • 4.3 MCF-7/GSH的建立及耐药性评价24-27
  • 5 讨论27-29
  • 6 小结29
  • 参考文献29-30
  • 第二章 通过调控ROS诱导产生耐药的细胞特征研究30-54
  • 1 实验材料33-35
  • 1.1 药品与试剂33-35
  • 1.2 主要仪器35
  • 2 实验方法35-41
  • 2.1 MTT法检测细胞耐药倍数35-36
  • 2.2 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36
  • 2.3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36
  • 2.4 流式细胞仪和高内涵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含量与分布36-37
  • 2.5 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内MRP1、P-gp的表达37-39
  • 2.6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MRP1、P-gp的表达与分布39
  • 2.7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h123的累积39-40
  • 2.8 化学法检测细胞内抗氧化系统的特点40-41
  • 3 统计学处理41
  • 4 结果41-48
  • 4.1 MCF-7/ROS、MCF-7/GSH细胞具有多药耐药性41-42
  • 4.2 所建耐药细胞的形态学特点42
  • 4.3 所建耐药细胞的周期变化特点42-43
  • 4.4 所建耐药细胞内ROS含量与分布的特点43-45
  • 4.5 各组细胞内MRP1、P-gp的表达情况45
  • 4.6 细胞内MRP1、P-gp的表达与分布情况45-47
  • 4.7 各组细胞耐药蛋白的外排功能47
  • 4.8 所建耐药细胞的抗氧化系统特点47-48
  • 5 讨论48-50
  • 6 小结50-51
  • 参考文献51-54
  • 第三章 ROS诱导多药耐药的机制研究54-74
  • 1 实验材料56-58
  • 1.1 药品与试剂56-58
  • 1.2 主要仪器58
  • 2 实验方法58-61
  • 2.1 MTT法检测通路抑制剂对细胞耐药性的影响58-59
  • 2.2 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内耐药相关蛋白的表达59-61
  • 2.3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核转录因子的表达及分布61
  • 3 统计学处理61
  • 4 实验结果61-66
  • 4.1 抑制剂可不同程度地逆转细胞的耐药性61-62
  • 4.2 耐药细胞内相关通路的蛋白表达62-64
  • 4.3 MCF-7/ROS细胞内核转录因子的表达与分布64-66
  • 5 讨论66-67
  • 6 小结67-68
  • 参考文献68-74
  • 第四章 综述 通过调控ROS治疗耐药肿瘤的研究进展74-90
  • 参考文献82-90
  • 英文缩略词表(Abbreviations and acronyms)90-92
  • 致谢92-93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93-9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振武;吴祖梅;;青年人乳腺癌附10例临床病理分析[J];蚌埠医药;1987年02期

2 樊帆,马行天;青年人乳腺癌131例临床治疗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1999年02期

3 相洪琴;;杂环胺与人乳腺癌的危险性有关[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10期

4 孙慧,战忠利,吴洁,李雯,齐立强,宁连胜;人乳腺癌和癌旁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微血管密度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2年01期

5 田余祥,张毅,于秀萍,崔秀云;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基因在人乳腺癌中的表达及突变分析[J];肿瘤;2002年05期

6 黎彬;;美科学家在人乳腺癌中发现“干细胞”[J];国外医学情报;2004年07期

7 汪毅,任国胜,石远,王小毅;透明质酸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人乳腺癌侵袭与转移中的作用[J];肿瘤研究与临床;2005年02期

8 胡传华;谢文彪;刘国文;王佑权;魏付桥;;老年人乳腺癌62例临床分析[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4期

9 高薇;刘洪;孙静;;槲皮素诱导人乳腺癌MCF-7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邱正伦;冯云;李振宇;;老年人乳腺癌的临床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俊;唐晓燕;章菊;;核糖核酸酶抑制因子与人乳腺癌细胞恶性增殖的相关性研究[A];华东六省一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2008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王科;冯红蕾;张彦;;骨形态发生蛋白9抑制人乳腺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作用研究[A];重庆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3 李志洪;黄信孚;李吉友;柯扬;阳兰桂;王永信;姚丽华;吕允威;王培林;;人乳腺癌异种移植及自发性转移的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4 李志洪;黄信孚;李吉友;柯扬;阳兰桂;王永信;姚丽华;吕允威;王培林;;人乳腺癌裸鼠异种移植及自发性转移的研究[A];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5 朱江;赵博文;Brian E O'Neill;顾建华;Yoo-shin Kim;;不同温度梯度下热疗对人乳腺癌细胞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赵琳琳;王守俊;;利拉鲁肽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增殖影响的体外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张雅芳;刘春玲;邓思浩;;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对人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A];中国解剖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1年

8 张瑾峰;王U

本文编号:4726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726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8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