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腺瘤性息肉特点及白介素6、白介素10在大肠息肉癌变中的作用
本文关键词:大肠腺瘤性息肉特点及白介素6、白介素10在大肠息肉癌变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大肠腺瘤性息肉的危险因素发生率,探讨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为结肠镜筛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5月-2015年9月期间因大肠腺瘤性息肉于我院消化内科及胃肠外科住院治疗的患者信息,主要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既往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史、胃息肉病史、子宫内膜息肉病史、冠心病病史、既往父母肿瘤病史等基本病例特点,收集患者空腹测得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数值,收集内镜下息肉部位、大小、数目等特点,收集病理诊断结果,对样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便带血症状在高危腺瘤组的比例为33.3%(18/54),高于低危腺瘤组比例11.3%(2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4,P=0.00)。2.高危腺瘤组既往存在糖尿病病史比例18.52%(10/54),高于低危腺瘤组比例8.60%(16/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0,P=0.039)3.高危腺瘤组BMI平均值为25.02±3.61kg/m2,高于低危腺瘤组BMI平均值为23.92±3.50k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7,P0.05)。高危腺瘤组的甘油三酯平均值为1.88±1.19mmol/L,高于低危腺瘤组甘油三酯平均值为1.52±1.04mmol/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199,P0.05)。4.高危腺瘤组存在肿瘤家族史者比例为31.48%(17/54),高于低危腺瘤组比例18.82%(35/186),(X2=3.955,P=0.047)。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高危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大便带血(P=0.034)、甘油三酯5.85mmol/L(P=0.015)、BMI≥24.8kg/m2 (P=0.048)、父母肿瘤史(P=0.023);各危险因素按照OR值由大自小依次为大便带血(OR=2.589,95%CI:1.0 74-6.244)、父母肿瘤病史(OR=2.437,95%CI:1.134-5.238)、甘油三酯5.85mmol/L (OR=2.26,95%CI:1.171-4.362)、BMI≥24.8kg/m2 (OR=1.963,95%CI:1. 006-3.831)。结论大便带血、甘油三酯5.85mmol/L及BMI≥24.8kg/m2、父母肿瘤史是高危腺瘤发生的危险因素。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病理类型CAP组织、大肠癌组织、正常大肠组织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 IL6)和白介素10 (Interleukin 10, IL10)在相应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IL6 mRNA、IL10 mRNA、表达量,探讨炎症介质在CAP癌变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在2014年5月-2014年11月期间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收集不同病变类型的大肠组织标本共169例,应用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法比较正常大肠组织、不同类型的大肠息肉组织、大肠癌组织中IL6和ILI0阳性表达率和IL6 mRNA、 IL10 mRNA、表达量。结果1. IL6 mRNA在腺癌中的相对表达量为2.951±0.474,高于绒毛状腺瘤组织(1.763±0.143)、管状绒毛状腺瘤(1.660±0.119)、管状腺瘤(1.603±0.136)和正常组织(1.000±0.000)(F=27.309,P0.05),并且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2.IL6蛋白在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2.41%,高于腺瘤性息肉及正常大肠组织阳性率(43.24%、10.34%)(X2=22.916,P0.05)。3. IL10mRNA在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为3.516±0.337,高于绒毛状腺瘤(1.577±0.160)、管绒毛状腺瘤(1.538±0.077)、管状腺瘤(1.473±0.134)、正常组织(1.000±0.000),(F=89.919,P0.05)。4.ILI0蛋白在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82.76%,高于腺瘤性息肉及正常组织(44.59%、13.79%)(X2=27.923,P0.05)。结论IL6、IL10可能作用于正常组织-腺瘤性息肉-腺癌的癌变过程,但在正常组织-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癌变过程中无明显作用。
【关键词】:腺瘤性息肉 癌变 危险因素 腺瘤性息肉 癌变 白介素6 白介素10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34
【目录】:
- 第一部分 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危险因素6-22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0
- 符号说明10-11
- 前言11-12
- 研究对象与方法12-14
- 结果14-17
- 讨论17-21
- 结论21-22
- 第二部分 白介素6、白介素10在大肠息肉癌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22-36
- 中文摘要22-23
- 英文摘要23-25
- 前言25-27
- 材料与方法27-31
- 结果31-33
- 讨论33-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40
- 附图40-46
- 综述46-56
- 参考文献52-56
- 致谢56-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7-58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英;96例大肠腺瘤性息肉临床与病理分析[J];天津医药;2000年09期
2 杨天赐,陈宝英,孙木泉,林淑惠,刘麒樱,施至乾,赖亚栋;大肠腺瘤性息肉766例分析[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1年02期
3 葛连英;大肠腺瘤性息肉153例临床分析[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张明刚,李靖涛,赵拥军,赵洪川;大肠腺瘤性息肉癌变因素分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3年03期
5 綦天红;;大肠腺瘤性息肉176例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年02期
6 王水红;马应杰;;大肠腺瘤性息肉临床病理特点及癌变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04期
7 杨雪;李贞茂;李易;刘晓岗;;大肠腺瘤性息肉的特点及与癌变关系的探讨[J];西部医学;2010年12期
8 陈长喜;季峰;毛玉山;杜娟;缪敏;徐益敏;张成;李静;;体检人群中大肠腺瘤性息肉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年20期
9 许蕙敏,乐伟芬,黄新余;368例大肠腺瘤性息肉及其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J];上海医学;1995年08期
10 许蕙敏;大肠腺瘤性息肉及其癌变的临床病理分析[J];当代医师杂志;1996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锦;大肠腺瘤性息肉特点及白介素6、白介素10在大肠息肉癌变中的作用[D];山东大学;2016年
2 崔洋阳;大肠腺瘤性息肉患者中医体质与血脂指标相关性分析[D];辽宁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叶玲娟;大肠腺瘤性息肉的临床分析[D];中南大学;2010年
4 李光春;大肠腺瘤性息肉经内镜切除后高复发人群筛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5 林微;大肠腺瘤性息肉内镜下治疗后再检出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大肠腺瘤性息肉特点及白介素6、白介素10在大肠息肉癌变中的作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7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497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