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选肝内胆管癌突变基因及验证USP17基因
本文关键词:利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选肝内胆管癌突变基因及验证USP17基因
更多相关文章: 肝内胆管癌 深度测序 全外显子组 基因突变 Sanger测序 USP17
【摘要】:目的:利用深度测序技术探究肿瘤形成过程中相关的遗传改变,希望找到与肝内胆管癌形成和进展相关的体细胞突变基因,为研究肝内胆管癌病因,探寻合适的肿瘤诊断标记物及治疗靶点提供更多理论依据。方法:①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经手术治疗的5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进行外显子组捕获测序,经生物信息学分析后挑选出候选基因。②收集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14年5月-2015年9月的肝内胆管癌手术切除49例癌组织以及对应癌旁肝组织(含以上高通量测序标本),其中肝外转移组15例,非转移组34例。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片段后进行Sanger测序,验证深度测序结果,比较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中目的基因突变率差异。③采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保存的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肝内胆管癌术后标本制成的蜡块,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各36例。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观察USP17蛋白表达水平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及癌组织转移组与非转移组当中的差异。结果:经过对5对样本的深度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USP17L10.SPDYE1、 LRRC37A3、SIMC1、TPSD1、PRAMEF18、TBC1D3G、OBSCN等在肝内胆管癌中新发现的8个基因的12个SNV位点作为候选突变基因位点。扩大样本量行Sanger测序发现在49例肝内胆管癌组织DNA中发现7例发生了与深度测序突变位点相同的USP17L10点突变,突变频率为14.3%,即在4号染色体基因组9213473位置(该基因序列1091位置,NM_001256852.1)发生GC点突变,为错义突变,AGT-→ACT,丝氨酸变为苏氨酸,杂合子突变型。癌旁组织未见该突变。7例突变标本中5例发生在15例转移组中(33.3%),2例发生在34非转移组中(5.9%),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的突变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组化显示36例肝内胆管癌组织中存在16例USP17阳性(44.4%),36例癌旁组织中5例阳性(13.9%),且两者阳性率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16例阳性癌组织中,6例属转移组,10例为非转移组,两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SP17基因突变可能与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相关,并与肿瘤的肝外转移关联。USP17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USP17基因突变在肝内胆管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肝内胆管癌 深度测序 全外显子组 基因突变 Sanger测序 USP17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735.8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9
- 前言9-11
- 第一部分 全外显子深度测序及数据分析11-25
- 1. 材料与方法11-19
- 2. 结果19-24
- 3. 小结24-25
- 第二部分 Sanger直接测序对结果验证25-33
- 1. 材料与方法25-29
- 2. 结果29-31
- 3. 小结31-33
- 第三部分 免疫组化探究蛋白水平变化33-37
- 1. 材料与方法33-35
- 2. 结果35-36
- 3. 小结36-37
- 讨论37-39
- 参考文献39-43
- 文献综述:肝内胆管癌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43-58
- 参考文献48-58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58-59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59-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大勇,梁平,王细文,陈海,赵平;转化生长因子-α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在肝内胆管癌形成过程中的表达[J];山东医药;2004年09期
2 张敏杰,王成友,郑凯,倪勇,程树榜;肝内胆管癌的诊断与治疗(附12例报告)[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4年08期
3 上官惠敏,胡育前;肝内胆管癌18例临床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5年02期
4 王丽杰;孟凡荣;;肝内胆管癌的超声诊断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8年01期
5 俞颖;谭潘丽;钱丽丽;;肝内胆管癌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的检测及其意义[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年04期
6 汤天平;许红莲;李秀军;耿建利;;肝内胆管癌38例临床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年07期
7 张克新;王云慧;;早期肝内胆管癌9例超声诊断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年06期
8 王凯,李延青;肝内胆管癌[J];临床肝胆病杂志;1994年03期
9 李介秋;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癌8例报告[J];当代医师杂志;1996年01期
10 ;肝内胆管癌[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信达;汤钊猷;樊嘉;周俭;吴志全;钦伦秀;马曾辰;孙惠川;邱双健;余耀;任宁;叶青海;王鲁;叶胜龙;;手术切除272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癌的临床病理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周彦明;李滨;杨甲梅;;肝内胆管癌肝外淋巴转移特点的初探[A];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胆道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左朝晖;欧阳永忠;罗建红;谭春祁;陈菊英;周德善;周征宇;莫胜川;;肝内胆管癌的治疗和预后因素的分析[A];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全国胆道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中国抗癌协会肝内胆管癌诊治指南(讨论稿)[A];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胆道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刘辰;于勇;祝路民;姜小清;;1例联合中肝静脉中段切除的半肝切除肝内胆管癌手术报告[A];中国抗癌协会胆道肿瘤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胆道肿瘤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董猛;;肝内胆管癌的临床进展[A];中国肿瘤内科进展 中国肿瘤医师教育(2014)[C];2014年
7 颜树宏;郑笑娟;陈丽萍;史晓龙;周国平;;实时超声造影对海岛地区肝内胆管癌的诊断[A];第二届长三角超声医学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超声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蒋健松;罗建生;;肝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21例临床分析[A];2012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王蒙蒙;赵云鹏;高春芳;;100例肝内胆管癌临床实验室特征分析[A];第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14年
10 邵初晓;吕昕亮;朱锦德;方基兴;;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肝内胆管癌的诊断分析[A];2005年浙江省肿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建伟;miR-605靶向调控PSMD10在肝内胆管癌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邢相磊;肝内胆管癌肝切除术后的预后分析[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3 毕超;肝内胆管癌行手术切除后的生存分析及Beclin 1、ARID1A、IDH1和CA9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6年
4 徐亦君;肝再生磷酸酶-3在肝内胆管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翟博;肝内胆管癌中上皮钙粘附素/P120复合物表达异常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陈本栋;胰高血糖素样肽-1及其类似物Exendin4对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的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刘娟;人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阻抑肝内胆管癌细胞生长的分子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8 汤靓;DEN诱导大鼠肝癌模型的代谢组学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添翼;探讨PTEN作为肝内胆管癌个性化治疗靶标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2 陈良;CO-029介导TNFα/TNFαR1诱导胆管癌上皮间变的初步研究[D];南华大学;2015年
3 王清;不同病因相关肝内胆管癌肝切除术预后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4 张杨;Hh信号通路抑制剂对肝内胆管癌RBE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5 陈超;KRAS基因第12、13号密码子突变与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6 李昊;利用外显子组测序技术筛选肝内胆管癌突变基因及验证USP17基因[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7 李殿启;肝内胆管癌临床特征的初步探讨[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8 赵弘智;金仓鼠肝内胆管癌的血管生成与微转移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9 张春;肝内胆管结石并肝内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分析[D];山东大学;2012年
10 匡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肝内胆管癌发生和血管生成中的作用[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476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547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