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紫杉醇—拉帕替尼PEG-PLA胶束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8 16:15
本文关键词:复方紫杉醇—拉帕替尼PEG-PLA胶束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乳腺癌 HER2过表达 PEG-PLA共聚物胶束 紫杉醇 拉帕替尼
【摘要】:高达30%的侵袭性乳腺癌患者过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这类乳腺癌患者的病情进展较快,无瘤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短。拉帕替尼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复发转移、对赫赛汀产生耐药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具有诸多临床优势,但存在水溶性差的关键问题,难以制备注射剂;而目前口服拉帕替尼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给药剂量大、频次高等问题,导致患者的依从性降低。紫杉类药物(紫杉醇、多西紫杉醇)是目前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主要用药之一,但紫杉类药物高度不溶于水,在注射剂制备时需要以聚氧乙烯蓖麻油及无水乙醇为助溶剂,由此可能诱发患者产生致命的过敏反应,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紫杉类药物的临床应用。两类药物均存在难溶性问题,且在临床上有联合应用的需求。纳米给药系统的问世为临床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创造了新的突破点,以聚合物胶束作为载体既能解决药物的溶解度问题,又能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同时聚合物胶束的纳米级粒径能实现对肿瘤组织的被动靶向作用。本文采用不同的处方工艺,制备了两种复方紫杉醇-拉帕替尼的聚乙二醇-聚乳酸(PEG-PLA)胶束,以期增加药物的溶解度,同时利用两药物的协同作用提高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本文第一章将拉帕替尼与PEG-PLA结合制备LPT-PEG-PLA,再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L-PPM-PTX胶束,测得紫杉醇的载药量与包封率分别为14.82-2.16%、84.21±9.83%,粒径为25.80±0.47 nm,多分散指数为0.202±0.019。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观察见L-PPM-PTX能够通过内体进入细胞内并释放至胞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药物作用后L-PPM-PTX对于HER2过表达乳腺癌细胞株SKBr-3的抑制作用优于PPM-PTX及L-PPM;而SKBr-3细胞周期分布结果提示其可以同时将细胞阻滞于G2/M及G1/S期。细胞核染色结果与流式细胞检测结果一致。为了解决薄膜水化法的不足,提高拉帕替尼的载药量,第二章以DMSO为溶剂,采用透析法制备复方PPM-PL胶束。以胶束粒径及载药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PPM-PL的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最优处方工艺为:mPEG-PLA 50mg,拉帕替尼7.3 mg,紫杉醇7.3 mg,透析时间19.4 h。依据最优处方制备的PPM-PL粒径与多分散指数为20.05±0.09nm、0.193±0.01;拉帕替尼的载药量与包封率为6.02±0.29%、43.88±2.21%,紫杉醇的载药量与包封率为9.93±1.17%、75.60±9.85%。采用HER2过表达细胞株SKBr-3皮下注射构建HER2阳性乳腺癌裸鼠模型,利用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考察游离DiR及载DiR胶束在荷瘤鼠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提示载DiR胶束组在荷瘤鼠肿瘤处的荧光强度显著强于游离DiR组,说明共聚物胶束的被动靶向作用使其能在肿瘤部位蓄积,预示有利于抗肿瘤治疗。通过肿瘤体积变化曲线考察PPM-PL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药效学,结果显示PPM-PL的抗肿瘤效果优于单药或游离单药联合组。综上所述,本文制备的PPM-PL提高了紫杉醇与拉帕替尼的溶解性,利用被动靶向作用使药物蓄积于肿瘤组织并缓慢释放;将两药包裹于同一胶束中可以使其同时到达肿瘤组织发挥协同作用,提高药物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乳腺癌 HER2过表达 PEG-PLA共聚物胶束 紫杉醇 拉帕替尼
【学位授予单位】:第二军医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737.9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缩略词表12-13
- 研究背景13-16
- 第一章 拉帕替尼-PEG-PLA紫杉醇胶束的制备、表征及其抗肿瘤效应的体外研究16-33
- 第一节 拉帕替尼-PEG-PLA紫杉醇胶束的制备及表征16-23
- 1. 仪器和材料16-17
- 1.1 仪器16-17
- 1.2 材料17
- 2. 实验方法17-19
- 2.1 复方紫杉醇-拉帕替尼PEG-PLA胶束(PPM-PL)制备工艺的探索17
- 2.2 PPM-PL粒径测定17
- 2.3 PPM-PTX、L-PPM、L-PPM-PTX的制备17-18
- 2.4 L-PPM-PTX、PPM-PTX载药量与包封率的测定18-19
- 2.4.1 紫杉醇HPLC分析的色谱条件18
- 2.4.2 载药量与包封率的测定18-19
- 2.5 L-PPM-PTX、PPM-PTX的表征19
- 2.5.1 粒径、Zeta电位测定19
- 2.5.2 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19
- 2.6 体外释放19
- 3. 实验结果19-23
- 3.1 复方紫杉醇-拉帕替尼PEG-PLA胶束(PPM-PL)制备工艺的探索19-20
- 3.2 L-PPM-PTX、PPM-PTX的载药量与包封率20
- 3.3 L-PPM-PTX的表征20-22
- 3.3.1 粒径与Zeta电位20-21
- 3.3.1.1 粒径20-21
- 3.3.1.2 Zeta电位21
- 3.3.2 透射电镜21-22
- 3.4 体外释放22-23
- 第二节 拉帕替尼-PEG-PLA紫杉醇复方胶束抗肿瘤效应的体外研究23-31
- 1. 仪器及材料23-24
- 1.1 仪器23
- 1.2 材料23-24
- 2. 实验方法24-27
- 2.1 细胞复苏24
- 2.2 细胞传代24
- 2.3 细胞内分布24
- 2.4 细胞毒作用(MTT法)24-25
- 2.4.1 分组设计24-25
- 2.4.2 实验操作25
- 2.5 细胞核染色25
- 2.5.1 分组设计25
- 2.5.2 实验操作25
- 2.6 细胞周期与凋亡分析(流式细胞技术)25-26
- 2.6.1 细胞凋亡分析25-26
- 2.6.1.1 分组设计25-26
- 2.6.1.2 实验操作26
- 2.6.2 细胞周期阻滞分析26
- 2.6.2.1 分组设计26
- 2.6.2.2 碘化丙啶染色液的配制26
- 2.6.2.3 实验操作26
- 2.7 统计学分析26-27
- 3. 实验结果27-31
- 3.1 细胞内分布27
- 3.2 细胞毒性27-28
- 3.3 细胞核染色28-29
- 3.4 细胞周期与凋亡分析(流式细胞技术)29-31
- 3.4.1 细胞凋亡分析29-30
- 3.4.2 细胞周期分析30-31
- 本章讨论与小结31-33
- 1. 讨论31-32
- 2. 小结32-33
- 第二章 复方紫杉醇-拉帕替尼PEG-PLA胶束的工艺优化及其在荷瘤鼠体内分布和药效的初步研究33-51
- 第一节 复方紫杉醇-拉帕替尼PGE-PLA胶束的制备工艺优化及表征33-45
- 1. 仪器与材料33-34
- 1.1 仪器33-34
- 1.2 材料34
- 2. 实验方法34-36
- 2.1 PPM-PL、PPM-LPT的制备34
- 2.2 胶束包封率和载药量的测定34-35
- 2.3 PPM-PL制备工艺的单因素考察35
- 2.4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35-36
- 2.4.1 实验设计35-36
- 2.4.2 模型拟合36
- 2.5 PPM-PL的表征36
- 3. 实验结果36-45
- 3.1 处方工艺单因素考察36-40
- 3.1.1 有机溶剂的选择36-37
- 3.1.2 透析时间的影响37-38
- 3.1.3 溶剂体积的影响38-39
- 3.1.4 投药量的影响39-40
- 3.2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40-43
- 3.3 PPM-PL的表征43-45
- 3.3.1 粒径与Zeta电位43
- 3.3.2 载药量与包封率43-44
- 3.3.3 透射电镜44-45
- 第二节 复方紫杉醇-拉帕替尼PGE-PLA胶束体内药效的初步研究45-49
- 1. 仪器与材料45-46
- 1.1 仪器45
- 1.2 材料45-46
- 1.3 实验动物46
- 2. 实验方法46-47
- 2.1 SKBr-3细胞的培养46
- 2.2 乳腺癌模型鼠的建立46
- 2.3 载DiR胶束在模型鼠体内分布46
- 2.3.1 载DiR胶束的制备46
- 2.3.2 载DiR胶束在乳腺癌模型鼠体内分布46
- 2.4 复方胶束体内药效学研究46-47
- 2.4.1 实验设计46-47
- 2.4.2 实验方法47
- 3. 实验结果47-49
- 3.1 载DiR胶束在乳腺癌模型鼠体内分布47-48
- 3.2 复方胶束体内药效学研究48-49
- 本章讨论与小结49-51
- 1. 讨论49
- 2. 小结49-51
- 全文总结51-52
- 参考文献52-56
- 综述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在肿瘤诊断治疗中作用研究进展56-73
- 参考文献66-73
- 发表论文73-74
- 致谢74
【共引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昕;膀胱上皮肿瘤尿液差异蛋白的筛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殷祥瑞;双歧杆菌介导HSV-tk/GCV治疗大鼠膀胱癌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2 冯旭;TURBT联合羟基喜树碱与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SBC的疗效观察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D];济南大学;2013年
3 汪向海;肺癌患者血清EMMPRIN、HER-2的检测及临床意义[D];皖南医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5585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zlx/55858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